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開“新門”:通往區域性金融中心之路

推來一扇新門,走向一片新天地。

作為我國的東南門戶,福建廈門是我國最早設立的4個經濟特區之一。近年來,國家更是賦予廈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一大批創新試點任務,廈門經濟社會發展的開放特色日益鮮明。

以此為基礎,廈門正在推開一扇“新門”,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而前行的方向,正是建設服務兩岸、輻射東南亞、連接“海絲”、面向全球的區域性金融中心的發展定位。

在日前召開的在廈門市金融產業促進大會上,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命脈,要實現廈門“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的重要目標,亟需金融產業的強有力支撐。

“發達的金融業是中心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作為經濟特區的廈門,必須大力發展金融產業,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建設金融強市是廈門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抉擇,發展實體經濟、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尤其需要更完善的金融服務保障。”胡昌升說。

頂層設計上,“1+1+3”金融政策體系已經完善,在政策的指引下,各類金融要素正在加速聚集,助力實體經濟“茁壯成長”,金融與實體共生共榮的大戲正在上演。

頂層設計搭建完畢

廈門地域狹小,面積只有1700平方公里,經濟總量不大,但發展的速度、質量、效益居全國前列,走的正是“小而精”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進入新時代,廈門產業佈局亟待昇華,這亟需金融產業的強有力支撐。

美國灣谷經驗顯示:高效而穩健的金融體支撐,才能孵化出優質的項目、培育出頂尖的企業,這種金融體系意味著要有足夠多的金融機構、足夠豐富的金融業態、足夠完整的金融法規、足夠專業金融人才、足夠完整的金融業務鏈條。

以金融促進產業,以產業帶動區域。

改革開放以來,廈門金融業與經濟特區建設同步發展,廈門金融業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單一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階段,現如今,廈門金融業已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2019年9月22日,中共廈門市委、廈門市人民政府下發了《關於大力建設金融強市打造金融科技之城的意見》(廈委發〔2019〕20號),20號文的出臺,正式確立了廈門金融業前行的方向和階段性目標。

20號文提出,到2020年,廈門金融強市政策體系基本形成,金融科技賦能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金融機構明顯增加,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顯著提升,金融業營收超1800億元,金融增加值超600億元。

到2025年,結構合理、功能齊備、創新活躍的多元化金融體系基本形成,金融科技、財富管理等特色業務形成規模,兩岸金融中心片區建設基本完成,對外開放及產融結合發展形成示範,金融業營收超3000億元,金融增加值超1000億元。

到本世紀中葉,金融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現代化、國際化內涵更加豐富,區位地位進一步突顯,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越的區域性金融中心。

以20號文為基點,為實現全球區域性金融中心的戰略發展,“1+1+3”金融政策體系正式搭建完畢,其包括《廈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廈門市金融業發展專項規劃(2019—2025)的通知》、《廈門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扶持金融業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廈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廈門市金融人才計劃實施辦法的通知》和《廈門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促進股權投資行業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在頂層設計的指引下,廈門全市上下聯動,為實現宏圖偉業,廈門市委組織部、市金融監管局帶隊去上海“取經”,借鑑和學習國內金融中心的成熟經驗。

其聯合舉辦的金融招商暨金融人才專題培訓在上海開班,在連續一週時間裡,來自廈門市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金控集團的56位金融人才將重點學習上海金融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廈門市共有銀、證、保持牌金融機構260家,包括銀行業機構47家,其中外資銀行總行、分行及代表處15家,是海西地區外資銀行數量最多的城市;證券機構135家,期貨機構39家;保險主體39家。私募基金管理機構363家,管理各類私募基金982只,規模1558.32億元,位居全國第十一位。融資性擔保公司19家、小額貸款公司14家、典當行27家。廈門共有境內上市公司49家,其中主板上市公司21家、中小板上市公司12家、創業板上市公司16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3968.66億元;新三板企業129家,兩岸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近3295家,數量均為全省第一。

為金融合作敞開大門

各類金融要素紛至沓來時代的序幕已經拉開,C位的主角們陸續登場,各類金融元素正在加速向廈門聚集。

2019年廈門市政府與22家金融機構總部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涵蓋銀行、保險、證券等各個領域。通過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一方面,市政府將積極支持各金融機構優化金融佈局、推進金融創新、加快經營轉型、實現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各金融機構也將充分發揮自身資金、品牌、渠道和產品多樣性的金融服務優勢,針對廈門的城市特色、建設需求、重點產業佈局,為廈門市提供一攬子“量身打造”的金融支持,構建金融機構服務地方經濟、地方帶動機構發展的政金合作關係。預計在未來5年左右的時間,將為廈門市“雙千億”產業鏈、“三高”產業發展戰略、重點片區建設和民生工程等帶來約2.5萬億元人民幣的意向性融資支持。同時,包括各機構的兩岸服務中心、創新實驗室、區塊鏈研發中心等重要板塊、部門將有望在廈落戶。兩岸跨境雙向人民幣貸款、投資試點、金融科技等一大批金融服務創新項目也將以廈門作為試點和成功的起點。創新投資基金、高科技產業發展基金、高端醫養綜合體等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惠民利民的項目也將得到有力推進並實現落地。

2019年10月,中信集團高層來廈對接,希望發揮中信“金融+實業”優勢,在金融發展、資本運作、產業投資基金、智能製造、基礎設施等領域開展合作。雙方就中信弘慈醫療總部及產業基金項目、中信產業基金項目、供應鏈項目等13個項目進行了具體對接,涵蓋產業基金、城市開發、智能製造、文化旅遊等領域,預計投資規模650億元,通過提供銀團貸款、債券市場融資、供應鏈金融等綜合金融服務助力廈門經濟發展。

2019年12月,光大集團首屆“光大服務季”來到廈門,舉辦了以“攜手廈門,光大未來”為主題的產業合作對接會,來自光大集團旗下金融和實業板塊的17 家企業與廈門各產業相關部門、企業進行了深度對接。現場對接的不僅有銀行、證券、金控等金融板塊的境內外企業,還有國際、實業、中青旅等實業板塊的企業,將有效推動金融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方位助力廈門高質量發展。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協同發展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光大集團正在與廈門展開深度分享與合作對接的項目共計114個,光大集團將以“1+4”為整體服務框架,即金融服務、生態環保、旅遊會展、養老健康、科技創新五大領域,助力廈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作為一家集保險、銀行、投資為一體的特大型綜合性金融機構,平安集團十分關注和看好廈門的未來發展。目前平安集團在廈門共佈局銀行、證券、壽險、產險、養老險、醫保科技、租賃、普惠擔保、金服稽核等11家分支機構,在下一步發展規劃中,平安集團將把廈門作為戰略支點,以智慧城市、重點項目投融資、金融科技為重點,繼續加大對其在廈分支機構的資金、政策、資源傾斜,支持做大做強業務規模。特別是利用平安集團在融資租賃方面的優勢,租賃大型醫療設備,在廈開設高端體檢中心等特色項目,並在“兩岸金融中心”片區建設平安總部大樓。

對臺金融合作走在前列

明星新股瑞達期貨公告稱,該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核發的《關於核准設立瑞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覆》,核准設立瑞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註冊地為福建省廈門市。

這也是廈門繼圓信永豐基金管理公司之後的第二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而在推進兩岸金融融合發展方面,自廈門確立了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定位之後,來自臺灣的金融機構紛紛來訪,表達深度合作的意願。

臺灣富邦金控總經理韓蔚廷在來訪廈門時表示,富邦與廈門在長期的精誠合作中建立了友誼、結出了碩果,對未來的合作充滿信心和期待。富邦願與廈門攜手共進,抓住發展機遇,深耕大陸市場,共同開啟兩岸金融合作新未來。

臺灣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副董事長利明獻來訪時也表示,廈門具有全國領先的營商環境和優質的金融資源,雙方合作已有紮實的基礎,下一步將不斷拓展與廈門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分享廈門金融發展的新機遇。

事實上,自2010年廈門獲國務院批准建設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以來,廈門就一直走在大陸對臺金融交流合作的前列。2012年,廈門地區銀行機構“首創”開展跨海峽人民幣結算代理清算業務,在廈的銀行分行獲總行授權,與臺灣地區銀行進行總行層面的業務合作,截至目前,已有76家境外地區銀行與廈門地區銀行簽訂清算協議,累計清算金額已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代理清算業務範圍也從臺灣逐步拓展到日本、美國、阿聯酋、新加坡等16個境外國家和地區。

與此同時,一批具備臺資背景的機構在廈門設立,促進兩岸金融創新,包括臺灣第一銀行、臺灣中國信託銀行在廈門設立分行;臺灣永豐金控與廈門金圓集團在廈門發起海西首家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臺灣中國信託銀行聯合廈門金圓集團,獲中國銀保監會批准在廈門籌建首家兩岸合資的消費金融公司;浦發銀行對臺金融中心、郵儲銀行兩岸研究中心也先後落戶廈門。截至目前,廈門已有13家臺資背景的金融機構,涵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融資租賃等各業務領域。

廈門開“新門”:通往區域性金融中心之路

會展北兩岸金融中心

科技賦能活力凸顯

在多層次資本市場構建方面,廈門已出臺了推進廈門股交中心建設促進區域性股權市場發展相關通知,明確支持廈門股交中心建設“臺資板”和“創新板”等特色板塊,探索成為臺資企業赴大陸上市、臺海資本對接的有效通道,促進科技創新型企業獲得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為創業板和科創板市場孵化培育企業。

廈門股交中心是廈門區域性股權市場運營機構,截至2019年9月末,廈門股交中心累計展示企業2756家,掛牌交易企業家79家,登記託管企業308家,為191家企業實現股權融資24.36億元。

從創業企業一步步成長為上市公司,其中,也離不開風險投資的助力,硅谷的經驗證明:唯有充沛的風險投資資本才能創業企業,尤其是高科技創業企業的發展,其作用甚至是銀行無法替代的。

在去年底正式揭牌的杏林灣基金聚集區,截至目前,已有197家股權投資類企業落戶基金聚集區,累計註冊資本約302億元,並保持每月新增資本10億元的發展態勢,進一步發揮金融資本聚集效應。

而作為杏林灣基金聚集區的“中堅力量”,集美區產業引導基金已經成為助推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集美區強化資本招商、吸引優質項目的“燙金名片”。

從全市範圍來看,近年來廈門成為國內私募基金行業發展的新熱土,最早以隆領投資為代表的早期天使投資人,構成了廈門基金投資行業的“南派”力量,2016年底廈門地區的私募基金規模僅490.22億元,經過不到三年時間,到2019年11月底在廈實際註冊的各類私募基金規模已達到1558.32億元。中金資本、鼎暉投資、紅杉資本等國內“頭部”私募股權基金公司均已在廈設立子公司和基金,與廈門市開展深度合作。2019年9月下旬,在廈門舉辦的“2019中國母基金峰會暨首屆鷺江創投論壇”,近2000位私募行業“大咖”和業界代表參會,參會的基金管理機構總管理的資產規模超2萬億元。未來每年的母基金峰會也將在廈門舉辦,廈門貼上了“母基金”的標籤。

在基礎要素的支持下,上市公司正在加速培育中。

2019年10月31日,上交所披露科創板上市委2019年第41次審議會議結果顯示,特寶生物科創板首發過會,成為廈門的科創板第一股。

上市企業是城市經濟的中流砥柱,這份沉甸甸的中期答卷,背後是廈門市經濟的核心競爭力,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階段性成果,更是面向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所在。

“廈門軍團”一直是資本市場上不容小覷的力量,數據顯示:上半年,廈門A股上市企業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奮的成績單,展示了強勁的增長力,46家上市公司共計實現營業收入4749.3億元,淨利潤合計61.8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廈門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總額增幅達23.33%。

在海外上市公司方面,趣店公司一直是備受關注的焦點。這家互聯網新經濟企業既是美股上市公司,也是廈門金融科技領域的“弄潮兒”。自2018年趣店公司南遷以來,逐步探索業務轉型,根據最新發布的2019年三季度財報顯示,趣店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總營收為25.9億元,同比增長34.3%,調整後淨利潤為10.6億元,同比增長52.9%,公司也找到了突顯金融與科技屬性相結合的突破口——“開放平臺”戰略。

在多元和穩健的金融體系支持下,孵化的產業項目越來越多,吸引的實體落戶越來越多,留住的金融和產業專業人才越來越多。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廈門從特區而來,走在各類創新試點的路上,通往更加輝煌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