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首詩劉季孫《題屏》,富貴非我願,一生只愛閒

呢喃燕子語梁間,底事來驚夢裡閒。

說與旁人渾不解,杖藜攜酒看芝山。

——宋代: 劉季孫《題屏》

讀一首詩劉季孫《題屏》,富貴非我願,一生只愛閒

忙時思閒,閒時難安,人之唯閒難處也。故有人云:“能安閒者,必非等閒。”人生於世,有許多欲望,口腹之役,名利所驅。苦心經營,憂惶終日。違心損身,焦迫如笞。深陷其苦,而不能脫。似此熬煎,一何可憐。莊子曰:“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積財而不得盡用,其為形也亦外矣!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其為形也亦疏矣!”正是所求太多,其苦亦多。

讀一首詩劉季孫《題屏》,富貴非我願,一生只愛閒

有所求,則有其憂。忙亦憂,閒亦憂。忙時受折磨,久閒成罪惡。憂愁纏繞,無論處於何境,則再也不能快樂。能快樂的人,心中必然無憂。無憂者,方能處閒,能安其閒。天下熙攘,多的是憂愁的人,少的是快樂的人。忙碌的是多數人,閒適的只是少數人。閒適的人,欲不為忙碌的人所嫌惡,也不易得。此閒之難安,又一難也。

少數安閒的人,難免不被俗世排擠而成為邊緣人。蘇軾《夜遊承天寺》裡記述,某一夜將要睡覺時,驚喜地發現月色極佳,於是欣然起行。轉而苦於身邊沒有一個可以共賞此明月的人,徑直遠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感嘆道:“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讀一首詩劉季孫《題屏》,富貴非我願,一生只愛閒

劉季孫任饒州酒務時,題此詩於酒務廳屏上。詩中無他,唯言愛閒而已。閒而能安,其樂無窮。然而閒中樂趣,只可自知,難為世間營營之人而言。能安閒,能樂閒,自是其心中無憂。夜裡能安睡,夢裡也是閒。能喚醒他的,只有梁間呢喃的燕子。如將此情說與旁人,旁人自不能解,或進勸誡之言,則徒添懊惱。世間少的是自己這樣的人,所以只能自愛其閒,自享其閒。姑且遠離人群,杖藜攜酒,到得山水之間,獨享其樂趣。

讀一首詩劉季孫《題屏》,富貴非我願,一生只愛閒

劉季孫如此愛閒,以致廢務。王安石為江東提刑時,對其非常不滿,去他那裡巡查,本想治他的罪。剛到酒務廳,看到這首小詩,大加讚賞。於是見到他不再過問公務,只是談論詩文。後來又推薦他管理州里教育事務,一郡知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