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電視劇你一直以為它是中國拍的,其實它是外國片?

娛樂小練兒


有些電視劇風格擁有濃濃的中國風,我們都認為這是國內拍的,但往往卻是外國片,下面來盤點一些:


曹駿主演的《真命小和尚》

這部電視劇是由曹駿主演,但它卻是一部新加坡的片子,只是裡面的演員找得是中國的。之前一直以為是中國拍的,後來才知道居然是新加坡團隊來製作,不過拍出來的故事情節也是挺精彩的。

該劇講述得是,一個名為開心的小和尚他原本是一位皇子,其腳上有七星痣傳說能敵千萬兵,恰巧皇上就叫萬兵,為了避諱便暗中送去少林寺被方丈收養,後來身世被公開卷入了宮廷爭鬥,最後卻淡然脫身的故事,這在當初的收視率也是挺不錯的

歐陽震華的《我來也》

《我來也》是小時候看的,那時對裡面專門劫富濟貧的俠盜感到深深的崇拜,特別是每次都會留下字條:我來也,現在看起來真的是有點搞笑、中二、可當時真心覺著帥到不行!以前認為是港劇,然而這部依然是新加坡拍攝的

這部電視劇主演是李南星、歐陽震華,講述了滇城的俠盜“我來也”,專門偷取貪官汙吏的不義之財以資助貧困百姓,而這俠盜正是衙門捕快宋鬥,另一邊的馮破布被貶到滇城當縣令師爺,兩人開始相識。最後非雁帶著豆豆進宮揭發了丞相的罪行,可非雁不知如何抉擇宋鬥和破布,陷入了三角戀

李南星的《蓮花爭霸》

這是一部古裝武俠劇,改編於金庸《笑傲江湖》和古龍《流星蝴蝶劍》,特別是裡面的角色白玉川,男兒身時一身白袍,手拿摺扇自帶風度,又有瀟灑俊美;變性之後,驚世美豔、萬般柔情令人難忘,可以說是很多人心中的武俠劇經典人物

結果是這部武俠劇仍然是新加坡的片子,看來新加坡拍攝的真與國內的武俠劇很難分得清楚,但也不得不說,他們拍攝得也確實精彩


一笑斯然


兒時的事物總是讓人觸景生情,以下的四部劇,真的是每天都準時守著電視觀看,或許也就這些才能讓人短暫的回到過去回到當初。曾經的以為這四部劇都是國產黑鷹長大了才驚訝的發現不是。

第一部,中華小當家(日本),曾經的小當家,讓我一度萌生當廚師的衝動。

第二部,蓮花童子哪吒(新加坡),猶記得當年靈珠子,不見當年天真我啊。

第三部,神鵰俠侶(新加坡),這一版的楊過真的帥爆了,我們還買圖片來裝飾書本,滿滿回憶。

第四部,東遊記(新加坡),那個呂洞賓實在是太帥了。






BBoom說影


想起來這件事,有時候難免覺得悲哀,之前在國產片和國外拍的中國題材影視劇的界限沒那麼分明的時候,的確是模糊了很多電視劇,比如《東遊記》《蓮花童子哪吒》這些小時候很精彩的電視劇,其實都是新加坡拍的。現在出品公司越來越正規化、專利化,就連花木蘭、熊貓這些題材,在我們手裡故步自封,但是在國外,用這些元素來拍成我們喜歡看的片子,想想就覺得諷刺。

《東遊記》這部電視劇可以說在播出的時候萬人空巷,收視率極高,而且不少朋友肯定都陷入到底是選擇何仙姑還是牡丹仙子的困境中,現在來看,牡丹有點過於可憐,一心想著呂洞賓,可是呂洞賓眼裡只有何仙姑,她可以為呂洞賓做任何事,但是呂洞賓卻在大婚之夜拋下她,最後為了救別人,犧牲了她。

牡丹這一生都很孤獨,她心裡只有呂洞賓,這樣的人把別人的生命活成了自己的人生,牡丹其實是有點自私,自私的愛著呂洞賓,後期又變得很卑微,似乎呂洞賓就得愛她,頗有點道德綁架的意思。不過這部電視劇的結局,呂洞賓也愛上了白牡丹,也不枉一場付出。

《蓮花童子哪吒》也是經典之一,看了王麗坤版的妲己,雖然比不上溫碧霞飾演的妲己,就連這部電視劇中的妲己,她也不及十分之一,大家對這部電視劇妲己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妲己的666的表情包吧。那個時候的羅海瓊,一顰一笑還是動人的。

被狐妖附體後的妲己,把壞和狐妖勁兒都寫在了臉上,妖媚不僅要體現在穿著,就連頭髮都是戲,現在的電視劇中,有女演員肯為了角色如此變裝嗎?

狐妖發狠的樣子,堪比《春光燦爛豬八戒》裡的貓妖,現在回看其實沒有那麼可怕,而且還很幼稚,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小時候真的被羅海瓊和翁虹嚇到了。

這部電視劇中,最感人的還是丁嵐飾演的殷夫人,那是真的愛孩子,不管李靖這個渣爹怎麼對待哪吒,丁嵐飾演的母親真的好偉大,真的有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來一塊肉的疼感,殷夫人在哪吒死後,用自己的血淚為哪吒再塑真身的時候,看哭了。

《花木蘭》也是經典,小時候總以為花木蘭和沉香都是咱們自己拍的,但是後來知道是迪士尼出品之後,總覺得太可惜,我們有這麼優秀的文化和元素,為什麼要把這樣的機會便宜給別人呢?


入行娛樂


蓮花爭霸


仮面蜀黍


p


噼哩啪啦15


去年下半年,中美合拍,兩開花。的算不算?


五龍


  這樣的例子的確有很多,尤其是八九十年代,中國引進了大量的新加坡電視劇,而新加坡電視劇中的人物都說中國話,長相也跟中國人沒有什麼區別,導致我們小時候總是誤以為新加坡電視劇是中國拍的。

  

  比如1984年的《霧鎖南洋》,就是一部新加坡電視劇,講述中國華人在南洋地區的遭遇。畢竟東南亞地區跟中國一樣,都曾經遭受過殖民統治,所以這部劇能給國人帶來共鳴。而這部劇的導演賴水清,其實也是中國香港人。

  

  同樣,1985年的《人在旅途》也是新加坡電視劇,是中國人第一部看到的新加坡時裝劇。主題歌《人在旅途》風靡一時,可能現在很多人都會唱。

  

  而1987年《調色板》應該是影響力最大的新加坡電視劇之一了,當年很多人都守在電視機前追看。2003年中新歌會上,當年的演員還出現,演唱了歌曲。

  

  90年代之後,新加坡出現了兩位當紅女星,一個叫鄭惠玉,她主演的《三面夏娃》《霹靂紅唇》《力克千年蟲》都影響深遠。另一個叫范文芳,她的《勇者無懼》《緣盡今生》《生命火花》《一路風塵》都被內地引進過。

  

  

  新加坡的古裝劇就更難以分辨了,《崑崙奴》《鶴嘯九天》《塞外奇俠》《東遊記》等,你能看出它們是新加坡劇嗎?

  


冬日過後即暖陽


馬景濤版《東遊記》尤記得小時候被迷得神魂顛倒!雖然現在來看粗糙的特效、不那麼經得起推敲的劇情,但在那個年代可以說也是引得萬人空巷了!

因為劇情是民間的關於八仙的傳說故事的整合!東華上仙、牡丹仙子、瑤池仙境……每一個元素都很中國民俗風味!以至於多年以後都以為是國產古裝片、直到後來瞭解到牡丹仙子、何仙姑等等角色都是新加坡籍演員、才發覺這部劇原來是新加坡產!

雖然對新加坡的瞭解不那麼多、在過去的十幾年裡、看過的幾部新加坡產電視劇都覺得很有味道很經典!

順便w也說一下、新加坡的這幾位女演員氣質真的特別好!!!牡丹仙子何仙姑這倆位心中的白月光和紅玫瑰、一直難分高下!哈哈哈






二叄事


我國產出的影視劇很多,都會帶有本國獨特的元素,不少能夠膾炙人口,成為經典,但也存在一些一直被誤認為是國產片的外國片。下面就讓我為大家細數一些這類型的影視:

1、《東遊記》

《東遊記》取材於中國的八仙故事,在當時獲得不錯的收視率,而劇中的場景佈置,演員的扮相等都充滿了中國元素,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牡丹仙子和何仙姑,仙氣十足,簡直是美到沒朋友。直到後來才知曉它原來是一部新加坡人拍攝的電視劇,雖然裡面有部分演員為中國人,例如馬景濤。

2、《中華小當家》

這部描述中華美食的動畫《中華小當家》是無數90後的童年記憶,也相信很多人都會以為它是由中國製作,因為無論是劇中涉及到的劇情,菜式,地區,人名,背景等都是籠罩著中國元素,也發生在中國地區。其實它是一部日本動畫片,是由一本同名日本漫畫改編而成,我當時知道後也大吃一驚,但也佩服原作者對中華美食的極深瞭解。

3、《蓮花童子哪吒》

今年的電影《哪吒》中那個煙燻眼妝的吒兒引起熱潮,熱度很高,其實在當年曹駿也演過哪吒,就是在電視劇《蓮花童子哪吒》中。該劇取材於我國古典名著《封神演義》中一段描寫靈珠子和哪吒在天上和人間發生的神話故事。裡面出現的小哪吒肉嘟嘟的非常可愛,該劇的收視也非常不錯,有很多人都以為它是國產片,其實是一部新加坡電視劇。

4、《真命小和尚》

經典電視劇《真命小和尚》可謂是無數人的童年回憶,曹駿飾演的開心小和尚扮相十分可愛十足,頭腦聰明伶俐深受觀眾喜愛,再配上精彩的劇情,在當時的收視就很不錯,也引起過追劇浪潮。但其實它也是一部新加坡電視劇,相信騙過了許多國人。

5、《末代皇帝》

最後要講的是一部電影,雖然不符合題目提到的電視劇,但還是值得一提,它就是電影《末代皇帝》,講述了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跌宕起伏的一生。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故事,引用的是中國題材,也在中國實地取景,乃至被很多人認為是中國電影,其實它出自意大利名導貝納爾多·貝託魯奇之手。儘管如此,這部電影讓更多外國人更直面瞭解到中國文化,同時在奧斯卡大放異彩,橫掃9個獎項。

結語

無論如何,好的影視劇總會被觀眾青睞,即使它是外國片,最後給大家獻上《東遊記》中牡丹仙子的美照!


我是呆萌的小賤賤^_^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請別忘了關注我哦!


呆萌的小賤賤


末代皇帝

蝴蝶君

功夫之王

木乃伊3

面紗The Painted Veil

紅角落Red Corner

龍種Dragon Seed

個人覺得《末代皇帝》挺可以的,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展示出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他的顛沛一生。每次看完這部電影后心中總是會陷入無盡的惆悵,我們根本無法想象,一個人的一生竟然可以經歷那麼多的顛沛流離,從萬人之上的皇帝到被很多人操縱的殭屍,一直到最後接受了勞改的平民。

電影幫我們回想起來,溥儀弓著那彎彎的背,踏著小心翼翼的步伐,走進紫禁城的太和殿。總是會讓我們的內心感到一陣唏噓。 一個回自己家還要買票的皇帝,不能不說讓人感動有些悲哀。

說不清到底是時代的動亂,還是權力的操縱,如果當年的溥儀沒有被送進宮中,那麼他的一生能否會更加的快樂簡單一些。

雖然他在城中享有著很多的榮華富貴,但是這看似高大唐麗的宮殿,卻是一座人們想都不敢想的監獄。奪走了他那從小就非常簡單而平凡的夢想。

《末代皇帝》由貝託魯奇指導拍攝,可能很多人看到這部電影的第一反應會認為這部電影一定是由自己國家的導演進行拍攝的,但其實不然,這是由一位外國編劇並執導拍攝的。

他拍攝有著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沒有包袱。無論溥儀在中國是何樣身份,是亡國之君,還是傀儡皇帝,這些對於他來說顯得都不是那麼的重要,他所需要做到的就是通過電影來表達出最單純的對於溥儀一個人的表達。而他更關心的則是對最後一位皇帝個人的悲劇與不幸。

可能有人會說,明明是中國的題材,為什麼卻被外國人拍的如此透徹,其實小編個人理解,在當時那個年代,中國導演很難獲得這麼強大的支持。

《末代皇帝》是第一部獲得政府批准,在故宮內實景拍攝的西方故事片(非紀錄片),其質感絕非現在橫店影視城能營造出來的。出於對文物的保護,以後可能再也沒有電影可以去故宮實景拍攝了。

而僅溥儀登基的一場戲,就動用了多達一萬餘名群眾演員,而整部電影臨時演員多達一萬九千餘人,這沒有雄厚的資金,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這部電影當中,溥儀的大半生的自由都是被奪取了的,從他三歲被奉為皇帝開始,他的每一個舉動都要受到嚴格的監管,有關於他的事情,大到成家立業,小到上廁所吃飯,都有人在旁邊進行監督。

表面上他是整個紫禁城的皇帝,但是每個人對於他也僅僅只有尊重罷了。或者說,每個人對於他只是哄騙而已。

從小的他就嚮往著城外的自由生活。但是城中的每一個人都會去阻攔著他。其實,阻攔住他的自由並不是一道牆而已。本質則是人們的傳統封建思想。或者說是哪一種對於創新打破僵局思想的畏懼罷了。

末代皇帝全片雖然全都是英文發音,但是因為他細膩的場景,以及非常嚴謹的劇本都讓這部電影有著極具強大的說服力。除了票房的高漲之外,它更是在當年拿下了九項奧斯卡大獎。

“黃色”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皇帝最能夠典型代表的象徵,而這個特徵在這部電影當中也是表現的淋漓盡致。一個西方的導演沒能夠經歷中國文化的沉澱,所以如果想要拍攝好一部中國題材的電影,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則就是接地氣。通過色彩的運用,也是能夠最簡單有效的撞擊到本土人民的心中。

雖然這是一部人物傳記,但是我總是感覺他只不過是歷史交接移留下來的代表罷了。雖然全篇都用英語來進行表達,但事不能否認這是一部很出色的電影,他不管國籍,無關歷史,只是一個渴望自由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