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十大邊境小城,有些還是因為地理位置特殊才被外界所知!


提到西藏,我們都知道它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更是我們最最重要的西南邊陲之地。西藏周邊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克什米爾等國家及地區接壤,陸地國界線4000多公里。同時,西藏由於地形、地貌和大氣環流的影響,氣候獨特而且複雜多樣。這便為那一個個雖然同在西藏,但是卻擁有著迥然不同風情的邊境小城創造了條件。

墨脫 墨脫東鄰察隅縣,南與印度交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最溫和,雨量最充沛,生態保存最完好的地方。雖然地處青藏高原,但這裡北部高達7756米的南迦巴瓦峰,南緣巴昔卡海拔僅155米,短距離內相對高差7000多米。巨大的海拔高差,使墨脫縣有中國最完整的山地垂直氣候帶譜,同時具有熱帶、亞熱帶、高山溫帶、高山寒帶等立體氣候。

米林 米林藏語意為“藥洲”,境內的南伊溝,有“藏地藥王谷”之稱,傳說藏藥始祖宇妥·雲丹貢布曾在此地煉丹並行醫授徒,是神秘藏醫藥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想要進入南伊溝,必須要提交身份證,同時這裡嚴禁外國人入內。南伊溝內的南伊河是從印度流入的一條跨境河,更有傳說,溝內深處有秘密小道直達印控區。不過,深處暫時未對外開放,需持有特殊證件方可進入。


察隅 察隅地處喜馬拉雅山與橫斷山過渡的藏東南高山峽谷區,南面與緬甸和印度接壤,是西藏的重要邊境縣之一。去過察隅的小夥伴應該都看到過,這裡不少地方仍然有著嚴禁外國人進入的指示牌。原來,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爆發,2000公里的中印邊界線上目前還存在許多爭議,西藏察隅縣是邊界敏感地區之一。察隅是山青水秀的藏地江南,更是隻有國人才能一看的美景。

錯那 錯那,東接印佔珞瑜地區,西鄰不丹,南與印度接壤,全縣幅員面積34979平方千米 。雖然地處邊境,但據到過錯那的小夥伴們說,兩邊百姓的關係倒也不錯,經常隔著河通過河上的纜繩進行“貿易”。

浪卡子 浪卡子地處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中段北麓,與不丹王國接壤。浪卡子最出名的便是其境內完絕山南的羊卓雍措了,這裡是西藏的天然魚庫,更有著最肥美的草場。

洛扎縣 洛扎藏語意為“南方大懸崖”,地處西藏自治區南部、喜馬拉雅南麓,南與不丹王國接壤,邊防線長200公里。洛扎大峽谷位於洛扎縣的中部,舊時便是西藏與不丹的重要通道,至今峽谷中的一處處碉樓,山頂、山崖、山谷,仍然讓人驚歎。

聶拉木 聶拉木縣位於喜馬拉雅山與拉軌崗日山之間,南與尼泊爾王國毗鄰。提到聶拉木可能知道的人還沒有比樟木溝的人多。樟木溝位於聶拉木縣境內,它因“318國道”而聲名遠播,也作為西藏最大的對外通商口岸而繁華熱鬧。在樟木,尼泊爾風情濃郁,世代居住於此的居民,基本都有幾個“海外親戚”。


亞東 亞東,系藏語,意為“漩谷,急流深谷”,又稱卓木,是最近幾年經常上新聞的一個地方。由於印度洋的暖溼氣流從這裡一路進入藏南,並一直延伸,所以這裡不僅有肥美的草場,更有茂密的森林。亞東口岸地處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坡谷地,海拔2800多米,與印度、不丹兩國接壤,當代的主要通道是乃堆拉山口。

普蘭縣 普蘭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阿里地區南部、喜馬拉雅山南側的峽谷地帶及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是阿里從古至今通往尼泊爾、印度進行經濟、文化、宗教交流的重鎮,對外貿易通道,也是中國12個3國交界的邊境縣之一,中國邊境貿易和陸上運輸口岸。普蘭境內的岡仁波齊是多個宗教中的神山,每年來此地朝聖的外國人絡繹不絕。

日土縣 日土縣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喀喇崑崙山和岡底斯山支脈橫穿全境,全縣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日土縣的班公湖位於西藏和克什米爾邊境,中國和印度對該湖歸屬有爭議,現中國控制該湖東部約三分之二,印度控制西部約三分之一。看國境內的班公湖中生長著大量的魚類和水鳥,每當夏季就有數以萬計的地中海中頭鷗來此繁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