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子完整養殖流程

針對整個養殖流程做以下梳理

  空舍期準備:

棚舍密封處理、清理清掃散落糞便和灰塵雜物,養殖器具消毒,棚舍內部環境泡沫消毒,育雛間的吊頂做保溫處理,棚舍內部器具檢修。

  1、棚舍密封處理:

棚舍縫隙較大處易散失熱量和形成賊風,採用發泡劑密閉處理棚舍縫隙,以提升棚舍的保溫效果。

  2、清理清掃散落糞便和灰塵雜物:

走廊、翻耙機軌道、漏糞板邊緣等處容易積攢灰塵糞便,清掃的目的主要是減少有害菌的滋生環境,不留死角。

  3、養殖器具消毒:

包括小普拉松飲水器、手提式飲水器、料墊、料槽、墊網隔斷網等器具,清理步驟:浸泡器具→清洗器具→浸泡在消毒池內24小時→晾乾備用。

  4、棚舍內部泡沫消毒:

棚舍內部環境是一個養殖週期內最重要的消毒環節,燻蒸消毒是目前養殖戶最主要的環境消毒措施,但由於燻蒸消毒在不同的溫溼度的條件下消毒效果不同,而泡沫消毒對環境要求低且消毒效果持久,衛吉寶一桶兌水2000KG,將棚舍內部設備設施均勻噴泡沫一層,棚舍外周噴灑。

  5、育雛間吊頂做保溫處理:

棚舍高大,需減小育雛間的空間,採用雨彩布吊頂的簡單處理。

  6、棚舍內部器具檢修:

檢查棚舍有無縫隙,翻耙機清理靶齒雜物,翻耙機漏電保護器做防水處理,鍋爐內部及煙囪除灰保持燃煤高效,爐畀檢查有無損毀,水線檢查有無漏水及凍裂情況,電線檢修有無漏電斷電,發電機啟動電瓶檢查有無電量,風機檢查有無轉動異常及無法啟動,料線檢查有無漏料及翻轉情況,棚舍內部水泥柱有無裂痕,吊簾繩索是否老化升降是否持平,春季多風壓實吊簾底部固定。

鴨子完整養殖流程

  育雛期飼養管理:

  1、育雛期設備準備:

飲水器(小普拉松):240個。料槽(1號料槽):140個。溫度計:4個/棚。乾溼計:1個/棚。料墊(做開食盤):96個。小型音箱1個。燃煤備足、煙囪火爐備用。

  2、育雛期溫度控制:

春季提前5小時升溫,接苗時將溫度在27℃,接苗後升溫至32℃,3天后每天降低一度。

  3、密度控制:

育雛密度按38只/㎡,5日齡擴群,擴群至28.65只/㎡,育雛密度需保持合理,隨日齡的變化密度依次降低,擴群后增設飲水器64個,料槽32個,防止因密度過大出現大群均勻度差。

  4、光照:

育雛間保持每平方米2瓦的光照,24小時光照。

  5、開水:

卸苗後根據送苗工人的建議4小時後飲水,使用電解多維1袋兌水2000斤使用,維持雛鴨體內電解質的平衡,沒有添加葡萄糖,主要是防止加重弱鴨脫水及影響卵黃的吸收。

  6、飼餵:

飲水後12小時投料,使用510作為開口料,共計14包,510適口性及蛋白含量較合適,先將飼料灑落在料墊上,誘導採食,再加在1號料桶內,由於長時間未吃料造成一定程度的暴食,初期總體下料速度較快,加料太多2日齡時加料桶內有少量剩餘,南棚溫度較北棚低初期採食有一定的影響。加料時需變動料槽的位置,讓鴨苗把灑落的飼料採食乾淨,保持良好的採食習慣。3日齡後開始飼餵548,採用混合飼餵的方式,防止採食應激。

6、通風:

棚舍內部密閉性較差育雛期間能滿足正常通風要求。

  7、溼度:

育雛期間發酵床溼度較大,育雛間溼度在60左右。

  8、防疫:

3日齡頸部注射長舌抗體0.5ML,7日齡注射流感疫苗1.2ML。注射疫苗前後應投餵電解多維抗應激。7日齡注射流感疫苗後應禁止投餵抗病毒類藥物。

  9、育雛開口藥:

開水時選用電解多維加微生態製劑,2日齡下午開始投餵開口藥,選用高效廣譜的開口藥物,如環丙沙星、氟苯尼考溶液。使用3天一個療程。

鴨子完整養殖流程

  育成期管理要點:

  10-20日齡:

擴群三次,密度從19只/平方米降至8只/平方米,期間天氣溫度變化劇烈,應根據實際天氣情況適當通風,此期間主要以保溫為主通風為輔,夜間溫度過低時需燃燒火爐取暖。

天氣氣溫較高時可適當採用風機通風,中午通風量應是全天最大通風量,風機間歇通風,開啟2分鐘停2.5小時,中午開2分鐘停2小時,夜間不開啟,需留有通風口。

15-17日齡更換飼料型號時應注意交替使用548和549,防止採食適口性應激,出現甩料採食量慢的情況。

17日齡後開始使用料線加料,此時未擴滿全群,沒有鴨子的地方應將料線出料口抬起或扭轉方向,防止造成飼料漏料的現象,此時料槽全部更換為大料槽(20KG),加料時應注意將下料口深入料槽內部,目的是少加料多次加料,防止剩餘飼料隔夜。

用藥方面有條件的可以聯合配伍用藥,如沙拉沙星+卡那黴素,為防止感冒此階段也可添加雙黃連和芪板青顆粒。

該階段肉鴨翅膀發育較小,易發生翻個現象,尤其是網面不平、網面鬆弛、炸群等情況出現,需巡棚時多加註意,尤其是夜間,夜間應不低於3次巡棚,一經發現需單獨特殊護理,待能平穩行走後再放入大群。

  20-30日齡

前期擴群慢該階段應擴滿全群,同時應該看天氣情況適當的加大通風量,夜間留有通風口,白天使用風機通風,間歇通風,排出有害氣體,對於因氨氣造成瞎眼的現象需單獨特殊護理,可使用鹽水擦拭溼潤眼皮,直至能獨自睜開,睜開後再塗抹紅黴素眼藥膏。切忌用力掰開黏連眼皮。

使用料墊的需注意定期清理料墊,保持料墊的清潔衛生,杜絕料槽下方留有黴料的情況。

用藥方面該階段重點預防腸炎的發生,程序用藥可使用粘桿菌素或新黴素預防,亦可在該階段全程使用微生態製劑預防,巡棚時觀察糞便顏色和形狀是否成型。

27日齡-30日齡啄羽開始出現,需注意棚舍內部哪一區域內啄羽較多,這種情況多是密度較大造成,需控制密度,若大群出現情況較多,需注意棚舍內部的溼度、氨氣、光照、及飼料中的營養水平,在改善養殖環境後需少量添加味精或其他含有氨基酸的添加劑,對於特別嚴重的肉鴨需在傷口處塗抹甲紫主要作用是防止傷口激發感染和改變顏色。

料墊保持清潔衛生,料末較多時應將料末清出。

鴨子完整養殖流程

  30-出欄:

該日齡段注意肉鴨生長環境,減少應激因素,如每天固定時間串棚並固定次數和穿同一顏色的工作服進棚,進入棚舍需觀察大群精神狀態、糞便、棚舍內部有無刺鼻眼異味、肉鴨飲水情況、採食情況等,採食完的空料槽需變換位置,將未採食完的料槽放過去,支撐到再次加料時,儘量讓鴨子能採食均勻。

此階段需淘汰弱小鴨,前期挑出的殘鴨和健康鴨差距較大的堅決淘汰停止飼餵。

飼餵時將料墊更換成料盆,把料槽放進料盆內,盆沿高能防止飼料的散落,且不用清理,乾淨衛生。

該階段以通風為主,白天溫度較高時增大通風口,背風通風,排出有害氣體,改善肉鴨生長環境。

記錄核算每天的採食量,核算時應以剩餘只數核算,為便於記錄每天採食量建議固定次數。

如需投餵藥物時注意休藥期,為避免藥殘使用藥物後禁止在休藥期內出欄肉鴨。

  出欄注意事項:

計算好單隻總採食量,在結合最近出欄料肉比,大體上核算單隻應該採食多少斤料,將只重控制在5.7-6.0之間。

出欄前注意觀察天氣預報,避免出欄時因雨雪天氣導致道路不暢,道路濘泥不暢時需提前做好預案,如道路硬化或鋪設煤矸石。

出欄前三天需準備好報檢材料,如鴨苗檢疫、飼養日誌,確定好出欄時間後聯繫抓鴨隊,根據宰殺時間和路途遠近確定抓鴨時間,抓鴨時避免暴力抓鴨,嚴禁將肉鴨從地面抓頭或翅扔到車上裝框,建議將肉鴨趕下架後在地面裝框再裝車。

宰殺前需控料4-6小時,到場前需準備好檢疫,隨車帶走,檢查飼養日誌填寫是否正確,合同備好帶走,身份證、銀行卡、自產證明、送料單據、無藥殘保證書、取樣單等檢查備好。

  日常工作:

1、發酵床的維護:

肉鴨日齡的不同,翻動時間不同,前期20日齡每5天翻動一次,20日齡-30日齡2-3天翻動一次,30日齡-出欄2天翻動一次,翻動次數和時間以發酵床覆蓋糞便一層為翻動時機,翻動時應加大通風量,可開啟風機排出溼度,出現發酵不均勻時應再添加鋸沫和菌種,日常控制發酵床的溼度,糞水分離。

   2、棚舍帶鴨消毒:

每三天帶鴨消毒一次,消毒藥物可選擇鹵素類及季銨鹽類,兩種消毒藥交替使用,消毒時間最好選擇在中午進行,氣溫較低時可選用溫水兌消毒藥,使用時按照說明書兌水,選用農用噴霧器,在棚舍內噴霧,噴霧時噴頭朝上,切勿噴在棚舍頂部,讓噴霧自然落下,對棚舍環境進行淨化,從而減少病原微生物。

  3、吊簾水平調整:

長時間升降,繩索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滑動,造成吊簾升降時高低不平,對通風不利,可鬆緊繩索調節長度調整水平。

  4、風向觀測:

棚舍頂部佈置紅旗一面,春季多風,且風向多變,上午下午應不少於兩次的觀測,隨時調整通風,避免迎風口通風量過大。

  5.翻耙機檢修:

發酵床雜物較多,翻耙機發動時易纏繞耙犁上,使用完畢後應將雜物清理乾淨,鏈條磨損嚴重處應更換鏈釦,以免在發動時趴窩,啟動前檢查電纜預留長度,長度不夠時調整放線卡放線,若長度不夠易扯斷電纜。閒置時將漏電保護器做防水處理,防止進水造成短路,長時間使用後把塞堵在翻耙機內部的稻殼及糞便清理乾淨,檢查耙犁是否變形,變形後糾正,防止翻動不完全,造成局部死床。

  6、飼料儲存:

選擇避光陰涼通風乾燥處儲存,避免飼料中的營養成分流失或因外部原因導致飼料變質。

鴨子完整養殖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