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氏宗族: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縣市分佈介紹,你的村屯有在裡面嗎

廣西壯族自治區廖氏分佈

合浦縣廖氏 合浦縣公館廖氏。公館鎮位於合浦東部,三面群山環抱,一面瀕臨鐵山海港,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經濟繁榮,交通方便,是北海市第一大鎮。全鎮 24個村(居)委會中,14個有廖姓人居住。公館廖姓現住人口有13800人,是公館人口最多的一個大族。公館廖氏太始祖光景原籍江西,後分居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光景裔孫日恭公於清咸豐年間從福建遷居廣東恩平,後經商到公館街上立業。光景公裔孫玉琛公後裔益富公於清咸豐年間由廣東廉江遷到合浦縣公館圩鎮創基立業。光景公的裔孫敬修公原籍福建上杭縣珠璣街瓦子巷。敬修公逝世後,夫人蕭氏攜子文楨、文廣、文莊、文經於明弘治年間遷廣東石城彩門山定居。後裔一部分遷移公館、合浦、欽州、防城等地。文廣公為上南山、珠砂嶺支派始祖。3世祖何琮公生下一子轉姓廖,名千祥,稱廖千一郎,子孫繁衍,分居珠砂嶺。文莊公是公館廖屋支派始祖。其孫景文公,即廖宣二郎是公館廖屋開業始祖。現已傳至23代。公館廖氏,祖輩重視教育,族內人才濟濟。

廖氏宗族: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縣市分佈介紹,你的村屯有在裡面嗎


博白縣廖氏 博白縣廖氏共有25000多人,分佈在城廂、徑口、三育、浪平、大利、水鳴、那林、江寧、屯谷、旺茂、鳳山、新田、寧潭、三江、大垌、沙陂、菱角、龍潭、大壩等20多個鄉鎮居住。博白縣廖氏的始祖是光景公的後裔玉琛公。玉琛公,號萬壽,也是廣東省廉江縣、廣西合浦縣廖氏的始祖。

浦北縣廖氏 六碾鎮橫嶺裡德村廖氏,六碾鎮位於浦北縣北部,裡德村現有人口全是廖姓族人。裡德村廖氏太始祖敬修原籍福建上杭縣,夫人蕭氏攜子文廣、文楨、文莊、文經於明弘治年間遷居廣東石城縣彩門山居住。至文楨後裔志現、志達兄弟始遷浦北縣橫嶺裡德村。

靈山縣廖氏 主要分佈在太平、沙平、平南、豐塘、石塘、舊州、三海、佛子、那隆、新圩、屋陸、三隆、文利等十多個鄉鎮。靈山縣廖氏大部分是廣西賓陽廖姓開基始祖廖監元的後裔。明崇禎年間,監元的16世孫霖斗的兒子喜章遷居靈山縣三海鎮石龍村,後分支到今各行政村。由賓陽遷靈山縣的廖姓至今已有360年以上的歷史,全縣廖姓人口已達14250多人。

賓陽縣廖氏 賓陽縣廖姓始祖廖監元,名六,原籍山東青州府演樂塘。宋皇祐年間,隨狄青南下廣西征儂智高,因功封千戶侯,遂居賓陽。6世祖理成、用成、才成、錦成、潭成、克成,分下六大房。六大房現約86000人。理成生茂華、北持、士立、茂清。茂華住賓陽縣蘆圩鄉上廖寨村;北持住蘆圩鄉下廖寨村;士立住賓陽縣蘆圩鄉下廖寨村中門;茂清由蘆圩鄉上寨村遷到新賓鄉展志村委大木門、安東門;用成生彥經、彥倫、彥縉、彥績、彥紳,分支遷居各處;才成住賓陽縣蘆圩鄉中廖寨村;錦成由賓陽蘆圩鄉廖寨遷賓州鎮銅鼓廖村;潭成住賓陽縣新橋鄉東感良村;克成住賓陽縣新賓鄉高門村。各房子孫繁衍,分佈很廣。監元裔孫人才眾多。

武鳴縣廖氏 主要分佈在寧武鎮長安村那莊、東莊屯;馬頭鎮小陸村板廖屯;羅波鎮鳳林村板廖屯;鑼圩鎮高一村伏廖屯;鑼圩鎮高一村塘伏屯。長安村廖氏祖籍江西吉水縣,始祖是德興公。傳至壽遠公,於明初從大明山下,即今小陸村板廖屯遷來本村。

南寧市廖氏

郊區那龍鎮鄧圩村橫坡廖氏,太始祖廖源興,原籍江西省,徙居廣西南寧。傳至能寬,遷那龍橫嶺。能寬是那龍鎮橫嶺坡廖氏開基始祖。那龍鎮居聯村八東坡廖氏的太始祖是廖宗先公。居聯村蘭廖坡廖氏的太始祖是廖宗賜公。郊區金陵鎮南岸村衝卜坡廖氏,是市郊石埠鄉靈灣村廖氏的分支,13世祖聖煥遷衝卜坡,是衝卜坡廖氏開基祖。居聯村花浮坡廖氏,始祖是源興公與德興公,於宋末由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縣遷廣西於橫塘居住。傳至11世祖應魁公遷至九窖花浮坡,已有25代。郊區壇洛鎮上正村招能坡廖氏,是德興公的後裔。郊區金陵鎮金陵村朝陽坡廖氏,是源興、德興公的後裔。郊區雙定鄉武陵村木羅坡廖氏,是德興公的後裔。郊區江西鄉同新村木村坡(上)廖氏,開基始祖是世英,世英原居南寧郊區靈灣,在靈灣廖氏中屬11世,在木村坡(上)是1世祖。上堯鄉秀廂村廖氏,開村始祖是德興公。

邕寧縣廖氏 百濟鄉平派村廖氏,第一代始祖是廖明聰。明朝萬曆年間,從上思縣公正鄉那垌村移居平派村,至今已有380年以上。

天等縣廖氏 何都鎮廖氏,分佈在中和街、漢洞、定明3個村。中和街廖氏始祖富和,於清順治年間由湖南零陵縣生桑屯移居天等縣向都鎮中和街。至今已繁衍至15代。向都鎮福元屯廖氏,始祖廖白和廖馬二公,於清順治年間由湖南零陵縣生桑屯遷來,至今已有300多年。向都鎮金洞鄉廖氏,相傳祖籍福建,為廣東長樂、興寧的始祖德源的後裔。

扶綏縣廖氏 江西岸村廖氏。江西岸村位於扶綏縣城內,與縣、鎮政府一河之隔,是一個三面環水,一面靠山的小半島。村中廖姓是德興公的後裔。傳至13代祖聖和,始從靈灣遷至扶綏江西岸村落戶,聖和是江西岸村廖氏的始祖。至今已傳至26代。

防城港市廖氏 廣西防城現住廖氏人數約5萬人,是明朝弘治每週,由福建省上杭縣遷來的。其中有繞廣東的廉江 (原石城)、梅縣(嘉應)、廣西的玉林、博白而來,主要來自在廉江長山鎮至塘蓬鎮居住了200多年的廖姓,他們在清雍正、乾隆年間,又陸續遷到原防城縣大錄落業。郡名同是“武威郡”。最早到防城大錄居住的是10世祖倫昌、積昌、輝昌三兄弟。防城縣(區)大錄鎮廖氏,現有13000多人,建有“有德廖公祠”,設有廖氏有德祠理事會。

上思縣廖氏 叫安鄉那布那郭屯廖氏,是敬修的後裔,敬修夫人蕭氏生4子:文楨、文廣、文莊、文經。敬修原籍福建上杭,其子由福建遷廣東,再由廣東遷廣西,今防城、合浦、浦北、上思均有其裔孫居住。那郭屯廖姓1世祖敬修,2世祖文廣。叫安鄉叫昔屯廖氏,祖籍廣東南海縣。1971年由廣西上思縣百包鄉鳳凰村遷入叫昔屯居住。

欽州市廖氏 欽北區四村廖氏,分佈在欽州市欽北區大垌鎮文頭麓、小董鎮鴨屎坪、板城鎮楊屋山和新塘嶺等4個自然村。50年代申報漢族(始遷祖原址邕寧縣那樓鎮那務村的廖姓後裔均為壯族)。先祖由廣西賓陽縣續遷邕寧縣永安村,再遷那務村。在永安初時有廖若干、廖若梅。廖若干生4子,第三子云權遷那務村。雲權據傳為明末抗清英雄,立誓“寧為明朝鬼,不做清朝臣”。他的孫子振鳳(易名文盛)、振威(易名文選)二公避亂徙居欽州,是欽北區四村的始遷祖。如今四村廖姓文風之盛,不亞於城市。小董鎮石龍村廖氏,小董鎮石龍村青山秀水,風光綺麗,土地肥沃,盛產稻米,所產大蒜馳名遠近。石龍村廖氏開基祖是文貴。明末清初,太始祖明玉從潮州府大埔縣遷居廣西靈山縣那隆鎮高蘭垌村,其後裔志傑又遷至欽州沿海的平吉三冬村,傳至芳儒之子文貴再遷至小董鎮石龍村,至今已有200多年。

蒼梧縣廖氏 京南鄉沙佔村廖氏,遠祖籍隸江西,分支遷福建汀州寧化縣石壁寨,分支再遷廣東省廣州。遠祖為崇德公,歷代瓜瓞繁衍。傳至遺清,為沙佔廖姓始祖。現已繁衍至13世。古欖村廖氏,散居在古欖、蒙衝寨、古董、嶺嶺、南毛、深步、立木、禮田、嶺坪、雙方坪和獅寨各地。開基祖仞弘,是江西崇德第26代孫野仙之子,於明朝洪武年間從廣東遷入廣西,初為商販,走村串戶,最後落腳古欖村,開基創業。旺甫鎮龍洞平嶺村廖氏,始祖廖槐,字永享,原籍福建汀州連城縣,明初任都尉之職,後移居粵東田州演莊。傳3世至廖觀有,遷廣西蒼梧縣旺甫鎮龍洞村平嶺小衝上木坪。觀有是蒼梧縣旺甫鎮龍洞平嶺廖氏的1世祖。平嶺村是當地有名的文化村。廖大謙,字若榮,追隨孫中山革命,與李濟深是親密的朋友和同鄉。

岑溪廖氏 最先人岑的廖氏始祖是廖野仙(思梅),原籍江西臨江府新淦縣長牌裡二十九都。野仙於元朝至正年間宦遊來岑,始居岑溪都宮,傳數代後部分後裔分居於縣城,再傳數代逐漸散遷於各地,至今已傳28世。其次遷入岑溪的是廖世北,明朝時期從廣東羅定遷入,始居歸義羅沙,後分支移居各處。近百年來有廣東信宜縣愛峰公養中後裔遷至岑溪南渡、高坡、南渡街落業。以上各支全是崇德公的後裔。岑溪廖氏有天葬墓,是件世所罕見的奇事。5世祖廖章,弘治拔貢,任道州知州,終於任所,運柩歸岑,途中至鬥塘根子嶺,適值天晚,停柩嶺上,第二天早上發現靈柩已為蟻穴所掩沒,於是便讓靈柩就地天葬,該墓一直奉祀至今。

容縣廖氏 容縣廖氏開基祖之一是朝高公。朝高公曾任容縣正堂,祖籍江西泰和縣。他的後裔有不少人僑居海外,有的僑居泰國,有的僑居馬亞西亞,有的留學日本。現已傳至17世,歷時500年。容縣立業村廖氏,始遷祖可揆,其子廖德貞於清朝時期由廣東高州遷來廣西容縣立業村定居。崇尚拳術是立業廖姓的一大傳統,歷代都有一批拳術好手,有的成為出名的拳術師。

北流市廖氏 北流市位於廠—西東南部,呈長狹形,全市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形成自南向北流向的圭江及其兩岸谷地,故名北流。居住在北流市的廖姓,現有2萬多人,大多是明末清初從廣東遷入的,也有部分是清末從相鄰的容縣、陸川縣遷入的。分佈在全市南、中、北部的清灣、六靖、石窩、華東、平政、大倫、大坡外、隆盛、六麻、清水口、新榮、興隆、塘岸、北流、新圩等15個鎮。北流廖姓,大致可分7個世系。法海世系:該世系現有15000人,是市內人數最多的世系。明朝萬曆年間,1世祖法海有兄弟5人,由福建曾成縣法門勒古巷石灘村遷居廣東省翁源縣(電白縣),後復遷茂名、化州。再其後法海遷進二都播陽裡衝村,再遷鴨娜坑落業,是為北流廖姓開基祖。傳至 4世達榮,由廣東金坑村遷居北流縣卞二里衝表(今六靖鎮),子孫繁衍,散居各地。法閃世系:法海之兄法閃,其部分後裔清初遷入北流縣。仲遠世系:隆盛圩廖姓為仲遠17世振生、喜生之子孫,北流鎮金背塘廖姓為仲遠後裔18世展芹子孫。公鑑、公鑿世系:原籍福建,今大坡外鎮廖姓為公鑑長子法章、次子法保之後代,新安村車子垌廖姓為法保後裔顯的後代。野仙世系:岑溪市廖姓始祖野仙后裔共有兩支遷入北流市興隆鎮。一支為應震子孫從容縣沙田遷入豐垌村、甘竹村,一支從陸川縣沙湖遷人豐垌村。紀德世系:由新榮鎮五常村遷入。朝秀世系:由化州遷北流民安鎮才旺村落業。其他還有解放後維欽從貴縣遷入,慶光從容縣遷入。北流市廖姓一貫重視興學,讀書育人,蔚然成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

陸川縣廖氏 分佈在全縣16個鄉鎮,主要集中於烏石鎮那壤、子良,清湖鎮陸波、永平,良田鎮鹿垌,平樂鎮平樂,沙湖鄉官山、新街,未場鎮南中,古城鎮長徑和大橋鎮的平山等地。開基始祖是肇緒公,武威郡支裔。其先由江西遷福建,至肇緒公遷廣東化州新圩梧村落業。肇緒公裔孫自明代遷入陸川縣,世代蕃衍,已有數百年的歷史。

玉林市廖氏 玉林廖氏現有1萬多人,居住較集中的是高峰的集義,茂林的金谷、鹿峰,城隍的陳塘,樟木的新發,中村等地。其餘居住在城區的四川角、垌口,名山鎮的鳳凰塘、白頭塘,南江的常樂,城西的蓮塘,茂林的陂石垌心,蒲塘鎮的洋坡、三灣,高峰的龍文、靖文、新河、大同,蔡陽的山背,仁東的東高,福綿的馬頭嶺,成均的東高,新橋的運車嶺、高山坡,石和的石腳堡,沙田的六斯江口等,共15個鄉鎮。玉林廖氏主要是廖光景後裔文興、文亮的後代,都屬武威郡,肇始於元末明初。文興一支,傳至恩明,歷15世至元景,由合浦諸子街遷至鬱林茂林。文亮一支,傳至義芳為廣西博白三合圩開基祖,再傳至宗足、宗器、宗彝三公,移居鬱林高沙湖,為鬱林樟木等廖氏始祖。高峰集義一支,七世祖廣賢、斯賢、敬賢三公由廣東惠州府遷鬱林鯉塘村安居,後散居集義各自然村。此外,還有一部分則是從鄰近縣市遷採的。蔡陽鎮陳塘廖氏,太始祖是廖貴承、貴享、貴順三公。陳塘村1世祖是善明、善立。高峰鄉黎江橋廖氏,開基始祖是日超、日陽、日華兄弟3人,於清道光年間遷至黎江橋村定居。茂林鎮陂石垌心村廖氏,太始祖是敬修公。10世祖識明由北流遷居玉林茂林鎮陂石垌心村。

貴港市廖氏 殿僚廖氏,屬武威郡,源出西晉子璋後裔,太始祖監元。明嘉靖、隆慶年間,始遷祖非庸、國我、老晚三與 2世祖文章、西章從賓州大阮村遷至貴縣東津開基,今已衍至 21代。木梓坡廖氏,是廣東興寧廖氏始祖德源公的孫子思恭的後代。思恭為1世祖,傳至16世鴻賢,全家遷廣西貴縣木梓坡居住。現已傳至24代以上。木格鎮廖氏,是廣東興寧始祖德源公的後裔。傳至16世於和,於和生4子:東麟、東鳳、東鰲、東珠。其後裔分居於溢塘、竹根圩、木格街、漠塘三盛塘等處。

桂平市廖氏 桂平地處廣西東南部,宋、元、明、清時,屬潯州府府治所在地。桂平市廖姓分佈在木樂、油麻、理瑞、羅秀、麻垌、金田、石龍、桂平鎮等地。現有人口約12000多人。始祖盛泰,福建莆田人,參加討元義軍,授都督、總兵之職。明洪武年間,揮師西粵,封廣西御史都督、清益將軍,經兩廣各地,深愛武宣山清水秀,遂留居武宣縣平安村。傳至4世慶恩,慶恩生7子:貴真、應廣、師千、應州、應府、午養、奏奇,分居武宣、貴港、桂平、平南、來賓等地。

平南縣廖氏 廖氏在乎南縣是大姓之一,現在分佈在乎南、官成、思旺、東華、赤馬、丹竹、大鵬、安懷、大安、鎮隆等鄉鎮的廖姓,大多數是德源的長孫思明、第四孫思恭和盛泰、帝生、永忠、君門、維川的後裔。

藤縣廖氏 藤縣古稱藤州,位於廣西東部,潯江流貫縣境中部,以江為界劃分為藤南和藤北。藤縣廖姓主要分在藤南的城關鄉禮秀村、中和村、赤水鎮和六坊村,(土良)南鎮的大(氵並)村、界田村,同心鄉的平頂村,金雞鎮的鎮安村,象棋鎮的同樂村,天平鎮的新馬村;滕北的津北鄉永隆村,(氵蒙)江鎮的新城村及(氵蒙)江街,太平鎮的七政村及太平街,東榮鄉的楊洞村,大黎鎮的來歷村、和安村,古龍鎮的合隆村、古龍村。藤縣廖姓中有不少人的先祖是江蘇華亭縣(今上海市)人。津北鄉廖氏的開基始祖是廷秀。古龍鎮合隆、古龍村相傳為明洪武初廖廣的後裔。(土良)南鎮界田村是野仙的後代。天平鎮新馬村廖氏,開基祖茂尊,字秀生,原住廣東順德縣,清康熙年間移居廣西平南縣武林鄉。傳至傑業,於清咸豐年間徙至藤縣天平鎮新白馬村開基創業。

蒙山縣廖氏 蒙山廖氏的開基祖廖隆公,明成化年間從廣西平南遷到蒙山,開山闢嶺,植樹造林,耕田種地,為子孫造福,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下傳裔孫19代,分別散居蒙山各鄉鎮,居住較為集中的地方有上下北蕩和佛子等處。

平樂縣廖氏 榕津街廖氏,榕津由於古榕樹多,又有直達平樂府的大河碼頭渡口,因而得名。後來有了公路,通了汽車,交通比以前更加發達。榕津廖氏是當地的大姓,就其淵源而言,主要有兩大支。在榕津最早落戶的一支是源海、源廣兄弟。明洪武初年兄弟二人由楚南衡州府珠璣巷遷來粵西平樂縣東鄉里,先在石子埠暫住,再遷榕津落寨山,最後在榕津山腳根定居。據族譜載,這支的先祖為永忠公。另一支雖然人數較少,落戶榕津也較晚,但因人才輩出,影響較大,這支據說是清末從浙江遷來廣西。始祖為鴻模,他的孫子發齡、保齡皆有建樹。發齡急公好義,為鄉人所重。保齡自幼習武,人平樂武庠,歷任協標、把總、千總。光緒年間,抵禦外侮,中法戰爭中配合馮子材取得著名的鎮南關大捷,成為民族英雄。發齡的孫子振榘、振榮均有名。振榘官至兵部侍郎,封中憲大夫、中義大夫。振榮任過縣長,在鄉籌建中學。

廖氏宗族: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縣市分佈介紹,你的村屯有在裡面嗎


湘、粵、桂三省毗鄰區域廖氏 賀州古城即廣西賀縣賀街鎮,漢設臨賀縣,隋、唐、宋、元設州,明以後復改為縣。這裡 2000多年間均是州、縣治所,歷來是湘、粵、桂三省鄰接地區的商埠和交通要道,是桂東重鎮。早在五代之前已有廖姓先人生活居住於賀州,從宋、元、明、清到民國時期,有20多支廖姓族人陸續遷到各縣鄉村城鎮落籍安居,繁衍生息。如廣西富川、賀縣、鐘山、昭平、蒼梧,湖南江華、道縣,廣東連州、連山、廣寧、懷集等地都有廖姓散居各處。鑄於南漢大寶四年(961)的乾亨寺銅鐘,重1500斤,鐘身鐫有1288字,眾緣弟子中就有廖師進、廖廷通、廖仁亮、廖二孃等人的姓名。又有宋進士廖必強曾作《甑山道中》詩:“丹障峰前路,驅車且暫停。山從來聳翠,水自爾清泠。草勁支寒露,雞靈唱曉星。秦鞭揮不到,天末數伶仃。”

富川縣廖氏 石腳村廖氏。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古城鎮石腳村,是全縣廖氏最主要的集居地,全村都是廖姓。始祖辰子公,字飛龍,於明朝初年從粵西連州連山遷居桂東富川立寨,名為石腳村,堂號世綵堂。石腳村家家有果樹,戶戶有魚塘,是全縣養殖淡水魚的基地。石腳上村廖氏。石腳上村位於富川東面,人傑地靈,山清水秀,是全縣養殖淡水魚的基地。始祖是致政公,傳至贊元,自明初遷入富川縣石腳上村,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鐘山縣廖氏 珊瑚廖氏。珊瑚位於鐘山縣東家垌南端,因始祖敏珊、敏瑚而得名。珊瑚是東家垌一個大寨,現在廖姓人口約1萬多人,主要集中居住在珊瑚獅山下週圍。太始祖廖徐璧,字崇遠,是昌公17代裔孫,元末明初由南京珠璣巷南遷至廣西平樂府。長子敏珊,次子敏瑚於明朝宣德年間移居鐘山東家垌,開創珊瑚寨。後敏瑚移居湖北,敏珊世居珊瑚,子孫繁衍,枝繁葉茂。

賀縣廖氏 蓮塘口廖氏。賀縣信都鎮蓮塘口廖姓,是崇德的後裔,是敬齋第九子思義的裔孫。信都鎮蓮塘口的開基祖是廖錦秀。錦秀生於清嘉慶年間,幼年隨祖輩和父輩由廣東興寧遷居廣東河源,又從河源遷廣東肇慶府廣寧縣的清水坑和楊梅坪山區一帶謀生。後歷盡坎坷才找到蓮塘口定居下來,艱苦創業,家道日興。仁義鎮福安村架簡寨廖氏,開基祖廖仁龍是敬齋的第九子思義的後代。傳至肇旺,由廣寧縣清水坑遷廣西賀縣仁義鎮白石衝。肇旺的曾孫仁龍在民國初年從白石衝移居福安村架簡寨。肇旺為移居賀縣仁義鎮的1世祖。

全州縣廖氏 全州廖氏的始祖是廖國器公。公元1126年靖康之變,金兵攻陷東京,宋室南渡。兗州太守廖國器公當時也帶領數千百姓渡過長江經洞庭湖溯湘江而上,到達零陵,然後在今廣西全州的龍水鄉樟樹腳安頓下來,就在這裡定居了。後來子孫繁衍,分徙湘、桂等處。現在全州縣的廖姓,就是國器公的後裔。主要分佈在全州縣紹水鎮的鎖石崗村、赤蘭老鋪裡、段美田村、赤蘭鋪、石塘堰、才灣鄉烏石村、安和鄉蘿蔔衝、安和鄉沙國村、綿福村、小磐古村、賢山村、茶源村、蛇尾村、下村、新圩村、大口巖、楊嶺村、廖家嶺、界頂納口村和兩河鄉的魯水村、上宅新屋裡村等處。現全州縣廖氏宗族人口約有 21000人。

灌陽縣廖氏 西山瑤族鄉羅家村廖氏,是全州廖氏始祖國器公的後裔。開基祖登瀛公於17世紀從全州縣魯薦瓦子腳移居灌陽西山羅家村。現已傳至15代。

融縣廖姓氏 融縣包括今融安、融水兩縣。融縣廖姓主要分佈在融安縣浮石鎮的西茶村、仁村、蒙洞、晚渚,東起鄉的古黎,大良鄉的木林,潭頭鄉的大境,城東鄉的塘寨、大樂崗、大樂村,大巷鄉的大巷,長安鎮,橋板鄉,沙子鄉等自然屯和鄉鎮。融水縣的廖姓主要分佈在貝江邊的小獅,和睦鄉和大里,永樂鄉的永樂及汪洞鄉等地。融縣廖氏均為外省籍人,在兵荒馬亂或天災人禍時逃荒避難而遷入融縣的。如融安縣浮石鎮西茶村廖氏,就是廣東大巷口雞爪屯的廖椿公於乾隆、嘉慶年間隻身逃荒而來繁衍的後代。融安大陸村廖姓,是湖南下石洞江口廖氏的後裔。

武宣縣廖氏 宣武縣廖姓人大多是廖盛泰的後裔。廖盛泰,原籍福建省莆田白石鄉賴溪村人氏,生性剛強,少而博學,精通兵法,曾參加朱元璋的討元起義軍,為朱元璋所器重,授以都督、總兵之職。明朝建立後,奉命揮師西粵,蕩平兩廣的殘餘反明勢力,以功封廣西御史都督清益將軍。盛泰在廣西期間,深愛武宣山清水秀,遂歸莆田攜眷來武宣三里鄉定居於平安村(今旺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傳至25代。盛泰的4世孫慶思有7個兒子:貴真、應廣、師千、應州、應府、午養、奏奇。七兄弟分為七大房。

象州縣廖氏 象州縣廖氏大多是廖盛泰的後代。盛泰生一子總彩,總彩生子廖政,廖政生子慶思,慶思生7子,七兄弟分七大房。象州廖氏主要分佈在馬坪鄉洞村、木堂村、朝南村、竹官村、回龍村、木懷村、古達村、和弄村,其塘、大塘,馬坪街以及寺村、妙皇、大樂、大侶塘、羅秀二水品各鄉鎮。自盛泰至今,已傳 23代。

鹿寨縣廖氏 中渡鎮石龍村廖氏,石龍村廖氏是廖扶架的後裔。扶架約於清初偕其子持崔從廣西柳州馬平縣五都遷修仁縣龍虎村(今屬利浦縣),再從龍虎村遷居中渡縣(今屬鹿寨縣)石龍村。扶架與持崔是石龍村廖氏的1世祖與2世祖。中渡鎮黃臘廖氏,居住在古車村、塘頭村、林村、中村、六洛村、大門村等6個自然村,其中以大門村人數最多。據老一輩人說,大門村廖氏始祖叫廖正乾,大約於明末清初由桂林地區永福縣三皇鄉清水塘遷來,塘頭村廖氏始祖叫廖郎平,來自湖南武崗縣。

陽朔縣廖氏 福利鎮洞心村廖氏,原籍湖南,於明成化年間遷入廣西陽朔縣富和裡山尾村,始遷祖廖金生。明朝萬曆年間,由政郎公移遷洞心村定居,至今已歷22代。

田東縣廖氏 平馬鎮、林逢鎮廖氏,主要聚居在乎馬鎮的街道、靖逸村、四平村,林逢鎮那婁、中山、凍務、那錄及布兵鄉保利村等地,幾乎都是江西廖姓後裔。據現存家譜及老人口述,此處廖姓始祖為宋朝號千四官源興、千六官德興兄弟,原籍江西省吉安泰和縣城內道前街,堂號歸“武威堂”。宋時遷至南寧府宣化縣。清乾隆年間,傳至踴螯公,率族人遷至今田東縣平馬鎮靖逸村及林逢那婁屯創業定居。

平果縣廖氏 鼻祖廖永忠,後裔在廣西安居落戶,子孫昌盛,遍佈南寧、武鳴、隆安、平果、田東、田陽、上林、天等各地。先祖以莊官雲南大理寺少卿,受珍官監察御史,應先官至中憲大夫。傳至日勝,至果化州布思村定居,他就是布思村廖氏的太始祖。

(完)

注意:新版百家姓排名:廖氏排第58位,廣東是廖氏大省

廖氏宗族: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縣市分佈介紹,你的村屯有在裡面嗎


廖氏宗族: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縣市分佈介紹,你的村屯有在裡面嗎


廖氏宗族: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縣市分佈介紹,你的村屯有在裡面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