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於都」 中共瑞西縣黨、政組織

中共瑞西縣黨、政組織

「方誌于都」 中共瑞西縣黨、政組織


(1934.10~1935.6)

一、中共瑞西縣執行委員會及其工作部門和下屬組織(1934.10~1935.4)

(一)中共瑞西縣執行委員會及其工作部門

1934年10月下旬初,中共中央分局決定成立瑞西縣,並調馬德明擔任中共瑞西縣委書記,具體負責瑞西縣組建工作。為解決所需幹部,中央分局還從分局機關和于都、西江、瑞金三縣抽調了一批骨幹人員前往工作,如陳書告、鍾良培、郭昌桃、吳遠遊、楊瑞生、辛國志、方正秋等。馬德明等一到達寬田,便以瑞西縣委的名義向所屬各區發佈通知,召集會議。10月底,中共瑞西縣委召開了全縣黨員活動分子大會。會議在寬田的澄江召開,由馬德明主持,瞿秋白同志代表中央分局臨會指導,並作了題為“形勢與任務”的講話。會議歷時一天一夜,宣告了瑞西縣正式成立,並選舉產生了中共瑞西縣委。瑞西縣委機關駐寬田山下村,直屬中共中央分局,同年12月改隸於中共瑞西特委,內設組織部、宣傳部、婦女部等工作部門,下轄8個區委組織。

「方誌于都」 中共瑞西縣黨、政組織


縣委設正、副書記,專職秘書各一人,各部設部長一人,縣委

領導人員名錄如下:

書記 馬德明(任1935年4月)

副書記 陳書告(江西瑞金,任至1935年4月)

組織部長 陳書告(兼至1934年11月)

馬伯沂(任至1935年4月)

宣傳部長 鍾良培(任至1935年4月)

婦女部長 馬新娣(女,任至1935年3月)

秘書 楊仁慶(任至1935年4月)

委員(不全) 郭昌桃、楊瑞生、朱日衢、肖幫倫、吳遠遊、方正秋、周克順、朱志滌、尹元容、鍾紅波、鄧蘭夫。

同年12月中旬後,瑞西縣東西相鄰的瑞金縣、會昌縣和西江縣幾乎全部失陷,西南面相接的于都縣城也已陷落。特別嚴重的是,侵佔于都城後的國民黨七十九師等部,以縱橫切塊和構堡築壘的戰術,兵分兩路,一路順梅江西岸北上,一路則沿貢江南岸東進,與從會昌白鵝方向沿貢江而下的粵軍第八師對進,構成了以河為界的封鎖線,切斷了瑞西縣同其鄰近各縣的聯繫。瑞西縣此時成了一方“孤島”,處於敵軍的包圍之中。

「方誌于都」 中共瑞西縣黨、政組織


1935年1月初,國民黨“清剿”軍開始向瑞西縣中心地區寬田進攻。上旬末,于都、瑞金、會昌的國民黨駐軍,由西向東、由東向西、由北向南分三路,對瑞西縣發動“清剿”,先後佔領了中村、段屋、赤面(寨下面)、高陂、沙心等區的大部分戰略要地,此時,中央分局政府辦事處和中央軍區機關決定由瑞西縣的黃龍井塘鄉轉移到于都縣的禾豐地區。為掩護分局黨政機關的行動,中共瑞西縣委率領地方武裝700餘人,在寬田上堡至寨面一線,同東、西兩方來敵展開了一場浴血激戰。一個星期的苦鬥之後,雖然斃傷了大量來敵,自身卻也遭受重大損失,而被迫轉移到上堡山區堅持鬥爭。此時,面對日趨惡化的形勢,縣委書記馬德明主持召開了縣委擴大會議。為保存革命力量,以利長期堅持鬥爭,會議決定跳出重圍,撤離屬地,挺進到汀瑞縣銅缽山區去匯同閩贛省革命力量,堅持遊擊鬥爭。

同年3月下旬,馬德明等率隊突破國民黨軍重圍,捷速向汀瑞邊進發。同月底,部隊到達汀瑞縣的白竹寨,暫時擺脫了國民黨軍的追剿,在此,部隊進行了短暫的休整,縣委召開會議,根據中央分局“佈置地下工作”的指示,將縣委常委、縣蘇主席郭昌桃等安排轉入地下工作。

4月上旬,縣委副書記陳書告叛變投敵,引來國民黨重兵“清剿”白竹寨。一場激戰之後,瑞西縣黨政機關被打散,獨立營被打垮,多數同志犧牲或被俘,僅馬德明等17人突出重圍。但是,當他們繞道返回瑞西途經瑞金黃柏時,又遭到當地地主武裝的伏擊,隊伍再度被打散。馬德明父子倖免於難,於下旬潛回到家鄉上堡天園山堅持鬥爭。至此,中共瑞西縣執行委員會不復存在。

(二)中共瑞西縣執行委員會下屬區委

中共瑞西縣執行委員會成立後,按縣屬行政區劃,下轄8個區委,即中村、段屋、寨面(原屬於都縣)、寬田、沙心,高陂、黃龍、孕龍(原屬西江縣),各區委情況詳敘於下:

1.沙心區委

沙心區委於1931年10月成立,隸屬中央直隸縣瑞金縣委管轄,1933年7月間隨區劃屬蘇區西江縣而改屬西江縣委管轄。1934年10月又隨區劃屬瑞西縣而改屬瑞西縣委領導,機關設於沙心。轄新龍、餅崠、沙心、竹頭、高屋、麻地、板倉、萬田、青木等9個鄉支部。

「方誌于都」 中共瑞西縣黨、政組織


1935年2月,因國民黨軍隊佔領了沙心地區,區委組織隨之解體。

區委書記 吳智禮(任至1931年12月)

鄧蘭一(任至1933年間)

(後任者不詳)

2.寬田區委

寬田區委原屬於都縣委,於1933年7月隨區劃屬西江縣委,轄5個鄉支部,機關駐于山下村。1934年10月後,劃歸瑞西縣委管轄,於1935年3月解體。

區委書記 陳忠榜(任至1934年2月)

張國洲(任至1934年10月)

馬伯沂(兼至1935年3月上山遊擊)

3.黃龍區委

原屬於都縣委,於1933年7月隨區劃屬西江縣委領導,轄9個鄉支部,機關先後駐公館、黃龍圩的羅屋等地,1934年10月,隨區劃屬瑞西縣委管轄後,該區委轄羅桂龍、上關、下關、湖山、公館、逕尾、大南等7個鄉支部。1935年2月,區委在遊擊中解體。

區委書記 李盛泰(任至1933年8月)

廖從遠(任至1933年底)

賴仁松(任於1934年9月)

尹元容(任至1935年2月上山遊擊下落不明)

4.段屋區委

原隸屬於都縣委,於1934年10月隨區劃屬瑞西縣委,轄康梁、嚴賴、段屋、銅鑼、龍逕壩等5個鄉支部,機關駐圩上。

1935年2月,因全境為國民黨軍隊侵佔,區委機關解體。人員退入寬田後上山遊擊。

區委書記 肖幫隆(任至1934年10月底)

肖幫倫(任至1935年2月上山遊擊後下落不明)

5.寨下面區委

寨下面區委又稱赤面區委,原屬於都縣委,於1934年10月底劃屬瑞西縣委管轄。轄半石示、石馬、翰田、峽溪、寒信、馬頭等6個鄉支部。區委機關駐寨面文田村。

1935年仲春,區委被國民黨軍“剿垮”,殘剩人員退至上堡一帶打游擊。

區委書記 李廷會(任至1935年春犧牲)

6.中村區委

中村區委成立於1934年10月底,機關駐於中村,轄窯金、中村、塘田、燕溪、三田、長ロ、三峰壩、夏山等8個鄉支部,於1935年2月在遊擊鬥爭中解體。

區委書記肖幫隆(任至1935年2月)

7.高陂區委

高陂原是沙心區的一部分,1933年7月後獨立成區而成立區委,劃屬西江縣委,轄珠田、莊頭、高陂、三柏、龍山等5個鄉支部。1934年10月後隨區劃屬瑞西縣委。1935年2月,高陂全境失陷,區委解體。

區委書記 肖起芳(任至1934年夏)

劉承生(江西瑞金,任至1935年2月)

「方誌于都」 中共瑞西縣黨、政組織


8.孕龍區委

1934年10月由西江縣委劃入,轄羅田、西坑、孕龍等鄉支部。(現屬會昌縣,名錄此處不列)

二、中共瑞西支部幹事會(1935.4~1935.6)

1935年4月底,瑞金黃柏脫險後的馬德明,潛回家鄉上堡天園山,以天園山絲茅窩為據點,聯絡被打散的同志,準備爭取重建瑞西縣委組織,以領導瑞西人民繼續進行遊擊革命鬥爭。但是,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雖經努力,卻未能達到目的。馬德明只好把已聯絡上的七八名黨員,組織成一個支部,就地堅持開展革命鬥爭。

支部幹事會領導成員如下:

書記 馬德明

組織幹事 張國洲

宣傳幹事 馬伯沂

同年5月底,馬德明等人的行蹤,被當地的一名反動分子發現並密告於敵。國民黨萬田駐軍和地方“鏟共團”得訊後,便立即重兵包圍絲茅窩,並進行拉網式搜山。馬德明為掩護同志們脫險,挺身而出,將敵人引向身邊。在博鬥中,他不幸重傷被捕。6月13日,他在上堡英勇就義。隨馬德明的犧牲,中共瑞西支部幹事會(本名系編者加設的,原本只有這個支部,而無名稱)的活動也就停上了。

「方誌于都」 中共瑞西縣黨、政組織


瑞西縣的政權組織(1934.10~1935.4)

三、瑞西縣蘇執行委員會及其政府和工作部門

1934年10月底,瑞西縣舉行首次縣蘇維埃代表大會,經選舉,產生了縣蘇執行委員會(成員名單不詳),組建了縣蘇政府,內設財政部、裁判部、國家政治保衛分局、軍事部、糧食部、工農檢查部、總務處和對外貿易局(其他各部,因無干部,均未設)。

瑞西縣蘇執行委員會直屬中央政府辦事處領導,下轄8個區蘇政府,機關設在寬田圩,於1935年4月在汀瑞邊的白竹寨遭國民黨重兵“清剿”而解體。

縣蘇政府及其各工作部門領導人如下:

縣蘇主席 郭昌桃(江西贛縣,任至1935年3月)

馬德明(兼至1935年4月)

財政部長 馬從濤(任至1935年4月)

軍事部長 吳遠遊(外籍,任至1935年4月後)

裁判部長 朱學炳(任至1935年4月)

工農檢查部長 朱日衢(任至1935年4月)

糧食部長 鍾△△(外縣籍,任職時間不詳)

政治保衛分局局長 辛國志(贛西北,任至1935年4月)

對外貿易局長 物久慶(江西瑞金,任至1935年4月)

總務處長 楊仁慶(任至1935年4月)

四、瑞西縣蘇下屬區蘇政權組織

瑞西縣共轄有8個區,即原於都縣的段屋、中村(1934年10月由嶺背、段屋各一部分組成)、寨下面(又稱赤面),原西江縣的沙心、寬田、高陂、黃龍、孕龍。

1.沙心(砂心)區蘇政府

1931年10月前,沙心地區隸屬於北特區之於會瑞邊區管轄。邊區撤銷後,該地正式稱區,成立區蘇政府,同時劃屬中央政府直屬縣瑞金管轄。當時沙心區設沙心、高陂、斜逕、杉排、下屋、麻地、板倉、萬田、青壩、新龍等鄉。1933年8月,沙心區分成沙心、高陂兩區,一同劃屬剛成立的西江縣,沙心區重新劃為9鄉,即麻地、板倉、青木、新龍、高屋、竹頭、萬田、沙心、餅崠。1934年10月,劃屬瑞西縣管轄時,行政區劃沒有變化。1935年2月間,沙心區蘇政府機關遭“剿”而解體,剩餘人員退入上堡地區,會同縣委縣蘇機關及獨立營,上山堅持遊擊鬥爭。

沙心區蘇政府歷任主要領導人如下:

主席 葉承英(任至1931年12月)

吳遠遊(外省籍,任至1933年7月)

陳義椿(任至1933年底)

葉承有(任至1934年8月)

朱志滌(任至1935年2月)

2.寬田區蘇政府

1933年7月,寬田區由於都縣劃屬西江縣,轄寬田、上堡、石含、龍泉、塘坑等鄉。區政府機關駐寬田山下村。1934年10月劃屬瑞西縣後,其轄地和駐地均未變。1935年2月,國民黨“清剿”軍進攻寬田,3月上旬,瑞西縣黨政軍群機關向汀瑞邊突圍而去,寬田區全境失陷。區蘇政府停止活動並解體,機關人員隨游擊隊上山堅持鬥爭。

區蘇政府歷任主要領導人如下:

主席 郭昌桃(江西贛縣,任至1933年冬)

劉貽盛(任至1934年10月)

張國洲(任至1935年3月)

「方誌于都」 中共瑞西縣黨、政組織


3.黃龍區蘇政府

黃龍區於1933年7月由於都縣劃歸西江縣,管轄上關、大南、逕尾、羅桂龍、公館、湖山、下關、朱田等鄉。區蘇機關先後設在公館圩、黃龍圩羅屋。

1934年10月劃屬瑞西縣後,機關駐地未變,但轄區有所變化,即原轄之朱田鄉已被劃屬赤鵝(今稱白鵝)區。

1935年1月,國民黨軍逐漸進佔黃龍地區。至2月底,黃龍區蘇政府解體,主要領導人員加入縣屬武裝參加遊擊鬥爭。

黃龍區蘇政府歷任主要領導人如下:

主席 陳上珍(任至1933年冬)

郭宏堯(任至1933年底)

詹宗琨(任至1934年春)

謝聲燭(任至1934年夏)

詹昌洪(任至1934年10月)

何有財(於1935年2月)

4.段屋區蘇政府

1934年10月,段屋區由於都縣劃屬瑞西縣管轄,轄有康梁、段屋、龍逕壩、銅鑼、嚴賴等5個鄉。區政府機關駐段屋圩上。

1935年春初,國民黨軍侵佔了中村區,並向段屋區推進。至2月間,段屋區所屬地區被國民黨軍蠶食殆盡,區黨政機關及游擊隊餘部,被迫向東退入寬田,與縣黨政機關和部隊匯合,繼續堅持鬥爭。至此,段屋蘇區政府不復存在。

區蘇政府歷任主要領導人如列:

主席 肖時福(任至1934年10月)

肖幫林(任至1935年2月)

5.赤面(寨面)區蘇政府

赤面區於1934年10月由於都縣劃屬瑞西縣管轄,下設峽溪(楊公壩)、石馬、翰田、寒星(信)、馬頭、半石示等6個鄉。區蘇機關設寨面的文田村。

1935年春,來自勝利縣境內的國民黨北路軍,推進到赤面區。區蘇機關及游擊隊在敵人的“清剿”下,遭到很大損失,剩餘人員被迫退至寬田上堡一帶。至此,區蘇政府解體。

該區蘇維埃政府主要領導人列於如下:

主席 周克順(籍貫不詳,任至1935年春)

「方誌于都」 中共瑞西縣黨、政組織

6. 中村區蘇政府

中村區,是1934年10月底新成立的一個區。所轄區域是原段屋和嶺背區的各一部分,全區共8個鄉,即燕溪、中村、窯金、長口、山峰壩、三田、塘田、夏山。區黨政機關駐於中村。

1935年1月間,國民黨軍從於都、寧都、勝利三縣分三路沿貢江和梅江北岸推進,侵入中村區實施“清剿”。2月間,中村區被敵全佔,區蘇政府機關解體。

該區主要領導人名錄如下:

主席 肖時福(任至1935年2月)

7.高陂區蘇政府

高陂地區的蘇維埃運動始於1928年冬。來源於於北特區橋頭紅色區域,1929年間,隸屬於於北特區的於會瑞邊區蘇維埃政府管轄,時為高陂鄉,先後由肖起蘭、劉義坤任鄉蘇主席。1930年間,高陂鄉被分作高陂、莊頭兩鄉。高陂鄉先後由葉承銼、劉義坤任主席;莊頭鄉先後由丘顯朋、馬從菊、葉增注、肖起芳任主席。

1931年10月於會瑞邊區撤銷後,兩鄉曾一度劃歸沙心區管轄。1933年7月,高陂、莊頭兩鄉合併為一個區,轄高陂、莊頭、龍山、祠嶂、朱田等5個鄉,並從此被劃屬瑞金縣管轄。1933年7月,該區被劃屬西江縣,至1934年10月又被劃屬瑞西縣,其間轄域未變,僅祠嶂鄉更名為三伯鄉。

1935年2月,國民黨軍由崗面、下壩進侵,高陂區蘇政府從此解體,歷任區蘇主席如下:

主席 葉承銼(任至1933年夏)

劉承生(任至1934年秋)

肖△△(任至1935年2月)

8.孕龍區蘇政府(現屬會昌縣,此不列寫)。

(選自《中共于都縣組織史資料》“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第一、二章第六、五節;供稿:于都縣志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