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如病狂然:宋真宗痴迷難返,大臣迎合捧場,鬧劇又有了新高潮

俗話說:上賊船容易,下賊船難。宋真宗趙恆就是如此,從大中祥符元年三降天書開始,接著是聖祖降,

東封五嶽之尊的泰山,西祭祀汾陰,謁太清,朝玉皇,幾乎年年都有新鮮事,歲歲都在修建宮觀,時時刻刻都有著祥瑞現身。一個熱潮接著一個熱潮,七八年過去了,還是不消停。宋真宗就像是被一種無形的力量牽引著,不斷扮演著新的角色,如病狂然,自導自演了無數鬧劇

君臣如病狂然:宋真宗痴迷難返,大臣迎合捧場,鬧劇又有了新高潮

玉皇大帝也要上尊號

大中祥符九年十月的一天,宋真宗趙恆將執政大臣召集到龍圖閣,讓他們看一些不知道從哪裡弄來的聖祖遺物,這些遺物種類繁多,既有聖祖的著作,遺留的藥品藥書等,也有金銀像、器物、錢幣等。並且真宗表示為了感謝聖祖的降臨,回報上天的恩賜,也要給玉皇大帝上尊號。次年大年初一,宋真宗趙恆率大臣一塊給玉皇大帝也上了尊號,並在上尊號結束後,立馬又去給聖祖上寶冊,彙報給玉帝上尊號的情況。

君臣如病狂然:宋真宗痴迷難返,大臣迎合捧場,鬧劇又有了新高潮

天書再現,僧道大聚會

天禧三年(1019年),位於陝西的乾佑山又發現了天書降臨的事件。為了報答上天的眷顧,宋真宗於當年的中秋節在天安殿前舉行了道士、僧人的大聚會,此次僧道聚會人數是空前的,多達13086人。會上,宋真宗趙恆將道士練成的銀鑄大錢賞賜給參會者,並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度僧道。據統計,這一年在全國共度僧道尼姑共計25萬人,人數之多前所罕見。僧道寺觀在宋代是有特權的,寺廟的田產不需要繳納賦稅僧道也不需繳納人丁稅和承擔徭役,因此宋真宗大規模度僧道可以說是對宋朝財政的一個大打擊

君臣如病狂然:宋真宗痴迷難返,大臣迎合捧場,鬧劇又有了新高潮

大臣們迎合捧場

光有宋真宗趙恆一個人的熱情是不夠的,必須有朝中各位大臣的配合,這一場場自導自演的大戲才能唱的有聲有色。朝中大臣有的是堅守本分,極力上諫勸阻真宗鬧劇的,也有迎合拍馬屁的,對於極力上諫不配合的大臣,宋真宗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讓其可以不配合,但是也不能直接反對,默默不說話就行了。

君臣如病狂然:宋真宗痴迷難返,大臣迎合捧場,鬧劇又有了新高潮

朝中多數大臣還是見風使舵溜鬚拍馬的,其中最典型的有五個人,也被當時的人們稱為“五鬼”。所謂“五鬼”就是王欽若、丁謂、劉承珪、林特和陳彭年。據《宋史》記載,此五人除了他們的個人品質低劣之外,主要還是迎合宋真宗趙恆裝神弄鬼,秘密謀劃了天書降、聖祖臨等事件,在這個意義上,他們被稱之為“鬼”,或許多少有點“代主受過”的味道。

王欽若

說到王欽若,很多人對他的評價一般只有兩個字“奸臣”。王欽若作為真宗朝時期的宰相,不為國家發展出謀劃策,而是極力迎合宋真宗。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宋真宗前期的荒唐舉動天書降,封禪泰山,這都是王欽若出的主意,至於後期的事件,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其作為宰相,肯定也會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君臣如病狂然:宋真宗痴迷難返,大臣迎合捧場,鬧劇又有了新高潮

據王欽若自稱到,早年時道士告知他是唐朝名相裴度的後代,於是他就從那時候開始學習道教經典。他的話不能全信,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那就是他信奉道教的時間比宋真宗要早,這不得不使人聯想到,真宗信奉道家可能就是受他的影響。

劉承珪

劉承珪是宋真宗最信任的宦官之一,很多見不得人的事基本上都是由他來完成的,因此他也是宋真宗東封西祀一類活動的積極策劃者和參加者。在各種活動中,劉承珪一般都是與丁謂合作,負責後勤事務。

君臣如病狂然:宋真宗痴迷難返,大臣迎合捧場,鬧劇又有了新高潮

他死後,真宗皇帝親自給他寫祭文,並在玉清昭應宮中太宗像旁為其塑像。這可足以說明劉承珪在宋真宗心中的地位有多麼重要。

丁謂

丁謂在真宗朝官至禮部侍郎、參知政事,在職務上僅比劉承珪稍低一點。丁謂除了負責與財政相關的事物外,還以善於發現“祥瑞”聞名,由於他多次向宋真宗報告各地有關仙鶴的祥瑞現象,後來被人稱之為“鶴相”。

君臣如病狂然:宋真宗痴迷難返,大臣迎合捧場,鬧劇又有了新高潮

林特

林特的特長就是理財,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丁謂的助手。丁謂升任參知政事後,林特接替了丁謂的位置,在真宗自導自演的各種活動中,林特主要是負責各種活動的後勤保障。為宋真宗趙恆主演的各種裝神弄鬼的活動提供經費來源,可謂也是真宗崇奉道教中的重要有力人物。

君臣如病狂然:宋真宗痴迷難返,大臣迎合捧場,鬧劇又有了新高潮

陳彭年

陳彭年是一位很有才華的大臣,太宗朝期間的進士,景德年間進獻《大寶箴》時引起真宗注意,後在仕途上也可謂是一帆風順。他有著極高的才華,故在真宗導演的各種活動中,他主要是禮儀等方面的負責人。在封禪泰山時,他就在禮制方面提出了很多重要建議,此後每次大典,他都會在真宗的授權下參與制定各種儀制

君臣如病狂然:宋真宗痴迷難返,大臣迎合捧場,鬧劇又有了新高潮

綜上,宋真宗從降天書封禪泰山開始,在之後的七八年間大肆崇奉道教,自導自演了一出又一出鬧劇。雖然他熱情高漲,加上大臣們的迎合捧場。最典型的“五鬼”各有各的本領,各負責一塊事物,出色的協助真宗,使得鬧劇迎來了新的高潮。

參考文獻

①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②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③徐松:《宋會要輯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