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你知道的最令人拍案叫絕的計謀是哪個?

史學達人


讀《高祖本紀》得知,最令我拍案叫絕的是劉邦以“孝”之名逼著項羽不得不北上河北與章邯死磕,而他卻入武關,輕取咸陽,完成了“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目的。



(劉項進軍形勢圖)

秦二世元年(前208),劉邦自立為沛公,開始反秦大業,二年,燕、趙、齊、魏各國自立為王。

項梁、項羽在吳縣起兵,劉邦最初與秦軍作戰不利,後來他也跑去投靠了項梁。

但是項梁打了兩場勝仗之後,開始志得意滿,結果被章邯擊敗身死。

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北擊趙,大破之。當是之時,趙歇為王,秦將王離圍之鉅鹿城,此所謂河北之軍也。——《高祖本紀》

章邯擊破項梁的軍隊後,認為楚地已經無憂,於是北上趙地,先大破趙軍,再與秦國王離率領的北方軍團一起圍攻趙王歇。

秦軍部隊四十萬,秦將章邯、王離更不是無能之輩。

這個時候也是各路義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如果章邯和王離攻下趙地,四十萬秦軍聯合起來,形成一隻大野牛的兩個角,在河北、中原、楚地席捲而過,那這些大匪巨寇都得玩完。


(章邯劇照)

“趙數請救”, 北上救趙在當時來說,是一個難度相當大的副本任務,但北上救趙卻是義帝當前不得不去面對的難題,很明顯,北上救趙可謂九死一生。

“當是時,秦兵強,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

史書上說,因為剛剛項梁打了敗仗,秦兵勢強,沒有人願意去進攻關中。

只有兩個人願意,項羽和劉邦。 項羽說“願與沛公西入關。”劉邦項羽這個時候開始為了躲避河北強大的秦軍,反而爭著西入武關,去攻打咸陽了。

項羽不願意去河北,那就變成了劉邦要去河北了。如果此事成行,沒有了“破釜沉舟”的典故,可能歷史就要改寫了。


(項羽劇照)

其實這個時候的項羽也是很艱難,比劉邦要艱難得多,為什麼說這個時候項羽也很艱難呢?

其一,叔父戰死。

“秦益章邯兵,夜銜枚擊項梁,大破之定陶,項梁死。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北擊趙,大破之”。

其二,軍隊被奪。

“秦二世三年,楚懷王見項梁軍破,恐,徙盱臺都彭城,並呂臣、項羽軍自將之”。

義帝很是很害怕,但害怕的結果卻值得玩味了,他把呂臣和項羽的部隊奪過來“自將之”。

項羽除了他的“嫡系親軍”之外,其它的軍隊沒了。 其

三,就算北上,項羽只能為次將。

後來,“懷王乃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救趙”。


(劉項角力以劉邦勝出)

就算項羽不想去河北,但是故事的發展,並不以他的意志為轉移。

初,楚懷王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當是時,秦兵強,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獨項羽怨秦之殺項梁,奮勢願與沛公西入關。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慓悍猾賊,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坑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進取,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無侵暴,宜可下.項羽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懷王乃不許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陳王、項梁散卒.——史記《高祖本紀》

後來,劉邦和項羽的去處,不說大家也知道了,那這裡面到底有什麼道道呢?聽我來一一闡述。

一是義帝老臣都說項羽為人,慓悍猾賊,攻城無遺類,皆坑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不利於收取民心。

二是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無侵暴,宜可下,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

其實,這些都是義帝和其老臣的一廂情願而已,或者也有張良在其後為劉邦出謀劃策,走了義帝的後門。但是項羽何許人也!

他不想去你還能“牛不喝水強按頭”不成? 所以太史公在此用春秋筆法插入了一句“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憤)”。

每當讀到此句,不得不讚嘆“妙矣”,項羽怨恨秦軍殺了項梁,誰殺的項梁?

章邯。章邯此時又在哪裡?河北。

(劉邦集團)

只要劉邦在各個宴會上,大聲說明,“項羽你入關中吧,我願意去河北殺了章邯,為項梁將軍報仇!”

想想項羽一世英雄,連報仇都要假借人手嗎?

這就是陽謀,只要項羽答應了,那名聲也就臭了,可以說這是范增都無法破解的陽謀,結果不言自明。

項羽為次將,隨宋義進軍北上,至安陽,宋義稱等秦趙兩敗俱傷後,再進軍坐收漁人之利。

逗留46天之後,項羽一個“霸王斬殺”滅了丫的,就把軍權奪了過來。

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項羽本紀》

活在亂世,心狠手辣才是王道啊。義帝做了榜樣,項羽有樣學樣奪宋義的軍隊。

項羽斬殺宋義而“聞名諸侯”,這種以殺戳奪權的方式,當然不是什麼好名聲,但是項羽不奪權,就不可能完成“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目標,其實已經進退兩難了,還好後來是打勝了仗,如果失敗了那就要受到千夫所指咯。


(破釜沉舟)

果不其然,項羽與章邯大戰時,所有的諸侯援軍卻作壁上觀,等到項羽大破秦軍,活捉王離,降服章邯,打勝了鉅鹿之戰後,諸候義軍這些軍頭,進入項羽轅門才無不跪地前行。

對項羽來說,可謂是“禍兮福所倚”,通過此戰,他擁有了巨大的號召力,並且得到了投降的軍隊,實力大漲。

而劉邦這邊取得的成果也不小,他輕取關中,再“召諸縣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鴻門宴之刀光劍影)

自古以來,以“人性”為基點而定計者,無不為頂級謀士,在這裡無法考據是誰給劉邦出的主意,但“以孝為名”逼得項羽不得不北上救趙這是事實,再加上劉邦入關中後收取民心的一系列所作所為,使得范增看到了劉邦身上的“龍虎之氣”。

於是他才下定決心在鴻門宴上置劉邦於此地。

資料來在於史記《高祖本紀》《項羽本紀》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剛日讀史


新中國的成立,“三大戰役”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其中以”遼瀋戰役”最為關鍵,它讓國共雙方的力量發生了根本的轉變,而這一戰役的產生,是中共決策層實施搶佔東北計劃的結果,正是這個令人拍案叫絕的策略,讓國共雙方力量此消彼長,也使解放戰爭提前結束。

在中共“七大”召開時,毛澤東就說過“東北特別重要,如果我們把現有的根據地都丟了,但只要我們有東北,中國革命就有鞏固的基礎”。




日本投降時,中共的高級將領都在延安參加中共“七大”,知道日本人投降後,中央也有些措手不及,連忙把各位將領派往各地主持大局。靠著一架美軍運輸機,把包括劉伯承、鄧小平、陳毅、林彪、陳賡、肖勁光、楊得志、王近山、陳錫聯、鄧華、李天佑、陳再道、宋時輪等戰將,運送到山西后,各自奔赴屬地。

從這些乘客中可以看出中央急迫性,這是冒多大的風險啊,如果這架飛機有什麼閃失,中國歷史的發展可能要有很大的變化。

林彪本來是要去往山東,走到半路又接到命令轉往東北。與此同時,八路軍、新四軍約10餘萬人部隊,也從各地向東北進發。

東北當地和先期到達的中共隊伍,經過與當地蘇聯紅軍鬥智鬥勇,已經把大批日軍留下的軍事裝備基本上掌握在自己手中,這讓後來的東北野戰軍如虎添翼,為“遼瀋戰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林彪到達東北後,國民黨也派出了大批部隊來搶地盤。因為沒有群眾基礎,開始時中共軍隊遇到了巨大的困難,面對美械裝備的國民黨優勢兵力。林彪且戰且退,相繼撤出了大城市,工作重點集中到發動群眾,建立鞏固根據地。

相比之下國民黨方面,貪汙腐敗氾濫,與人民關係緊張,戰線過長,兵力分散。國共雙方的力量也在逐漸發生變化。

經過養精蓄銳之後,林彪開始慢慢反擊。在秀水河子小試牛刀後,又含恨敗走四平,之後四保臨江三下江南,逐漸變被動為主動。再戰四平未果後,發動秋季攻勢,一舉殲滅國民黨軍7萬餘人,收復城市15 坐。此時雙方的兵力規模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林彪東北野戰軍擁兵70萬,國民黨東北駐軍為55萬,“遼瀋戰役”前,我軍已擁有了兵力優勢。

遼瀋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起,至同年11月2日結束,歷時52天,消滅國民黨軍47萬人,東北全境解放。此戰過後,國民黨兵力下降到290萬人,共產黨兵力則上升至300萬人,已經在數量上佔據了優勢,雙方的軍事形勢出現了轉折,中共也擁有了一個穩定的戰略後方。

毛澤東在”遼瀋戰役“後,信心十足的說“這樣,我們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為縮短,只要從現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把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搶佔東北是一個改變歷史進程的謀略,從而扭轉了國共雙方的力量對比,它所產生的結果不能不令人歎服。

我是歷史微點,歡迎互相關注,共同學習!


歷史微點


分享一個超級經典的權謀。拋磚引玉,希望能有所啟發。

官場小說:心腹等於大患

縣委書記上任後,小王每天跟得很緊,比親爹還殷勤,小李也十分機靈,只要縣委書記在單位,總看到小李在忙碌。

如果那一天縣委書記不在單位,兩人也會假裝拿份文件到縣委書記辦公室轉一圈,確認縣委書記真不在,然後開始玩微信打遊戲。

兩人給縣委書記留下了非常深的印像,縣委書記非常信任和賞識兩人,於是,縣委書記給兩人都安排了重要的崗位。

從此以後,兩人更有勁,拼了命地溜鬚拍馬,陪著縣委書記招搖過市,三個人是形影不離,玩得超級嗨!

在小王和小李的影響下,縣委辦公室烏煙瘴氣,正氣蕩然無存。縣委書記不在乎這些,只要兩人聽我的,只要不耽誤我的計劃和安排,其他副職的感受,根本不需要考慮。

縣委書記專斷獨行,只聽小王和小李的意見,聽不進其他人的意見,最終在“三重一大”上出了問題,被上級部門免職待安排。

縣委書記眾叛親離,有些失落,想到了自己的心腹小王和小李,但此一時也彼一時。

好幾次,小王和小李都藉口有事,且態度也漸漸冷淡暖味,

縣委書記被免職後,原來的縣長勝任縣委書記,新縣委書記的身邊又多了兩個忙碌的身影,原來是小王和小李。

後來,縣委書記處分期滿,任命為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在下鄉檢查時,看到小王和小李在陪新縣委書記,心裡不免十分感慨。

縣委書記苦澀地一笑,對新縣委書記說:心腹等於大患啊。

檢查結束後,新縣委書記找小王和小李談話說:你們做的很好,過幾天給你們提拔一級。

小王笑笑說:謝謝舅舅。

小李笑笑說:謝謝姑父。


史海心


你問,歷史上最令你拍案叫絕的計謀是哪一個?

曉晴說愛來作答了。

歷史上最令我拍案叫絕的計謀是三十六計的最後一計——走為上。

你的問題,回答完畢。


這麼草率地糊弄你的問題,你肯定會非常的不服氣。好吧,我就舉一個我的生活場景,讓你體會一下這個拍案叫絕的“走為上計”!

有一次我出去辦事,到辦事地點後需要到停車場停一下車,可那個停車場不是咱們那種收費的停車場,所以就得不停地找地方。好不容易找了一個車位,自己技術也不行,一點一點調整車的方向位置,準備倒進車位的時候,突然就過來一輛小汽車,“嗖”的一下就佔了我的車位。

最可氣的是,他搶佔我車位的時候,還把我的車尾給剮蹭了一下。

瞬時,我怒火中生。咱也不是吃素的呀!揣著一肚子的火氣,衝下車來,就去找那個車主。準備來一場狠狠的質問,順便也出出我心裡的這股子怒氣。

當看見那位從車裡鑽出來的時候,五大三粗如魯智深般的身形,首先就嚇到我了。再仔細觀察了一下,滿臉的橫肉,肌肉爆起的胳膊,我順勢摸了一下我的車尾,跟人家說了聲“對不起”。

心想著,這位爺,肯定橫!自己最英明的處理,就是用了三十六計裡的最後一計——走為上計。

怎麼樣?你是不是已經為我拍案叫絕啦!

我是“曉晴說愛”,專心於情感問題,盡全力幫你解決情感問題,是我誠心所至,也是我之樂意。也歡迎你留下你的高見,“情至之語,自能感人”,能夠零距離與你溝通,是我的榮幸。

曉晴說愛


毛主席淵博知識,浩如煙海,一心為廣人民群眾擺脫苦難,並犧牲6位親人及多名毛氏家族親友,仍嘔心瀝血不顧自身多次生命危急,英明指揮多次戰爭,精典計謀:四渡赤水!及給胡宗南巧設空城計,等等等等,古今中外,確實堪稱為中國百姓乃至天下百姓服務的唯一奇才!毛澤東思想是永不落的紅太陽,光輝代代傳承,人民熱愛毛主席,從內心自發的發端於民間……!🐒🇨🇳👩👩👩👩👩👩👩








木子空悟同根七仙7子


3萬“起義軍”vs40萬職業軍人,這種仗怎麼打?

曹操會告訴你:先燒了袁紹的烏巢再說,於是有了官渡之戰。

諸葛亮會告訴你:投靠外援慢慢跟他耗,於是有了赤壁之戰。

謝玄會告訴你:趁他大軍還在龜行,先把後軍忽悠瘸了再說,於是有了淝水之戰。

上面這三場以少勝多的戰役,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敵人大軍雖多,卻經不起忽悠,只要稍微打擊士氣,士兵很容易發生潰逃。古代打仗士氣最重要,一旦發生潰逃,士氣就像有了蟻穴的堤壩,很容易毀於一旦。

毛主席會說:俱往矣,還看今朝。

翻譯過來就是,你們這幫菜雞選手,打仗運氣固然很重要,可是能全憑運氣嗎?都給我往後退,看我怎麼打。

於是,歷史上有了毛主席的“封神”之戰——四渡赤水。封神之戰結束後,毛主席又是一頓神操作,來了個過草地、翻雪山、走戈壁的紅軍長征。

四渡赤水有多牛呢?

1960年5月,二戰名將蒙哥馬利訪華,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蒙哥馬利激動地說:

“您指揮的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任何一個戰役拿出來,都可以與世界上任何偉大的戰役相媲美。”

毛主席聽罷,搖了搖頭,笑道:

“三大戰役沒什麼,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筆啊!”

毛主席平生無數功績,打了那麼多勝仗,其中有很多足以讓任何一個將軍“封神”的戰役,唯獨對“四渡赤水”破為得意,足見此戰之厲害。

當時,工農紅軍只有3萬人,裝備著步槍、步槍、步槍,吃著小米、土豆、紅薯,情報全靠腿和嘴。國民黨那邊有40多萬,裝備德式武器、重武器、機動車,吃著大米、白麵、罐頭,擁有密集的情報系統。

兵書有云:十倍於敵,圍而困之。

老蔣的全副武裝的精兵,遠超十倍於工農紅軍,裝備也佔據絕對優勢。不管站在哪個角度來看,老蔣用圍攻的策略都非常正確。

於是,老蔣採取圍攻,欲將工農紅軍困在遵義,並伺機圍殲。國民黨軍隊四面進攻,將工農紅軍進行合圍,每個方向上的國軍,都比工農紅軍總數還要多!而且,他們還互成犄角之勢。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工農紅軍破開哪一路,都有援軍迅速增員。古代軍師想象中的“士氣”、“潰逃”,在這場戰役中很少出現,即便有士氣低落,其他地方的國軍也會迅速堵住缺口。

更何況,國軍後面還站著“微操達人”蔣介石。

不過,不管國軍如何威猛、老蔣如何微操、裝備如何先進,還是被毛主席像狗一樣溜著走。最後,毛主席帶著工農紅軍突襲貴州,直搗龍巢,把老蔣下了個半死。隨後撇開國民黨追兵,向西而去,轉入長征。

整個四渡赤水戰役,毛主席展示了他的謀略、偵測、突進、隱藏等作戰技巧,且每一個技巧都沒有運氣成分;與這些神技相當的是,如果任何一步失誤,都會萬劫不復。正因為多重神技與萬劫不復,毛主席才被稱為“神人”。

當然了,毛主席的厲害,全靠同行的襯托。


祗樹


出奇謀,創奇蹟,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四渡赤水。非毛主席的戰略思想不能為之!!!





安裝衛星天線批發零售手機卡


我認為最絕妙的計謀當屬明朝鐵鉉的濟南守衛戰!建文帝朱允炆採取削蕃政策奪去眾多親王的兵權,燕王朱棣起兵反抗,帶領十萬精兵從北平出發南下進攻,朱允炆派李景隆帶六十萬大軍平叛被朱棣打敗,朱棣乘勝追擊來到了濟南城下,守城的就是鐵鉉。鐵鉉,河南鄧州人,之前只是一名文官,從未有過帶兵打仗的經歷。李景隆帶大軍和朱棣對戰時,鐵鉉負責李景隆大軍的後勤供應工作,李景隆戰敗南逃,鐵鉉收拾殘兵退守濟南。鐵鉉讓我想起了唐朝安史之亂時血戰脽陽的張巡,張巡也是河南鄧州人,而且和鐵鉉經歷幾乎一樣,文官出身從未帶兵,唯一不同點是張巡因糧絕失守脽陽,而鐵鉉成功守住了濟南。看來不要小看文官,更別小看河南人!扯遠了,回頭說鐵鉉如何打敗士氣高漲的朱棣大軍的,雖然沒有帶兵作戰的經歷和戰鬥經驗,但鐵鉉是十分聰明的,主動進攻不行,防守濟南城的戰法卻一套接一套,無論朱棣帶精兵猛將如何攻擊水淹,就是打不下濟南,還差點被鐵鉉誘捕。最後朱棣決定用大炮轟開濟南城牆,而鐵鉉卻命人在濟南城牆上掛滿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靈位神牌!氣得朱棣在城外跳腳大罵而又無計可施!大炮再厲害他也不能打他老爹的牌位,否則就是大逆不道不孝之子。最後沒辦法只能放過濟南撤軍回去,鐵鉉還派兵進行了追擊。鐵鉉的這個神牌守城計,真的是成本最小而且效果最佳的絕妙之計,不是十分聰明的腦袋絕對想不出,要摸準朱棣的心理對症下藥才行,朱棣起兵攻擊建文帝本來就缺乏正當地理由,如果再大炮轟擊他老爸的牌位,就算能打下濟南城,也不會得到天下民心,所以鐵鉉看透了他不敢下令開炮轟城,畢竟朱棣不是李雲龍!


JSDD


大家好,我是“木子談歷史”!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與中華民國國軍進行的戰略大決戰,主要是: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能夠在弱勢的條件下,逐步反擊國民黨軍隊,逐漸解放全中國!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內陸的統治,逐漸進入和平穩定發展時期!

我認為三大戰役是近現代最為著名的戰役,它帶來的影響巨大,能夠有著積極的歷史作用!

第一場戰役:遼瀋戰役!

自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國民黨向中國共產黨統治的中原解放區發起進攻,開始了大規模的國共內戰。

1948年9月,東北野戰軍連續打垮了國民黨軍隊的多次進攻,阻擋了國民黨軍隊前進的步伐。10月9日後,東北野戰軍發動了對錦州的進攻,解放了錦州城;直到10月26日,東北野戰軍主力在新立屯等地區殲滅了國民黨一主力兵團,然後大軍直下瀋陽。遼瀋戰役在經過50多天的激戰後,人民解放軍以6.9萬人的傷亡殲滅47.1萬國民黨精銳主力部隊,宣佈遼瀋戰役的偉大勝利!

遼瀋戰役的勝利,離不開毛澤東等人制定的戰略方針;再者,蔣介石當時與東北國民黨將領意見不合,在戰略方針上存在失誤!

遼瀋戰役的勝利,進一步鞏固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以及毛澤東思想。

第二場戰役: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雙方兵力對比:國民黨軍隊80萬:人民解放軍66萬。淮海戰役作為第二個大規模的戰役,主要在徐州、海州、商丘、臨城等地區進行。淮海戰役軍隊主要統帥有: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等人!負責淮海戰役的人民解放軍是華東野戰軍,在1949年1月對杜聿明等部隊發動進攻,解放了中原地區、華東地區等。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傷亡人數最多,殲敵人數最多、戰爭多變的戰役……

淮海戰役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國民黨軍隊囂張的氣焰,動搖了國民黨統治的根基;反之提升了人民解放軍的士氣,瓦解了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的統治!

第三場戰役:平津戰役!

平津戰役自1948年11月底發動進攻。中共中央提出就“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戰略方針,接受了傅作義的投降,和平解放了北平(現如今北京)!平津戰役導致人民解放軍傷亡近4萬人,國民黨傅作義的投降導致有幾十萬接受投降……

平津戰役是三大戰役當中最有決定意義的,它解放了華北地區,和平解放了北平!現如今國民黨僅有南京,國民黨在平津戰役的失敗後,擔心人民解放軍立刻發動渡江戰役,準備了趕赴臺灣的計劃!

為什麼我最欣賞三大戰役呢?

其一:三大戰役的計謀(分割敵人,各個擊破),如同中共中央的“先打兩頭,後取中間”!能夠在最小的傷亡下,從而獲得三大戰役的偉大勝利!

其二:中共中央採取了“軍事行動”,輔之是“政治行動”!在三大戰役進行中,中共中央解析人民解放軍的重要意義,符合人民的想法,提供了大大的後援力量。

(END)

我是木子,與您談古論今,共暢歷史長河的人與事!歡迎【關注】木子談歷史!

木子談歷史


毛主席在長征路上,四渡赤水的用兵計謀。把用兵謀略發揮到了極點!前無古人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