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按時睡覺,爸媽怎麼辦?是逼她哭著睡,還是陪她笑著玩?

孩子不想按時睡覺,爸媽怎麼辦?是逼她哭著睡,還是陪她笑著玩?

01 一位媽媽,掉進了“逼孩子睡覺”的大坑

一位讀者在後臺給我留言,特別詳盡地描述了她掉進的一個坑。

感覺最近入了一個大坑,一到睡覺時間,孩子就各種不配合,一直說“玩一會玩一會”,“再看一本書,再看一本書”,“講個故事給我聽”,不停要往臥室外跑,再逼她就哭。

今天爸爸哄睡,九點跑來客廳邊哭邊要玩,我已經非常崩潰了,直接把她放到陽臺上去關禁閉(吃飯離開座位去玩也是關陽臺,她最害怕把她放陽臺,只要一說就老實配合,真放在陽臺上就要大哭),哭了幾秒鐘抱回來,就老老實實自己尿尿關燈睡覺了。

已經連續好幾天睡前兇她了,孩子早上她六點就醒,一醒來就哭著哼唧,“玩一會玩一會”,像是睡前的事情一直沒忘。我不知道這種強硬做法對不對,會不會傷害她。非常焦慮。到底該怎麼哄睡才雙方都愉快呢,如果開著燈講故事一直講下去,睡眠時長、睡眠最佳時間等等東西都不管了嗎?

如果是我,孩子確實不想睡覺,那麼所謂的兒童最佳睡眠時長、最佳睡眠時間我都不會管,允許孩子玩到她自己想睡覺為止。

事實上,我們帶兩個孩子,從來沒有在“按時睡覺”上取得過成功,這甚至根本不不是我們的目標。因為睡覺這件事,總是想睡才能睡得著的,孩子不是機器人,不可能時間一到,就能“啪”地關掉電源,乖乖睡著,而且哭著睡著,和安心睡著,睡眠質量是大不相同的。前一天晚上帶著好情緒入睡的孩子,也一定不會早晨一起來就“哭著哼唧”。

孩子不想按時睡覺,爸媽怎麼辦?是逼她哭著睡,還是陪她笑著玩?

02 這實際上是個育兒事務“優先級”問題

我這麼說,肯定有很多讀者不贊同。你寫那麼多育兒文章,還寫了兩本育兒書,連孩子最佳睡眠時間和時長這麼基本的科學育兒理念都不重視嗎?

我當然知道睡眠對孩子的健康和身體成長髮育很重要,但我認為,與讓孩子每天無論什麼情況都必須按時上床睡覺相比,讓孩子每天都身心愉悅,要重要得多。就像前面那位遇到困惑的媽媽,她是做到了每天讓孩子按時睡覺,但代價是兇孩子、懲罰孩子,讓孩子哭著入睡。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

這實際上是爸爸媽媽在育兒生活中,對各種事務的優先級排序問題。那位媽媽是認為,按時睡覺比孩子的情緒重要,而我們認為,任何所謂的好習慣,都不如孩子的身心愉悅重要,在所有與孩子相關的事務中,讓孩子身心愉悅這件事的優先級,應該高於所有其他事務。

比如,在讓孩子睡覺這件事上,很多爸媽的選擇是哪怕是孩子哭鬧不止、極其不情願,也要逼孩子上床睡覺。我們的選擇會是,如果孩子不想睡,就陪她開開心心地玩到想睡為止。而且,孩子想玩、想講故事,都是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陪伴,不想睡覺這件事本身,其實也隱含著孩子對陪伴的需求,換句話說,孩子可能覺得爸媽的陪伴不足,她心理上有一種不愉悅、不滿足。

再比如,很多家庭的困擾是孩子不能一放學就寫作業,於是就會不停上演作業大戰,一個不肯寫,一個逼著寫,大家一起掉進一個壞情緒的深坑。我家大兒一二年級時,我也掉過這個坑,後來發現除了讓大人孩子情緒糟糕,這辦法沒有任何效果。所以後來,我們的選擇是讓孩子放學後充分享受一段輕鬆的休息時間,約定等到晚飯後,再開始寫作業。

還有,讓孩子練樂器。很多讓孩子學鋼琴、學小提琴或者其他樂器的家庭,都會掉進練琴大戰的深坑。爸爸媽媽想的是,學一樣東西你必須得堅持,有毅力才能成功,而不喜歡練琴的孩子想的是,枯燥的練習讓人崩潰,我根本就不想練。在這件事上,我們的選擇會是,如果你確實不情願,你可以放棄。

總而言之一句話,在和孩子相關的所有事情上,他當下的情緒、當下的愉悅,都優先於父母想培養的所謂好習慣、好品格,以及所有所謂科學的、長遠的、宏大的目標。

孩子不想按時睡覺,爸媽怎麼辦?是逼她哭著睡,還是陪她笑著玩?

03 沒有當下的愉悅,哪有健康的未來?

我這麼說,可能又會有讀者不認同:孩子的成長這麼重要的事,哪能都由著他高興,這裡妥協那裡妥協,豈不是完全把孩子給慣壞了嗎?

這裡需要討論的是,我們關注的成長和未來,到底是什麼?

  • 是他一輩子都能保持9點上床睡覺的好習慣呢,還是他成長為一個快樂、幸福的成人?
  • 是他天天都能按照父母規定的時間開始寫作業,還是他一輩子都覺得學習是件特別讓人快樂的事,樂於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
  • 是他將來能彈一手好鋼琴,還是他按照他自己的興趣,成長為他喜歡的自己?

父母為了所謂的成長和未來,常常以孩子當下的愉悅為代價,但是沒有當下的愉悅,哪有健康的未來?我們現在逼迫孩子做的事,每一件,其實都會給他帶來或大或小的痛苦甚至傷害,這些東西積累起來,將會造就的,是一個不愉悅、不快樂的成人,這是爸爸媽媽想要的嗎?

前面說的那位逼孩子按時睡覺的媽媽其實已經意識到了這種潛在的危險,“我不知道這種強硬做法對不對,會不會傷害她”。

對她這個疑問,我的答案是肯定的:這種強硬的做法不對,會傷害孩子,而且如果不及時停止,這種糟糕的逼迫模式的負面效果還會波及睡覺之外的其他方面,讓孩子每天都沒有辦法以愉悅的好情緒開始幼兒園或者學校生活,然後又會有其他讓父母不滿意的表現紛至沓來,這個深坑,會被父母越挖越大。

孩子不想按時睡覺,爸媽怎麼辦?是逼她哭著睡,還是陪她笑著玩?

04 用“合作”而不是“管教”的方式處理育兒問題,你會事半功倍

我們之所以認為在所有育兒事務中,孩子身心愉悅的優先級高於其他,是緣於我們的一個根本理念——家庭教育不是“管教”,是父母與孩子的“合作”。

從“管教”的理念出發,你會試圖讓孩子在所有事情上,都必須遵守父母制定的規則;你會試圖讓孩子改變在父母看來不夠好的所有做法和習慣——無論是用哄騙的手段,還是用強迫的手段;你會試圖控制孩子的一切,因為你自認為作為父母,有足夠的權利去“管教”他。——哪怕這樣做的代價,是讓孩子生活在高壓之下,沒有半點自由和愉悅可言。

但是從“合作”的理念出發,你會把自己的姿態降低,不去強迫孩子,不去控制孩子,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意願,並總是尊重孩子的意願,你會向孩子做必要的讓步和妥協,你會把把自己當成一個平等的“合作者”而不是居高臨下的“管教者”,努力和孩子一起建設和諧的、讓彼此身心愉悅的合作關係。

對這種合作來說,孩子的愉悅,是最重要的基礎,沒有它,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任何努力,都很可能淪為讓孩子痛苦的“管教”,讓合作無法進行。

當然,從“管教”的理念出發,父母也會經常處於不滿、不愉悅的情緒當中,你不愉悅,和孩子的合作也無法進行。

所以,對那位困擾於睡眠大戰的媽媽,還有更多困擾於孩子各種各樣不配合問題的媽媽,我的建議是,停下來反思一下,在家庭教育上,在孩子的情緒和你所期待的好習慣上,你的“優先級”到底該怎麼排。想明白了這一點,很多困擾都會煙消雲散。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生於2002年,一個生於2006年。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1)》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育兒基本(2)》,分享真心爸媽與孩子合作的理念和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