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切規則和禁忌都不存在,孩子離邪惡有多遠

最近偶然看了電影《透明人》,主要講是科學家塞巴斯蒂安在違背科學實驗規則和禁忌下,擅自把自己當作實驗對象從而變成透明人的故事。經歷初始無法還原的暴躁、暴躁之後戲謔式的挑釁、再到不願被還原而引起的一系列犯罪行為,結尾塞巴斯蒂安終因自己的慾念埋葬了自己。看完影片內心良久不能平靜,當一切規則和禁忌都不存在,潛伏在心底被靜置的慾念被喚醒,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

電影終歸是虛擬的人設,現實卻來得那麼的痛心。真正的不安,不是來自影片的情節,而是現實中有些令人髮指的行為,當一切規則和禁忌都不存在,孩子離邪惡有多遠?每個呱呱墜地的孩子都如下凡的仙子一樣,純真無邪。他們的成長在寬限的規則裡有序的進行著,突然某個階段他們不再爛漫,敏感、好奇、焦慮不安始終困擾著他們;想發洩、易衝動讓他們的行為逐漸脫離規則,之前他們所敬畏的禁忌也形同虛設,一次次嘗試性的越軌行為把悸動的青春葬送。

當一切規則和禁忌都不存在,孩子離邪惡有多遠

可怕的透明人

青少年的越軌行為是指青少年違反重要社會規範的行為。這種行為最初只是個別孩子無意識的惡作劇,後來發展成為有目的、有組織的越軌行為。目前這個問題已經呈現出常態化、多發化和傳染化的趨勢,比如剛剛發生在新加坡的案例:17歲男同學因拒絕加入協會而被2名同學欺負,不堪其辱的男生跳樓而死。看到這個案例,我感到非常的痛心,一個花季生命消失了,一個完整的家庭破碎了,一個孩子的青春沉淪了。

面對青少越軌行為頻發,如何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的越軌行為被納入校園教育範疇,青少年越軌行為表現在哪些方面?如何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呢?這是今天我們討論的主要問題。

青少年越軌行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肆意破壞公共財物。

在學校,老師曾告誡學生一定要愛護公共財物爭做文明學生。多數孩子做到了,但是還有少部分學生會無緣無故地肆意破壞公共財物或他人物品,這樣的案例特別多而且短時間內時有發生。親眼所見案例:接孩子放學路上,看到一名大概十幾歲的男生正拿著磚頭奮力地砸向共享單車,鐺鐺鐺的聲音,聽著是那麼的刺耳。不一會兒,在他強攻之下,自行車開了!正午的陽光下,我竟然看到了這名少年炫耀的笑容。

當一切規則和禁忌都不存在,孩子離邪惡有多遠

被破壞的共享單車

②校園欺凌。

《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中首次明確對“校園欺凌”的界定,中小學生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人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語言、肢體或者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人或群體)精神損害、財產損失或身體傷害等的事件。

校園欺凌行為在青少年越軌行為案例中佔比最多,而且隨著社會發展,施暴者的行為達到令人髮指的境地。校園內欺凌行為可以分為語言暴力、肢體暴力。

語言暴力就是用侮辱貶低、冷嘲熱諷等歧視性的語言給他人造成精神上的損害。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歇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侮辱性的語言可以稱之為軟暴力,雖然不攻身,但是攻心。七嘴八舌隨口說出的話卻成為了別人悲傷的源泉。影片《悲傷逆流成河》中流言蜚語成為了傷人的利器,從失望到絕望也就是一霎那之間,易遙的世界徹底崩潰了!於是她選擇消極反抗逃離了這個現實世界。影片由於過於真實,上映之後引起很多“過來人”的共鳴,影評上羅列著條條讓人窒息的控訴。

肢體暴力就用拳打腳踢或工具對受害人進行身體傷害的一種越軌行為,肢體暴力行為對受害人造成的傷害往往比較深,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肉體上。肢體暴力最初發生在男生中間,但近幾年在女生間也時有發生。在各大視頻輸入關鍵詞“校園欺凌”,跳出來多達幾十頁的短視頻,只看圖片就能感受出裡面充斥著肢體暴力。(強烈建議刪除這些視頻,以防效尤

當一切規則和禁忌都不存在,孩子離邪惡有多遠

反抗欺凌的男孩

③弒親行為。

這是個非常沉重的話題,這類的案例無論是寫出來還是讀起來都那麼讓人悲痛。2018年底,湖南12歲男孩親手殺害自己的母親。男孩就讀於鎮上中心小學六年級,案發當天,因為瑣事,母親二人發生激烈地爭吵,隨後男孩竟殘忍地將母親殺害並藏屍於臥室,後謊騙外公淡定跟其一起吃早飯,被抓後指認現場竟然還能笑出來。這個孩子的心理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變成這個樣子?如此對待生養自己的母親,發人深思,給人警醒。

2、如何避免類似事情的發生呢?

青少年渴望真誠和理解,但自身生長素的迸發和外界的刺激讓他們無所適從,孤獨憤世以至於他們消極反抗——越軌行為。美國作家羅姆·大衛·塞林格筆下的霍爾頓·考爾菲德就是這樣的少年。理想和現實的碰撞中,他無力改變現狀,只能彷徨、苦悶,最後甚至想逃離這個現實世界。小說中反覆提到了一句話:“人生的確是場球賽,孩子,人生的確是場大家按照規則進行比賽的球賽。”

成人的告誡並沒有使少年回心轉意,反而加劇了他逃離。結尾他最終找到了理想——做妹妹的麥田守望者。“一個人不成熟的標誌為了一個理由而轟轟烈烈地去死。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為了一個理由謙恭地活下去。”這時的他成熟了,為了保護妹妹而謙恭地活下去。

當一切規則和禁忌都不存在,孩子離邪惡有多遠

理想:麥田中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裡的霍爾頓·考爾菲德最終通過自身的救贖找到理想,那現實中該怎麼才能避免越軌行為的發生呢?

1、自我救贖。

自我救贖就是自己拯救自己,青少年應該對理想充滿憧憬,還要接受現實世界煎熬。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太多太多的事及其伴隨的煩擾,如何應對這些煩擾呢?青少年首先要提高警惕,如果身邊的人在違背了社會規範和禁忌的情況下,做出了越軌行為,要及時遠離現場並及時通知家長、老師或警察。時刻保持警惕。

其次是要自愛和自律。哲學家阿爾貝·加繆曾說過:真正的救贖,並不是廝殺後的勝利,而是能在苦難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寧。自愛和自律才是真正的救贖,也是青少年從心底接受規範和禁忌的約束。自愛和自律要求青少年不嘲笑、辱罵別人,不慫恿別人、不參與事件中,保證自己所說所行遵循社會規範和禁忌,潔身自好,方能保持初心。比如《麥田裡的守望者》中的霍爾頓·考爾菲德,有一次他光著手團了個雪球,本想扔向街對面的公共汽車上和救火龍頭上。但是看到這些事物這麼漂亮,於是他改變了主意。他緊緊地攥著那個雪球上了公共汽車並跟司機保證不會砸向任何人。

當一切規則和禁忌都不存在,孩子離邪惡有多遠

停止!請潔身自愛


2、家庭教育。

除了內在的自我救贖外,孩子同樣也需要家人的幫助。

父母是孩子的領路人,也是孩子的榜樣。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在生活中不採取粗暴的語言或肢體動作處理問題,始終控制自己的情緒,改掉不好的習慣。

其次要關注孩子精神狀態,父母也是孩子的好朋友,父母應該每天抽出半個小時跟子女進行感情交流,可以詢問下孩子今天是不是發生什麼讓人高興的事情了?或是今天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或者今天你有什麼不開心的地方,可以跟我談談嗎?讓孩子把內心的話在平等的條件下說出來,家長可以幫他做分析,做對比,幫孩子解答困惑,也讓孩子自主地規劃自己的人生之路。

再者,適時給孩子說不,不能有求必應。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在家長的能力範圍或者本身就不合理,那就要告訴孩子你同意。但是需要委婉點,先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做,再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做法,便於孩子理解和接受。

當一切規則和禁忌都不存在,孩子離邪惡有多遠

家庭關愛

對於性子比較急躁的孩子,可以延遲滿足效應來提高孩子的自制力。延遲滿足效應是為了長遠的、更大的利益,而自願延緩或放棄目前的、較小的滿足。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米歇爾曾做過一個實驗:給4歲的一群小朋友每人一顆糖果,規則是:孩子可以立馬吃掉,也可以等待15分鐘後吃掉,如果等待15分鐘後吃掉,可以獎勵一顆糖果。結果2/3的孩子選擇是立馬吃掉了糖果。實驗後通過跟蹤發現當年得到獎勵的小朋友無論是注意力還是成績都更好。

最後採取合適的方法宣洩放鬆。孩子的情緒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或壓抑或爆發,這兩種方式都不可取。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來宣洩情緒放鬆心情。

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 ——(英)洛克 


家庭教育至關重要,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方法有策略。家庭教育中可以用採魚缸法則、狼性法則、南風效應、羅森塔爾效應。

3、學校引導。

青少年的教育問題不僅僅是家長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學校和社會應該承擔的重大任務。

大多數越軌行為發生在學校裡,那就要求學校加強青少年德育教育,強調愛人和自愛的重要性,讓孩子們樹立遠大的理想。

社會關注,首先是人人都能關注到青少年問題,如果碰到越軌行為的發生,要及時制止,避免悲劇發生。其次是加強青少年法律法規的完善和宣傳,加強青少年行為的約束。


當一切規則和禁忌都不存在,孩子離邪惡有多遠

德育課堂


結束語:

法國作家盧梭在《愛彌兒》寫道:人生當中最危險的一段時間是從出生到12歲。在這段時間中還不採取摧毀種種錯誤和惡習的手段的話,它們就會發芽滋長,及至以後採取手段去改的時候,它們已經是紮下了深根,以致永遠也把它們拔不掉了。所以青少年教育要從小開始抓起,必須要遵循一個原則,即幫助孩子身心自然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