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基層減負”落到實處

2019年是黨中央確定的“基層減負年”,數據顯示,2019年黨中央、國務院發文數量都比上年減少30%以上。省區市文件和會議平均壓縮39%、37%,中央和國家機關分別壓縮39%、33%。中央和國家機關督查檢查考核事項從近900項大幅壓縮至96項,實際開展88項。國家統計局開展的民意調查顯示,86.6%的幹部群眾認為中央為基層減負政策的實施效果好,95.1%的幹部群眾對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方面的情況表示滿意,98.3%的幹部群眾對中央為基層減負政策長期執行有信心。(中國紀檢監察網)


如何將“基層減負”落到實處


然而,對基層工作,特別是鄉鎮、村級工作而言,“上邊千條線,下邊一根針”是最為形象的概括, “基層減負”喊口號容易,落到實處卻並沒那麼簡單,究竟要怎麼做才能真正達到“減負”效果呢?

一是要各項簡化程序和規章制度要落到實處。遵守法律和規章制度是開展所有工作的基本。地方各級部門可能為了響應中央的政策,出臺了各種各樣的精簡辦事程序、精簡辦文辦會的規章制度。然而,這些程序有可能只是一紙空文,並沒有落到實處,使該刪減的程序沒有刪減,該轉變的職能沒有得到轉變,換湯不換藥,基層工作依然繁雜。所有,只有把轉變工作職能、轉變工作作風、簡化工作審批程序和工作方式方法的規則,貫徹執行到位,才能使不必要的、繁雜的環節被刪減,切實做到“減負”。

二是要杜絕任務部署層層加碼。上級部門如果都能設身處地地為基層著想,加強工作統籌,把本級應當考慮和解決的事情,消化在本級,不要一股腦全部壓向基層、並層層加碼,基層的工作也會相應減少許多。

三是要減少不必要的督查考核。基層幹部的負擔之一,就是迎接上級各個部門的各種名目的督查考核,導致花費大量精力做資料、留痕跡,而減少了為群眾辦實事的時間和精力。所以上級部門一定要強化結果導向,以工作是否行之有效、是否解決了實際問題、有沒有得到群眾的認可來考核一個單位的工作,而不是過度要求“痕跡管理”。

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為基層鬆綁減負,促幹部擔當作為,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一貫要求,他近期在湖北疫情考察和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減輕基層一線負擔。希望基層減負,在2020年得到更徹底的落實,讓基層幹部以百分之一百的精力,打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場攻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