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東西吃了一塊還想吃

疫情期間,全民都成為了大廚,在家裡搗騰各種吃的,朋友圈各種曬,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款我家鄉的美食。

我家鄉地處福建省福清市,是福州市下轄縣級市,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地處福建省海峽西岸經濟區中部樞紐和省會中心城市福州南翼,素有“文獻名邦”之稱譽。今天介紹的海蠣餅是福清有明的特色美食之一,大多數人把海蠣餅當做早點下粥小菜或日常小吃,外焦內嫩的蠣餅,再叫上一碗鍋邊糊,甚是美味。

這個東西吃了一塊還想吃


下面介紹一下海蠣餅的由來,關於它的起源,有一則有趣的故事。民間傳聞,西元1661年時,荷蘭軍隊佔領臺南,鄭成功從鹿耳門率兵攻入,意欲收復失土,鄭軍勢如破竹大敗荷軍,荷軍在一怒之下,把米糧全都藏匿起來,鄭軍在缺糧之餘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將臺灣特產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餅吃,想不到竟流傳後世,成了風靡全省的小吃。不過,中國大陸出版的書籍,卻有將蚵仔煎列為福建小吃的記錄,這是另一種起源的說法。

這個東西吃了一塊還想吃


海蠣餅是油炸的餅,中間會放一些海蠣,所以叫蠣餅,呈圓形,色呈金黃,殼酥香,餡鮮美,可單獨當零食吃。海蠣餅用料講究,將大米、黃豆浸泡後一個晚上後,磨成漿。將稀稠得當的米漿,舀到特製的長鐵篦上,在其中放用肉、菜等調好的餡,外加幾隻海蠣。


這個東西吃了一塊還想吃


再澆些米漿,把它蓋滿封密,然後放入油鍋中炸,直到兩面焦黃,即可撈起。出鍋的蠣餅鮮香撲鼻、外酥內嫩、油而不膩。 如果是自家做,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放豬肉或者其他肉,放海蠣或者放蟶~還可以加紫菜、蝦米等,都十分的美味。


這個東西吃了一塊還想吃

人和食物,比任何時候都走的更快。無論他們的腳步怎樣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歡,來的有多麼不由自主,總有一種味道,以其獨有的方式,每天三次,提醒著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勇敢拼搏的福清人民,正是有這樣的信仰,不管是否情願,不管生活怎樣催促我們邁步向前,整裝,啟程,跋涉,落腳,停在哪裡,哪裡就會燃起灶火,哪裡燃起灶火,哪裡,就是福清人的家...

福清人善於用食物來縮短他鄉與故鄉的距離。無論遠行千萬裡,在福清人的腦海裡,只有家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海蠣餅,一個福清人逢年過節都要吃的食物,是那旅居異國的福清華僑們懷念的鄉味,無論當地食材再好,也難比家鄉那用乾柴土灶做出來的海蠣餅好吃。從手到口,從口到心,福清人延續著對老祖宗傳承的堅韌意志和對食物的態度,只要點燃爐火端起碗筷,每個平凡的人都在某個瞬間回到故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