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為縣域房產帶來機遇(凡人說房)


疫情,為縣域房產帶來機遇(凡人說房)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的思想觀念產生了大轉變,讓人們清醒了,知道了現實永遠比理想要“骨感”。理想是花,現實才是實實在在的果實,花只能遠觀,但不頂用。

這種想法對購房心理衝擊很大,把買房的虛幻思想打回了現實。疫情來了,房子再大再豪華,既當不了吃也當不了喝。一大屁股債,不如殷實小日子,家有餘糧才能心中不慌。確實有需求,比如孩子在當地工作,想法買房理所當然,也是必須。沒有實際需求,資金又不夠雄厚,借債去外地買房,人們都不會那樣幹了。所以“扎堆”去大城市買房的現象失去了存在的合理,必將漸行漸遠。

疫情,為縣域房產帶來機遇(凡人說房)


那麼,疫情過後哪裡會是房產的爆發點呢?答案是縣城,縣域將會是近幾年房地產的熱點,將會成為很多人的首選。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縣域房產的絕對價格低,泡沫比例小。大多數的縣城被列為五線及以下城市,總體價格上漲空間小,又處在房價暴漲期的後段,上漲幅度小,絕大多數處於五千至一萬一平的水平,極少數在一萬以上。隨著物價上漲和工資提升,普通民眾的相對購買力有所增加。

其次,農民收入快速增加,使進城買房成為可能。近幾年,農村居民收入明顯高於城鎮居民收入,農民可以支配的現金收入增長明顯。縣級公共基礎設施相對健全,所享受的公共福利多,比較鄉鎮一級而言優勢大,這是農民進城買房的一個關鍵點。同時,當下房產價格徘徊不定,穩中有降的局面,也對農民進城買房產生了較大的吸引力。

第三,金融機構的槓桿作用不可小覷。當前,開發農村市場是金融行業的重點,對農民貸款條件不斷放開,農民所享受的貸款優惠並不比上班族差,這為農民進城買房提供了較大幫助。“交個首付,先把房子買了,剩下的讓孩子自己還”,這種想法、做法已成為普遍現象。隨著集體土地入市的到來,農民所擁有的潛在財產價值將大大增加,貸款買房會更加便利。

第四,城鎮化發展需求,是縣域房產持續看好基礎。因為我們國家的城鎮化還沒有到達一個較高水平,城鎮化還是發展大趨勢,這種發展需求,也決定了樓市有需求。疫情對其衝擊只是暫時的,疫情過後,雖然不可能象一二線城市那樣火爆,但人們該進城還是要進城,該買房還是要買房,所以衝擊不大。特別是經過疫情的間隔,需求會有所積攢,等疫情過後,在樓價適當回落的前提下,應該還會出現一個小高潮、一個“小陽春”,這應該是大概率的事。

正是基於上述多種因素,房產熱點的出現將是在縣城這一個層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