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教師高原藏鄉支教記

濱海教師高原藏鄉支教記

圖為程轉宏(左二)和學校教師們探討工作。(資料圖) 尖宣 攝

“她可以在我的屋裡肆意玩耍。高興的時候,我們大聲笑,想家的時候,我倆互相抹眼淚”

“她把姥爺給的路費偷偷花掉,然後我再支援她”

“放假時,她得知我要去尖扎坎布拉,她就在山上一直等著我。看到我以後,突然奔向我的懷抱。見到她的一家人,我忍不住眼淚直流……”

年近五旬的程轉宏,總是反覆叮囑學生奧賽吉好好學習,“考上大學,老師一定還會再幫你。”

滨海教师高原藏乡支教记

圖為程轉宏輔導學生功課。(資料圖) 尖宣 攝

2018年8月,通過申請、遴選、體檢等環節,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油田第四中學的教師程轉宏,到達青藏高原東部的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成為該縣第二民族中學的一名支教老師。

剛到學校,因為學校週轉房沒有暖氣,程轉宏在學校高中部教學樓四樓的辦公室裡安了家。這樣反而使她更方便和學生們在一起。

每天,下樓去院裡打水、洗臉,和學生們一起排隊上廁所。高原氣候,還令她高原反應纏身。

“可生活上的不便,與思家的孤獨相比,不值一提。”她說,每天晚上,偌大教學樓一隅的空曠的這個“家”,一人、一桌、一床、一孤燈,“那種痛楚是無法描述出來的。”

後來學校給她安排了更好的住宿條件。

尖扎縣第二民族中學師生多以藏語為母語,相比於內地學生,當地學生英語底子薄,她說,150分的英語卷子,有些學生只能考20、30分,“我大為驚訝,但當了解到孩子們學習英語的情況時,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程轉宏深知像她一樣的支教老師們的最大初心——如何提升全校甚至本地區的教學水平。

摸底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嘗試多種組織教學的方式,推動規範的學科集體備課,鼓勵教學研究……程轉宏說,“學生饋我以豐厚的回報。他們夾在我書裡的小紙條,讓我熱淚盈眶。”

尖扎樹蔭下的鄉村小路,河邊的鵝卵石,山崖上的無名野花……程轉宏說,支教生活,讓她感覺回到了30年前的故鄉,“我突然意識到,我已把他鄉當故鄉。”

“我從甘肅老家到天津城市生活了三十年,再回到像老家一樣的地方生活、工作,這種熱愛,很少有人能體會、理解。”程轉宏說,“支教沒有豪言壯語,但卻是最深沉的愛。”

程轉宏說,小時候家裡經歷過貧窮,懂得一家人接濟令一家人,如今,看到天津援助青海黃南,“才懂得,什麼是‘愛祖國母親’。”

聯繫天津的好友為尖扎孩子獻愛心捐冬衣,淨化水質讓師生們喝上健康水……支教路上,來自天津堅強的後盾,讓程轉宏的愛心不打烊。

尖扎縣第二民族中學校領導和教師們的點滴關愛,令程轉宏感嘆這份感情就像“陳釀老酒,越久越香甜。”

過完本學期,程轉宏就要返回天津的工作崗位,“尖扎的同事,耍貧嘴逗我生氣的情景,現在竟然成了美好的回憶。”程轉宏也“咆哮”,“你再煩我,我就把你一腳踹黃河裡。”

但對於學生,她說,多希望他們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

“天津黃南情未斷,講臺耕耘,日日陽光燦。”程轉宏寫道。

中新網記者 張添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