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過年的,請你做個有分寸感的大人

過年免不了走親訪友,團圓熱鬧之際,難免會遇到不懂分寸的大人,這讓人感到很頭疼。

大過年的,請你們這些大人啊,能不能有點分寸感,不要再對孩子做這5件事兒。

1.請不要逼孩子表演

過年了,親朋好友家庭聚會正是曬娃的好時機,各種花式背古詩、唱歌、跳舞、彈琴……說是給孩子搭建展示的舞臺,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實則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虛榮心。

大部分孩子小時候都有過被上臺表演的經歷,大人強迫孩子展示一些優點和特長,如果孩子拒絕,往往被嚴厲的批評沒出息、笨。

在大人的強迫和言語傷害面前,孩子的情緒辨別能力,安全意識,自我和主見被無情的剝奪。孩子的痛苦與嫌惡在心裡交織,矛盾在心裡翻滾。

大過年的,請你做個有分寸感的大人

即便孩子已經很反感並明確拒絕了,大人們還會使出紅包、玩具等各種誘惑或是激將法的招數刺激孩子。

經過大人們的威逼利誘,孩子終於鼓足勇氣表演了,大人們卻心不在焉,喝酒的喝酒、刷手機的刷手機、聊天的聊天,根本不尊重孩子的表演。

其實,小孩子是有很強的表現欲的,他們願意得到關注和認可,這是人的本性。

但是,他們不喜歡的,是為了滿足大人莫名其妙的指定任務、又唱又跳、被眾人“觀賞”的感覺。

如同美國作家阿黛爾•法伯所說:

“我們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個體,不能用我們的感受來代替孩子的感受。尊重,才是和孩子相處的正確模式。”

當孩子順從大人,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表演後,在困惑和迎合中,就會越來越聽話,直到失去自己。強迫孩子表演,其實對孩子來說是極其傷自尊的行為。

過年了,請做個懂事的大人:

如果有積極主動的孩子願意表現自己,大人要認真觀看,真誠讚美;


如果孩子不想表演,除了尊重孩子的意願,我們還可以善加引導,然後和親戚說:“孩子今天玩累了,改天再給大家表演。”


可以把家庭聚會辦成聯歡會的形式。與其讓一個孩子正正經經地對著一群大人表演,不如男女老少齊上場,一起或輪流表演節目;


2.請不要強迫孩子分享

春節走親訪友,家裡客來客往。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表現出有禮貌、大方,總會要求孩子學會分享。

他們會對孩子說:“別這麼小氣,你讓給小朋友,懂得分享才是好孩子”“你是哥哥,妹妹小,你要讓著妹妹,把你的玩具給妹妹玩一會。”然後還沒等孩子同意,爸媽就把玩具給了別人。

大過年的,請你做個有分寸感的大人

其實,孩子是有“物權意識”的,知道“哪些玩具是我的,哪些是別人的。”

強迫孩子“分享”會讓孩子對自己的物品喪失“安全感”,會讓孩子產生“不分享就不是好孩子”的罪惡感,還會讓孩子潛移默化的認為“分享=不快樂”。

而這些缺點,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過年了,請做個有分寸感的大人:

先徵求孩子的意見,並且尊重孩子分享的意見。讓孩子擁有對自己物品的控制權,尊重孩子的“財產”;


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也不要強迫他,只表達你期待分享的心情;


交換,幫助孩子感受分享的樂趣。一定要先跟孩子闡明交換的原則:要雙方都同意才能交換,玩具交換玩過之後還可以換回來,但是要雙方都同意,零食交換之後就屬於對方了,不能再單方面的要回來;


作為父母,我們要堅決捍衛他的所有權,當別人要求他分享的時候,站出來保護他,該拒絕就拒絕,不要因為 “不好意思”,而讓孩子用自己的快樂來買單。

3.請不要過分逗孩子

調查全國87%的人小時候都有被“逗”的經歷。春節本來就是個闔家團圓、其樂融融的日子,還懇請親戚朋友們不要因為一些不必要的玩笑,而破壞了節日的氛圍。

大過年的,請你做個有分寸感的大人

在這些不懂分寸的大人眼裡,孩子就是一個高級玩具。更讓人氣憤的是,捉弄孩子的大人明明知道是不對的,別人指出來,他們還不以為然:開個玩笑有什麼關係?難得一次有什麼要緊?

他們不但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還會反過來認為保護孩子的家長太較真太自以為是。

各種花式逗孩子當中,尤以引誘孩子抽菸喝酒、恐嚇孩子、挑撥家庭關係、用金錢物質逗引的玩笑居多。

這些不經意的“玩笑”和捉弄,看似無關痛癢,實則對孩子造成生理和心理的隱形傷害。

過年了,請做個有分寸感的大人:

①請不要對孩子說:你媽媽不要你了


簡單的一句話,會讓孩子心理產生極度的不安全感,恐懼害怕難過各種負面情緒迅速佔領孩子的內心,甚至對媽媽產生憤怒的牴觸情緒。


②請不要問孩子,是爸爸好還是媽媽好


在孩子心裡,爸爸媽媽都是他最愛的人。就好像有人問你“媽媽和老婆掉水裡,你救誰”一樣,成人都無法回答的問題,讓一個孩子如何是好?


③請不要用紅包或壓歲錢逗他


大人特別喜歡看孩子表演,非得逼得孩子委屈大哭才肯給,有些甚至就是“空手套白狼”哄騙孩子。這已經算是一種戲弄了,根本沒有尊重孩子!


④請不要誘騙孩子喝酒

逗小孩喝酒,看似兒戲,實則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孩子肝臟發育未成熟,解酒能力較差,飲酒可能會損傷肝,嚴重的還會影響腦部發育!

作為父母一定要第一時間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被“愚弄”,及時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你是不是覺得這麼做,你會感到不舒服?”

要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勇敢地說“不”。父母要敢於替孩子說不,語氣可以柔和,態度必須堅定。

4.請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逢年過節,我們時常會看到來做客的親戚總會不經意的對孩子說:“小男孩膽子這麼小可不好。”“招呼也不打,你太沒禮貌了。” “你好害羞呀”....

也有些家長聊起自己孩子的時候,不是自豪地猛誇自己的孩子,而是恨鐵不成鋼地說自己孩子是“惡魔”,什麼笨蛋、小氣、內向、害羞、依賴性強、懦弱、暴躁、不自信、做事磨蹭等等,一串的消極評價脫口而出,甚至當著孩子的面說。

大過年的,請你做個有分寸感的大人

大人隨口說出的話,卻在無意中給孩子貼上了標籤。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貼標籤效應”,“標籤”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無論標籤是“好”是“壞”,它對一個人的“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都有強烈的影響作用。


孩子,不是商品,不需要用標籤來定位,尤其是在團聚的時候。

給孩子貼上“膽小”“沒禮貌”的標籤,這些標籤看上去像是玩笑,實則像重錘錘在孩子幼嫩的大腦裡。

孩子很敏感,她會明白討好大人帶來的好處,等她學會冷言巧語來尋求關注和關心時,到時候你會後悔莫及。

過年了,請做個有分寸感的大人:

比起說孩子“懶”,不如說“你應該將自己的玩具收拾起來”;


比起說孩子“淘氣”,不如說“你把沙子揚到別的小朋友身上是不對的”;


不僅是有負面情況發生時,我們應該就事論事,積極的情況下也應該注意。比起說孩子“你真是太聰明瞭”、“你一直都這麼棒”,不如說“你學會了滑滑板車,媽媽很為你高興。”


5.請不要拿孩子與其他孩子比較

中國的家長們總是一口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以至於春節聚到一起時,見到別人家的小朋友們在一起玩耍,也會不自覺的比較。

“他比你高嘛”,“她比你會唱歌”,“他的期末考試考得比你好”,“你怎麼不去睡覺啊,你看你哥哥多聽話!”“你也畫畫吧,你看妹妹畫得多棒!”……


大過年的,請你做個有分寸感的大人

試問:為什麼我就一定要比別人會唱歌?為什麼別的孩子困了我就也得去睡覺?為什麼妹妹愛畫畫我就也要拿彩筆跟她比賽?

試想如果孩子和你說:“叔叔,他們家的收入比你家多”“他們的房子比你家的大”等等,你會不會有種被冒犯和不爽的感覺?

中國社科院曾根據調研結果發佈了《青少年藍皮書》,其中整理出了孩子最不喜歡家長說的五條內容,第二條就是:

你看別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別人。

拿孩子作比較,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他們會變得自卑,缺乏自我認同,認為自己樣樣不行。慢慢的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壓力,成績和其他表現上也會變得更差。

過年了,請做個有分寸感的大人:

不要拿分數進行孩子間的比較,別老拿“別人家的孩子”說事兒;


不要用別人孩子的短處去跟別人的長處比,這隻會孩子感到自卑。在父母的眼裡,孩子的每個優點都閃著光芒,足以讓他們感到驕傲和自豪;


孩子的父母也不要和來訪的客人當孩子面談論孩子的成績。一旦有客人問起,家長可以機智幽默地擋回去,如:“這個我們也沒被告知哈”,“ 這個是我們家的一級機密”......

大過年的,請你做個有分寸感的大人

作家周國平曾說: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尊重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於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重。"


一年一度團圓時,春節永遠是全體中國人最溫馨的節日,親朋好友們與孩子親密玩耍時更需要一定的分寸感。

大人要懂得守住自己言行的邊界,孩子才能成長為一個人格獨立、健全、身心健康的人。

在年味越來越淡的今天,對於新年,我們的任務更多的應是傳承,把我們從小認為美好的年味兒傳遞給孩子。讓春節成為當下孩子們心中最美好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