一個人是否有領導力的十個指標

領導力的十個表現,括號前面是對應的修煉,告訴你要怎麼想、怎麼做才能具有這個能力:

第一,“我來!”(承擔責任)

德魯克說:“領導力不是頭銜、特權、職位或者金錢,而是責任。”

什麼責任?在我看來,領導力就是動員團隊解決難題的責任。你要承擔起這種責任,那面對集體難題的時候,就要對別人、對自己說:讓我來!跟我來!我們一起來!

第二,“我不知道”(直面難題)

基層主要負責處理(解決日常性問題),中層主要負責管理,高層主要負責領導。雖然很多人是因為把日常性問題、技術性問題解決好而當上高層的,但是,當上高層之後,主要責任就變成解決變革性難題了。

為此,你不懂不能裝懂,就是感覺自己懂,也要懷疑是不是真的懂,要想想面臨的問題是不是有更好的答案,不要因為會用錘子,就以為所有問題都是釘子。

第三,“你覺得呢?”(密切聯繫群眾)

為了解決難題,為了動員團隊,你需要提問,而且是正確地提問、謙虛地提問。不能像有些上級會問下級:“你怎麼這麼笨?”那不是動員團隊,而是打擊團隊了。

具體怎麼問呢?比如“我能幫你做到什麼?”“你覺得呢?”,既促進了彼此關係,又啟發、激勵了對方思考、行動。

第四,“我講個故事……”(講故事)

很多人喜歡用道理來說服別人。但現實是,很多人即使懂得了道理,也不採取行動。為什麼?

因為讓我們作出艱難改變的,不是理智,而是情感。“被情感衝昏了頭腦”這句話就提示了通常改變一個人行為的方法。那你要打動一個人的情感,一個很好的方式就是講一個生動形象的故事。

第五,“我教你!”(當老師)

領導者要扮演幾個角色,但主要的角色是“老師”。這強調領導者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而是放在了作為“學生”的下級身上,更在對下級的長期培養上。

領導者怎麼當老師呢?你可以說給對方聽,讓他照你說的做,或者做給他看。最大的挑戰是要讓他熱愛學習、熱愛做手頭上的某件事情,所以你要激發出下屬的內在動機。

第六,“我要改變什麼”(反思)

失敗和成功的經驗都需要反思。經歷過的事情,只有經過反思才會形成知識,下次再遇到同樣的難題,才能恰當地處理。

最簡單的反思方法就是問自己這個問題:我要改變什麼?慢慢地,它會幫助你在行動、目標、心智模式三個層次上進行改變。

第七,“為什麼?”(深思)

發揮領導力就要解決難題。既然要解決難題,就要深思。那你通過問自己為什麼、問別人為什麼,就能找到問題的根源、找到行動的目標。而且,你不是問自己一個“為什麼”就能找到的,要連問好幾個才可以。

第八,“失敗了?恭喜你!”(從失敗中學習)

不犯大錯的人必平庸。失敗、錯誤、挫折、逆境都不是壞事,反而是善意的提醒、有益的發現、學習的機會以及成功的過程。

從失敗中學習,首先要改變我們對失敗的態度。這些對失敗的重新認識,就有助於我們改變對失敗的態度。

第九,“我是誰”(認識自己)

動員團隊解決難題的是“我”。認識“我”自己,才可能動員團隊解決難題。

認識自己就是問:我是誰?它包括三個核心問題:我熱愛什麼?我擅長什麼?我有什麼機會?每個人問完這三個問題之後,如果能得到一個同時回答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那它就是你的人生方向了。

同樣,你是一個組織、一個團隊的領導者,就可以問:我們是誰?

第十,“我該是誰”(成為自己)

問完“我(們)是誰?”還不行,成為領導者的關鍵不是做你自己,而是成為你自己。

什麼是成為自己?就是發現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之後,去實現它。它是一個塑造的過程,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很多人以為,領導力是操縱別人、為己謀利的權謀之術,是厚黑學。但是,看完前面對領導力的8字定義——動員團隊解決難題,以及怎麼才能發揮領導力,我們都明白,它是美好的東西。

用4個詞來形容,我覺得領導力其實是:求真、求善、求美、求難。因為求真、求善、求美,所以努力從平庸到卓越,一定是很難的。

一個人是否有領導力的十個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