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古人對人生的態度!兩三句話?

用戶66034096


我最最喜歡蘇軾的一首詩裡面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他的原詩是這樣的: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代: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我覺得瀟灑樂觀也不過如此了吧,蘇軾的一生一直被貶,越貶越遠,可即使這樣,仍舊樂觀向上。在常人認為痛苦的經歷在他眼中不過爾爾。哪怕只有一根棍子一雙草鞋又怎麼樣呢,哪怕下雨沒有雨具有怎麼樣呢,我自徐徐前行。


碩碩小嬌妻


弟子規,聖人訓,弟子規 第一章節讀後感。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弟子規》作者李毓秀,字子潛,號採三,康熙年間人,在科舉道路上雖然失敗,他畢生研究《大學》《中庸》頗有建樹,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學者,是清朝早期傑出的教育家和學者。

這位老夫子根據傳統對蒙童的規範方面的要求,並結合自己多年的教書實踐,寫成了一本教育孩子、啟營地孩子的書,叫《訓蒙文》,後來有學者在《訓蒙文》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並把書改名為《弟子規》。從此之後,這本書在私塾裡面開始廣泛流行。

《弟子規》是從《論語學而》篇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開始的,講的正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四個字“孝、悌、仁、愛”,讀後感《弟子規 第一章節讀後感》。

《弟子規》全文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對孩子的言語、行動、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詳細而明確的要求。《弟子規》的文字淺顯易懂,押韻順口,樸實無華,說理透徹,循循善誘,內容又來自於中國傳統基本的道德、倫理、規範,所以影響非常之大。幾乎可以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相媲美。

第一講告訴我們對於學習了眾多知識與技能的現代年輕人來說,懂得規矩的重要性很重要!在公司工作,在家裡生活,每個人都要懂得相互尊重,和平相處,遵守公司規章制度,對父母子女和藹,大家處在一個有規有律的環境,有序生活。


魔帝美食旅行戶外


人生態度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