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炎堅“佛”一個覺悟的人

玉器神佛人物產品的歷史不算久遠,在宋代文學作品中有一段“碾玉觀音”的故事,裡面提到玉製觀音佛像,因此可知宋代已開始用玉琢制的圓雕佛像。清代乾隆時期以後,玉製佛人逐漸增多,使得神佛成為玉器人物中一個重要的題材,直到現在佛像造型在人物中仍佔很大比重,這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也深受歡迎。

嚴炎堅“佛”一個覺悟的人

作品《靜思觀音》

嚴炎堅“佛”一個覺悟的人

作品《媽祖神像》

嚴炎堅“佛”一個覺悟的人

作品《蛟龍出海》

作品以中國人喜愛的圖騰龍為題材,在創作上構思巧妙、設計精湛,雕琢上細緻傳神、惟妙惟肖,具有很好的藝術美感、收藏價值,以及升值空間。

嚴炎堅“佛”一個覺悟的人

作品《童趣》

嚴炎堅“佛”一個覺悟的人

作品《有福在》

該作品玉質溫潤,玉種老熟油潤,油性佳,手感舒適,拋光精細,線條婉轉流暢,雕工精美大氣,造型栩栩如生。

嚴炎堅“佛”一個覺悟的人

作品《靜妙法相》

玉質細膩冰透,水足螢亮,綠螢螢的水色,純淨漂亮,大件厚實飽滿,油光水潤,起膠起光,觀音雕刻精細,臉部刻畫圓潤飽滿,神態祥和,佩戴精緻高雅,無紋裂。

嚴炎堅“佛”一個覺悟的人

作品《慈相》

嚴炎堅認為佛教人物題材的雕刻,又比其他人物雕刻更難。雕工好的佛祖、觀音“慈眼視物,無可畏之色”,給人一種親切感,富於人情味;然而又不怒自威,在臉上表現出法相莊嚴之態。這種端莊威儀的神態,不是單純的通過五官的塑造,就可以達到的。他(她)首先得具備法相的源頭,一種由內而外,悲天憫人的氣質。只有具備了這種氣質,才能使人一眼望去,便可以發自內心感覺到他(她)的端莊威嚴,並與之共鳴。而五官的塑造,不過是對這種氣質的延伸、擴展、進而更具體形象的表現出來。

附百家名匠認證名匠簡介

嚴炎堅 2011年從事玉雕行業,後師出許群豪並與兄弟嚴志鴻創立亦禪玉雕工作室。 現任揭陽市玉器產業協會理事單位,揭陽工藝美術師,優秀青年玉雕師等稱號擅長於佛教人物題材、龍獸牌各類花件等翡翠中高端設計雕刻,作品集形、神、巧於一體手法。期間作品也多次斬獲眾多市級、省級、國家級等獎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