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協委員陸續報到,這些提案聚焦您關心的問題

今天上午8時30分,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委員駐地五洲大酒店、皇冠國際酒店大廳內人頭攢動,700多名市政協委員陸續前來報到。帶著提案,帶著建議,委員們有備而來,在大廳內委員們頻頻被採訪政協大會的記者圍住,一場場小型的“集體採訪”在這裡展開。

張鳳敏委員:用微型公交解決黑摩的問題

早上八點剛過,來自工會界別的北京市政協委員張鳳敏就來報到來了。今年,她帶來了兩份提案,重頭戲還是交通方面。2019年年底,張鳳敏關注的北京地鐵7號線雙井站開通問題終於解決了。今年,她把目光集中在如何解決城市裡黑摩的擾亂交通,特別是城鄉結合部屢禁不止的問題。

“應該通過政府推動,在相應的交通死角和欠發達區域設置微型公交車,讓公交的末梢神經更靈敏,從而打通交通微循環,打通最後一公里。”張鳳敏說。

她表示,應該大規模排查黑摩的,在摸清情況的前提下從源頭上根治。

對於微型公交,張鳳敏提及了已經在包括迴天地區等多個試點推行的定製公交,她認為,這是微型公交可以借鑑的模式。

“微型公交也可以看做一種定製,只是車輛更小,更便於調頭和停放。”她告訴記者,微型公交一旦進行試點,應該採用時段性、乘坐站數的分類結算方式,保證百姓低價乘車。

定製代表著個性化,張鳳敏認為,只有大量調研,大量走訪後,真正瞭解百姓煩心和堵心痛點,才可以逐步推進微型公交試點工作。

劉凝委員:完善協商補償機制推進老舊小區電梯加裝

來自社科界別的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易行律師事務所主任劉凝表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問題,隨著上海取消一票否決制再一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相比取消一票否決制,完善低層住戶協商補償機制,儘可能保障各方利益,更有助於推進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項目的落地。”

劉凝委員表示,近幾年老舊小區在加裝電梯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不少老舊小區老人下樓不便的難題得以解決。但是與此同時,一些在硬件方面具備加裝條件的小區,卻因住戶間存在意見分歧,導致電梯未能安裝的情況同樣值得深思。

在劉凝看來,取消一票否決制改為三分之二以上業主同意即可加裝電梯,在法律層面並無問題。改變政策固然會加快安裝電梯的腳步,但住戶間存在的意見分歧,卻不會因此而消彌。就現階段來看,加裝電梯對低層住戶來說確實影響較大。在這種情況下,除了需要街道等有關部門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外,同樣也應考慮給與低層住戶適當的補償。“在對現有成功案例進行總結的基礎上,梳理各方訴求。通過推行示範合同等模式,更清晰的明確各方權力義務並制定相應補償標準以供參考,通過更加柔性化、多樣化的方式,來化解其中矛盾不失為一種辦法。”

李妮娜委員:增加幼兒園、中小學生體適能課程

來自共青團界別的李妮娜委員已經是一位“老委員”了。走進報到大廳,她身上體育人的氣場不自覺的透出來。

“我今年帶來了青少年體適能訓練普及到中小學和幼兒園的提案。”幼兒園的孩子就要開展體能訓練麼?面對記者的問題,李妮娜解釋說,專業運動員並不是只練本項目的技能,會從體能的儲備開始,所以她希望小朋友們能在擁有好的體能的情況下,再去進行其他的體育鍛煉。

三四歲就練體能是不是太專業了,畢竟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要當運動員?對此,李妮娜說:“體能是一個很大的概念,體適能更適合每一個人群,每一個工種或每個學生,針對每一個不同的人群去做的一個適合他們的一個體能的鍛鍊。希望在中小學以及幼兒園普及,讓這些孩子們能夠從小接觸這種專項的體能的訓練。”

幼兒園的小朋友該如何訓練呢?對此,李妮娜表示,幼兒園階段應該讓小朋友動起來,參與一些適當的跑跳遊戲,讓他們去知道什麼樣的跑步知識是正確的。

“至少要讓孩子們知道做什麼樣的遊戲能夠保護自己不受傷。希望孩子們不只是專注應試教育,而是能夠更靈活的去運動。”

李妮娜介紹,經過一年的調研,她的提案已經更加具體化,今年的市政協會議上要努力推進落實。

王以新委員:完善院前急救把握好“黃金四分鐘”

來自婦聯界別的市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主任醫師王以新多年致力於醫療領域。今年王以新委員帶來院前急救相關提案。她介紹,目前相關醫療機構院前搶救較為薄弱,需要規範的管理起來。

王以新說,要分清什麼事急,什麼事緩。特別是在病人到達之前,要有一個很好的調度,能夠通知醫院病人具體的病情,到達醫院能夠疏通一條綠色通道,以便醫院全力以赴的準備,把握好“黃金四分鐘”,讓病人更好的得到救治。同時她還建議路標能夠更加清晰:“比如社區醫療服務要實現網格化,但因許多地方缺少路標,難以實現就近搶救。反之,如果有路標的話就可以讓危急病人得到一線生存的希望。”

王以新還提到,去年國內發生了許多中壯年心臟驟停的案例,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希望今後從小學到大學,再到社會,人人都能學習怎樣做心臟復甦動作,看到病人不推諉,能夠上前共同幫助。”她提到,推廣AED(自動體外除顫機)並不是一件難事,在公共場所例如機場、火車站放置AED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儘量保證病患不會失去院前搶救的機會,危險的發生也會減少很多。“其實使用上很簡單。“就像是滅火器一樣,大家都知道滅火器的使用方法,AED也可以。”

劉琦委員:讓老年人活得有尊嚴更健康

來自少數民族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劉琦是北京同仁醫院老年醫學科副主任。常年與老年患者打交道,讓她對養老問題格外關注。

劉琦說,養老問題是當前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黨和政府從人民的利益出發,結合實際情況為解決現實問題和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制定了多項舉措,投入大量的資源,使老年人的生活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養老問題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要想妥善、持續地解決好這個問題,還需要持續努力。

在中國絕大多數老年人以居家養老為第一選擇。

以北京為例,目前全市有66%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因此,養老工作的絕對力量圍繞著“居家老人”開展當是無可非議的。劉琦委員在調研中發現,北京市在居家養老方面推出了多種舉措。如建立養老驛站、日間照料中心,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求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等。

劉琦說,養老問題解決好的標準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讓老年人活著有尊嚴,身體心理相對健康,居住舒適自在,日常生活有人關心有人幫。

為此,劉琦建議相關部門要引導社會各界從實際出發、從老年人的需要出發,投入資本和力量,既不能急功近利,以掙快錢為目的,也不能只重感情而不計效果浪費資源,從而打亂整個社會的養老生態。同時,還要引導老人的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員,使之成為全社會共同養老的中堅力量。

徐淑蘭委員:點亮大運河夜景 打造城市名片

“通州大運河的夜晚,應當更亮,且擁有更好的城市夜景。”作為土生土長的通州人,來自工會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徐淑蘭將這項建議形成提案帶上了今年的北京兩會。她提出,通州大運河兩岸夜晚照明不足的現狀亟需得到改善,進而打造成地標性的夜景可以成為一張城市的名片。

生在通州,工作在通州徐淑蘭委員看到,自2014年6月22日,大運河申遺成功,成為了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以來,市區兩級政府在運河核心城市段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治理水系,建設萬畝森林公園。眼見著通州大運河天藍水清,兩岸愈發鬱鬱蔥蔥,遊人也多了起來,但常到通州大運河遛彎兒的徐淑蘭也發現了一個問題:每當夜幕降臨,運河兩岸夜景照明不足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徐淑蘭委員說,“為了改善夜間環境,2019年,通州區對運河兩岸的燈光進行過改造,增加了部分造景燈,但這些造景燈只有在節日期間才投入使用。”

在徐淑蘭委員看來,夜間的燈光設置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照明的功能,打造地標性的夜景還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成為一座城市的“名片”。

“比如珠江兩岸、上海外灘,明亮璀璨的夜景象徵了這些城市的繁榮和富強。作為運河核心城市段,夜間也應當更加明亮璀璨,富有生機與活力。”徐淑蘭建議:相關部門將打造運河核心城市段兩岸的夜景做為一項民生工程,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讓古老的北運河在燈光的映照下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李鳳芹委員:路側停車管理仍有改進空間

多年來,來自民革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北京市石景山區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李鳳芹始終關注交通領域的發展。今天上午,她也帶著有關交通方面的提案來到會場報到。

“交通問題一直是我們超大城市的一個難題,需要慢慢解決。”在動態交通方面,李鳳芹委員從自身的出行體驗出發,發現部分環路上還存在著交通標識不清的情況,甚至在西南五環主路上有數公里的路段的路燈照明不足,她希望在會上指出這些細節,促進城市交通管理的更好發展。

而在李鳳芹委員看來,路側電子停車收費是近一年北京在靜態交通工作方面的亮點,但她也觀察到,有居民多年來習慣了路側免費停車,在全面實施收費後,在部分區域出現了車位的閒置,而其他區域又存在車位緊張的情況,因此在停車管理的調配上仍然有改進的空間。

李鳳芹委員表示,路側收費措施的推行一定要和百姓停車難的解決齊頭並進,特別是老舊小區的停車缺口到底有多大,這必須通過調研發現根本的癥結。“我們靜態交通的欠賬是一個長期問題,不能一味地通過價格槓桿調整,而忽視了百姓停車難的實際問題。”

崔鐵寧委員:完善垃圾分類配套標準細則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從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如何做好垃圾分類成為委員們關心的熱點話題,來自教育界的市政協委員、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崔鐵寧帶來的提案便與此有關。

“北京市在生活垃圾分類領域的工作已經取得長足的進展和寶貴的經驗,但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還存在法規相對單一,配套支撐管理辦法、標準和細則較少的問題。”崔鐵寧提出,《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之後,對硬件設施的處理能力也將提出巨大考驗,“例如,分類出來的可回收物是否有回收利用的機構,回收鏈條是否完整,回收處理能力是否足夠等,都需要進行評估和預判。”

崔鐵寧建議,儘快出臺《可回收物回收指導目錄》《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系列標準》《可回收物回收系統規劃和實施方案》《生活垃圾全流程分類體系實施方案》等配套規章制度,從而確保《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有效實施推進。同時,她還建議制定面向近期和中長期的全流程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行動計劃,研究制定《再生資源回收產業管理辦法》《再生資源回收產業資質認證標準》等,出臺相關政策,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促進形成市場化機制。

程凱委員:希望更多的人接觸非遺

來自教育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程凱報到時再一次拿上了自己的醫療箱。作為程氏針灸第四代傳承人,他說,推廣中醫針灸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許多工作人員和政協委員遇到小的病痛,平時沒有時間接受針灸治療,我就利用休息的時間幫助他們進行治療,傳播中醫針灸文化。”

中醫針灸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此,程凱委員帶來了一份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提案。程凱說,像是針灸這樣優秀的醫療技術、以及手工藝等技術,並非以實物來進行傳承,而是以人來進行傳承的,所以應該加強對傳承人的保護,才能讓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我們也希望,非遺能夠有更好的展示空間。非遺的技術沒有人去用、沒有人去感受,那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最後只能在博物館中展示。今後我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親身接觸非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