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聽著很扯淡卻確有其事」的歷史事件?

鴯鶓戰爭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期。

一戰過後不久,大量的士兵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為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很多地方還是一片荒地,於是這些退伍士兵們被派遣到了澳洲西部的荒野進行開荒。

剛開始這些退伍士兵們的日子過得還可以,但是沒過多久這種祥和的生活就被一群“傻狍子”們給打破了,這群傻狍子就是現在的澳大利亞珍稀動物鴯鶓,鴯鶓性格憨憨的,完全不懼怕人類,有時候遇上你還會過來打打招呼,交流交流。

鴯鶓這種生物屬於世界上第二大的鳥類,由於翅膀退化,完全無法飛翔,外形似非洲鴕鳥,擅長奔跑。而且這些“傻狍子”胃口還巨大,成群結隊的看見啥吃啥,在平原上彷彿一群無邊無際的大號蝗蟲。它們經常跑到農田裡偷吃糧食,偷喝牲畜的飲用淡水,踩壞莊稼還到處拉粑粑。

當時一戰過後的澳大利亞,遭遇了大蕭條,而澳大利亞農業形勢因小麥價格的下跌,導致生活雪上加霜。原本日子就不好過,這下子算是徹底的忍不了了,開始採取手段對付這些鴯鶓。鴯鶓雖然性情溫和,但是人家也是有脾氣的啊,況且速度還很快,可以達到。最重要的是鴯鶓數量巨大,一成群就是幾萬只。

這事的導火線是,在肯皮昂和瓦爾高蘭一帶,出現了一支由兩萬鴯鶓組成的大軍,所到之處嗚嗚泱泱浩浩蕩蕩,現正向他們的農場大舉進攻,在他們的土地上大肆吞食小麥並毀壞麥田。

1932年底,時任澳大利亞國防部長的喬治.皮爾斯爵士派出了「皇家炮兵部隊」前去“征戰”,但卻僅有一名少校、兩名士兵和兩挺機槍——他自認對付鴯鶓這種蠢笨的鳥類,這點兵力足夠了!

這次行動的指揮官為澳大利亞「皇家炮兵部隊」的馬裡帝茲少校,根據作戰方案,先把鴯鶓趕進鐵絲網圍成的包圍圈,然後再用機槍掃射。當時配的是「馬克沁重機槍」,在第一戰被廣泛使用,它每分鐘可以發射500~600發子彈,以及攜帶了10000發子彈。

11月2日,馬裡帝茲少校率領兩名攜帶路易斯機槍的士兵進入坎皮恩鎮,他們在一個鴯鶓必經之路上,找了塊有利的地形並且佈置上鐵絲網包圍圈,信心十足的等待鴯鶓自投羅網。另外,他還想著能夠帶回100只鴯鶓,這樣農民們就可以用它們的皮做出帽子。對於這位渴望晉升的少校而言,帽子是個很好的禮物。

過了片刻,成群結隊的鴯鶓終於出現在他們面前了,原以為這樣可以使戰犯全軍覆沒,但它們卻沒有進埋伏圈。於是少校慌亂的下令讓士兵們殺死所有出現在他們視野中的鴯鶓。

士兵們拿著這兩挺機槍衝鋒陷陣,當士兵開槍的時候,它們總會分成幾個小隊以每小時70公里的速度“旋轉、跳躍,急停、漂移”,輕巧的以速度優勢逃到機槍的射程之外。

當天的戰況十分激烈,澳方的彈藥幾乎耗盡,而鴯鶓卻僅被射殺了12只,平時性情溫和的鴯鶓面對殺死自己的敵人也開始暴走,少校立即下令撤退。

11月4日,馬裡帝茲少校無意發現了一群鴯鶓小分隊——1000只左右。他又準備伏擊這群鴯鶓,結果又慘遭大敗。

第一次“人鳥”大戰就這樣草率的結束了....

有哪些「聽著很扯淡卻確有其事」的歷史事件?

戰況被彙報過去後,軍隊也坐不住了,太丟人了,說好的排隊槍斃,突突死一大片後坐下來吃烤肉。當時吹的牛逼不但沒實現,還差點被圍起來啄了。最重要的是,鴯鶓的隱患未消除,莊稼就必然被破壞,農民的抗議也就日益增大...

於是,第二次“人鳥”大戰又開始了,作為唯一一名擁有與鴯鶓作戰經驗的資深指揮官、上次吹牛逼的裡帝茲少校又在國防部的命令下再次率兵出征!這次直接派了一個連,荷槍實彈,氣勢洶洶。

結果,部隊接到任務不久就遭遇了一群鴯鶓大軍,幾天下來僅僅只有一百來只鴯鶓死在了他們的槍口下。鴯鶓雖然體形龐大,但是走位卻一點也不呆萌。槍一響就四散開始躲避,7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可不是蓋得,一會就跑沒影了,那時候還沒有機動部隊,可憐的士兵只能扛著沉重的機槍用雙腿追著打,戰鬥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鴯鶓手中。

截止到12月10日,澳軍報告宣稱共使用9860發子彈,殺死鴯鶓986只;還有 2500只鴯鶓在被子彈打傷之後死亡。

第二次“人鳥”大戰最終以“澳軍失敗,鴯鶓依舊存在”告終。

最後,澳大利亞當局開始發動人民參加戰鬥,打死一隻鴯鶓給獎勵,人們一聽說有獎勵後紛紛走出家門抗擊鴯鶓。最終在持久戰和人民戰爭的雙重打擊下,直到1964年,澳大利亞仍以重獎鼓勵人們捕殺,共捕殺了1.4萬多隻鴯鶓,澳大利亞政府一雪第一次鴯鶓戰爭前恥。

現在,鴯鶓成了珍稀物種,澳大利亞當局在1988年開始立法保護這群可憐的“傻狍子”。

2016年,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了,它還是和袋鼠一起作為澳大利亞國徽的圖案的動物,成了國家的象徵(就像我們吃盆盆奶的食鐵獸)。

有哪些「聽著很扯淡卻確有其事」的歷史事件?

鴯鶓,圖片源於@物種日曆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頭條號“林簡明”,一起領略 文物/藝術/建築/博物館 之美!感謝您的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