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池塘有一種魚,被叫做“屎光皮”,過去沒人要,現在卻成了香餑餑,為啥呢?

農夫也瘋狂


題主所說的“屎光皮”在我們這裡叫做“苦憋師”,因為這種魚吃起來刺多肉少,還帶有苦味,是我們最不待見的一種魚,這種魚在池塘和水溝中特別常見。

以前條件艱苦,為了改善伙食,村裡的水溝經常能看到有捉魚的人,特別是碰到漲水的時候更是人多。撈回去的魚裡面像種個頭扁小的“苦憋師”是非常多,這種小魚挑出來之後都直接扔去餵雞鴨了,沒人會煮來吃,因為能吃的地方太少了,而且還苦。但現在卻不一樣了,這種以前沒人要的“屎光皮”現在卻成了香餑餑,這是為什麼呢?


一、具有較高的觀賞性。

“屎光皮”學名叫做鰟鮍,這種魚雖說個子小,但它卻有很高的辨識度,放在一群魚中一下就能找到它。鰟鮍魚個子小巧,魚鱗在陽光下閃著藍色的光,特別漂亮,放在家裡飼養,觀賞性特別高。

小時候不懂事,覺得這魚挺漂亮的,就想自己養幾條,拿著個自制的捕魚網,去池塘裡撈這種“苦憋師”,一下還是能撈好幾條的。撈來的“苦憋師”放進一個不要的礦泉水瓶裡,裝上水就當寵物養起來,但養不了幾天,它就死了,然後又重新去捉。



二、現在的野生魚數量太少,人們對野生的魚都比較偏愛。

自然環境中生長的魚類肉質好,營養高,深受人們的喜愛,特別在農村,想吃魚都是自己去抓。以前河裡池塘裡肉眼都能看到一群小魚在游來游去,漲水的時候還會有野生的鰱魚和黃刺魚跑出來,放捕魚的籠子下去,最少一餐菜的份量是有的。

現在河還是那條河,由於環境和人為的因素,河裡的水沒有那麼清澈了,魚也是越來越少,平時除了一些小蝦米,連魚的影子都很少見,更別提那些大條的魚了。所以以前人們不喜歡的鰟鮍經過吃貨們的巧手加工,也變得受歡迎起來了。


總結:小小的鰟鮍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性,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它可補氣健脾、解毒,也是一種很好的食材,所以現在的鰟鮍已翻身成為了香餑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