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銀保監會2020年重點工作:防風險、穩經濟、促改革仍是“主旋律”

□實習記者 胡楊 樊融傑 於晗 於文哲 記者 馮娜娜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召開2020年全國銀行業保險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回顧2019年工作,研判當前經濟金融形勢,並部署2020年工作任務。

《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梳理發現,未來一年,銀保監會的工作重點將繼續圍繞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推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全面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主題展開。考慮到會議內容提綱挈領的意義,業內對此頗為關注,研究人士紛紛作出深入解讀。


專家解讀銀保監會2020年重點工作:防風險、穩經濟、促改革仍是“主旋律”

堅決打贏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

2020年是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收官之年。中商智庫首席研究員李建軍提示稱,金融領域依然存在“突出風險點”,結合當前形勢分析,這些突出風險點主要集中在高風險金融機構、重點金融控股集團、影子銀行、網絡借貸和非法集資等方面,這些領域的增量風險雖已得到基本控制,但存量風險仍值得關注。

這也是會議強調要“繼續拆解影子銀行,特別要大力壓降高風險影子銀行業務,防止死灰復燃”“對違法違規搭建的金融集團,要在穩定大局的前提下,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全力做好資產清理,追贓挽損,改革重組”“深入推進網絡借貸專項整治,加大互聯網保險規範力度”等的原因。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防風險是連續性的,可以看出今年的工作方向沒有太大變化,是一以貫之的堅持。“2019年,我國對幾家問題機構的處置基本已經接近尾聲,處置得較為完滿,對整個市場的衝擊也在逐步消除,同時保證風險不外溢。未來監管部門可能會對類似機構出臺更為細化的相應措施和安排。”

曾剛判斷,影子銀行、房地產、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仍然是今年的重點工作,沒有放鬆跡象。“網絡借貸、互聯網保險納入防風險工作中,意味著互聯網金融的整治還在進行當中,今年有可能進入收官階段。作為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今年將繼續鞏固過去已取得的成果,防止反彈,機構層面繼續精準拆彈,分類施策。”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2020年年底資管新規將正式落地實施,但由於非標轉型難度大,行業一直存在新規過渡將延期的討論,按照此次監管工作會議“大力壓降高風險影子銀行業務”的提法,資管新規的過渡期勢必還會按照既定的部署嚴格執行。此外,這次監管工作會議還提到了“嚴肅查處違法違規搭建的金融集團”,由於長期以來非法金融集團在股權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2020年,監管層對金融集團的股權規範預計會持續強化,由此帶來的一些調整將繼續推行。

儘管新規仍在徵求意見,但據上海昱淳商務諮詢資深精算師徐昱琛預測,正式政策實施後,一定會對“機構持牌、人員持證”和銷售行為邊界兩大方面作出明確規定。“互聯網保險總體發展趨勢良好,和P2P網貸機構相比風險不大。目前,互聯網保險業務基本都是由合規保險公司銷售,不存在‘假保單’和‘跑路’現象,需要做的是打擊虛假誇大宣傳現象,保證營銷宣傳資料和服務保障內容一致,這一點其實和線下保險是統一的,因此本次會議提出規範互聯網保險將有助於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規範發展”。

持續推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長時間以來,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的服務力度都是金融監管工作的重點。2020年1月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強調,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充分認識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持續加大支持力度,切實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在2019年12月初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也提出了對銀行業改革的要求,銀行業要提高金融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服務好實體經濟。具體而言,國有大行要下沉業務重心,中小銀行則要服務好本地的機構和客戶。保險機構也要回歸本源。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指出,銀行業保險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提出的2020年重點工作,實際上是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進一步的細化和安排。

根據銀保監會日前印發的《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大型商業銀行要在“做強”上下功夫;股份制商業銀行要堅持差異化市場定位,實現特色化經營;城市商業銀行則要建立審慎經營文化,合理確定經營半徑,服務地方經濟、小微企業和城鄉居民;農村中小銀行要堅持支農支小市場定位,增強縣域服務功能。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關鍵是要為民營和小微企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在融資方面,必須消除所有制歧視,消除各種隱性融資壁壘,深化對民營和小微企業的支持和服務。因此,應綜合施策,進一步採取有效措施。

實際上,銀保監會2020年重點工作中也明確提出:抓緊出臺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要再降0.5個百分點,貸款增速要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5家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於20%。

據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分析,之所以定下這樣的目標,原因在於小微金融“增量、擴面、降成本”於2019年已經取得一定成效。2020年20%的增速,一是希望大型銀行能夠繼續保持增量,積極拓展小微貸款規模;二是希望大型銀行能夠輕裝上陣,在保證底量的同時探索更優質的服務路徑。

對此,李建軍的看法是,2020年再一次定下針對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和比例的具體指標,恰恰說明,在金融支持上要強化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強化大型金融機構的帶頭和引導作用。“小微企業最大的問題是信用不足、抵押品少,融資價格高,大型商業銀行資本實力強,風險管理能力強,產品豐富,網點多,又是LPR的主要報價行,因此在支持小微企業上能夠起到引領作用,同時也為金融業總體支持小微企業提供輸出服務,加強大型銀行和區域城商行之間的合作,共同提供金融服務,利用多維的信息平臺多渠道獲取企業信息,增加信用類貸款,並引導小微企業市場利率下行”。

對於已經提上日程的“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蘇筱芮預計其監管指標可能會分機構和不同地域制定,“近年來,差異化監管、差異化考核逐漸成為了銀行機構的管理核心。以開年的金融體系表述為例,除了多層次、廣覆蓋,就特意新增了差異化,體現了未來的監管方向”。

李建軍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管理辦法應該會針對不同金融機構的特點,進行分層和差異化的監管,比如全國大型商業銀行和區域城商行、農商行在指標體系的設定上應該有所差別。同時,需要在不良率的容忍度和盡職免責上適度調整,鼓勵銀行對小微企業的支持。民企製造業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製造業鏈條長、融資規模大、融資期限也較長,因此支持民營製造業企業的中長期融資非常重要,需要解決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要進一步用好保險等擔保手段為企業提供長期的增信措施,確保企業資金獲得的可持續性,同時做好金融風險的防控。

魯政委認為,監管可能根據銀行類型,針對農商行、城商行分類制定監管辦法,下達相應的監管指標。目前監管要求農商行貸款在總資產中的佔比要高於50%,但城商行的相關監管指標還沒有出臺,2020年有可能將會落地。此外,他指出,除了按照監管指標的辦法促進小微企業融資,仍要繼續推進小微企業金融相關改革措施,進一步優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模式。

全面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曾剛認為,2020年全國銀行業保險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內容總體可以分為三部分,除上述的“防風險”和“穩經濟”以外,還有一個要點就是“促改革”。促改革的核心之一在於推動銀行理財和信託的轉型,從影子銀行轉變為真正的機構投資者,以此實現把居民部門儲蓄資金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這樣的政策引導下,銀行理財子公司更多都會變成真正意義上的資產管理機構,投資更多往直接融資方向發展,而不是以往隱性的信貸類產品。這種轉化對優化融資結構有很大好處。”曾剛說。

單就信託業轉型而言,西南財大信託與理財研究所所長翟立宏表示,2020年,信託行業嚴監管、精細化監管的趨勢必將持續,信託公司傳統業務難以為繼,不規範展業的違規成本會大幅提升。信託機構需順應監管導向,擺脫傳統的發展路徑依賴,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謀求合規轉型,在本源業務中探尋可持續發展之路。

具體來說,翟立宏表示,一方面,傳統業務需轉型升級,進一步強化服務實體經濟的定位。服務實體經濟是信託行業的立業之基,信託機構需順應市場環境變化,創新運用多種模式切入實體產業鏈,特別是未來的支柱性產業,深化產融結合,推動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前瞻佈局創新業務,為未來發展注入新動力。信託機構需認清定位、明晰主業,在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和專業化的受託服務等領域打造自己的獨特競爭優勢,繼續堅持主業方向不動搖,將主業進一步做精做強,進而謀求更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至於常抓不懈的“養老保障第三支柱”,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認為,建立完善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對個人和資本市場都有好處。首先,建立完善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可以提高退休收入替代率,增加退休收入,防止返貧,改善退休生活品質,促進消費,拉動經濟發展。其次,目前我國銀行存款規模在全世界也是很高的,然而收益率偏低,僅有2%-3%,而將存款轉為養老金放入資本市場,可顯著提升收益率至6%-7%。另外,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參與者90%以上是投機目的的散戶,其交易換手率高的投資行為大大增加了市場不穩定性,帶來的波動造成了巨大財富損失。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恰恰相反,資本市場參與者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他們持有長期資金,進行價值投資。建立完善養老保障第三支柱有利於改善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降低市場波動,促進資本市場長期穩健發展。最後,資本市場改善有利於進一步改善企業融資來源結構,促進間接融資轉變為直接融資,降低融資成本,促進企業發展和整個經濟發展。所以說,養老保障第三支柱的發展和資本市場及總體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在曾剛看來,促改革的核心之二是中小銀行和農信社改革。他表示,尤其在農信社層面,農信體系機構多、管理模式特殊,如何根據市場競爭的需要和保證機構穩健發展的前提下,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來進行改革,這需要一省一策來推進。“改革是為了提高中小機構的競爭力和奠定其長期發展的基礎,這是2020年需要重點關注的”。

值得注意的是,會議還提出,全面加強資產和負債質量監管,在現有五級分類基礎上,細化分類規則,提高資產分類準確性。儘快制定負債質量監管辦法,提高銀行保險機構,特別是中小機構負債的穩定性和匹配性。

對此,曾剛表示,2019年銀保監會就有關於金融資產分類的規則出臺,已經細化了金融資產的分類,更加準確地反映資產的真實質量,2020年將進一步推動過渡、落地,將資產分類從信貸五級分類擴展到金融資產的分類。“由於負債端的壓力導致流動性風險過去幾年在中小銀行層面時有發生,所以提高中小銀行負債管理能力,進一步提高穩定性和匹配性是非常有必要的。總體來講,隨著銀行業發展逐步趨於理性,同時央行對市場整體流動性控制能力提升,以及貨幣政策保證市場流動性整體合理充裕,從2019年下半年以來,中小銀行流動性風險有所緩解。但從長遠看不能掉以輕心,要對中小銀行提高流動性監管要求,促進其流動性管理能力匹配業務發展,保證其長期穩健發展”。

實際上,銀保監會此次對負債端質量的關注也為保險業目前面臨的資產負債匹配壓力開出了一劑“良方”。某資管公司資深人士對《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談到,如果說2019年資產負債管理的主要壓力在久期匹配方面,那麼2020年可能更偏重於新增資金及到期資金的配置壓力上。當然,成本收益匹配壓力一直是困擾行業的長期因素。2020年壓力的解決將主要通過在利率反彈窗口加大長久期利率債、高分紅股票,特別是港股股票和加大債權投資計劃及信託等金融產品上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