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1 江蘇版“公民同招”政策及理解;

2 延伸閱讀推薦;

3 政策原文;

4 多校劃片的預測與分析。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江蘇版“公民同招”政策及理解


今天下午,江蘇省教育廳召開2020年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政策新聞通氣會,備受關注的“公民同招”定了基調。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隨之,江蘇省教育廳召開“2020年江蘇省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政策新聞通氣會”,對江蘇省2020年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政策進行解讀。


以下是陽光城市頻道對今日“公民同招”的獨家分析與理解:


首先看下此次通知中最重要的第6條、第7條:

6.全面實行公民同招


全面實行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堅決杜絕提前招生和掐尖招生招生時間一般安排在5月中旬至8月中句,不得早於5月1日。


民辦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公辦民辦學校同步登記報名、同步招生錄取、同步註冊學籍嚴格公民同招紀律,規範招生宣傳行為,所有學校不得通過任何形式提前摸底爭搶生源,不得超出教育行政部門規定增設限制條件,拒絕或變相拒絕適齡兒童少年報名。

7.堅決落實免試要求。

不得通過筆試、面試、評測等方式招生、嚴禁以各類競賽證書、競賽成績或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

熱點公辦學校的空餘學位是電腦隨機派位。

民辦學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數的,所有報名人員全部實行電腦隨機派位錄取。

報名人數未超過招生計劃數的,一次性全部錄取。

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其初中招生在保證小學直升需求後仍有餘額且多餘名額少於報名人數的,也要採取電腦隨機派位方式錄取。

陽光城市頻道-獨家分析

1.全江蘇省範圍實施“公民同招”顯示了江蘇省執行全國範圍教育改革,減輕學生家長的負擔,增加教學質量的力度和決心。某種意義上你必須要明白:

減負(表面上的成績量化減負)是潮流。


2.對專門針對幼升小、小升初升學的民辦培訓機構是重大利空。以往參加幼升小面試絕大多數小朋友都經歷過幼升小、幼小銜接機構的系統培訓,暑秋培訓加面試衝刺等,往往培訓費用合計過萬。小升初,更是需要多年的課外培訓,花費金額更是不計其數。通過培訓獲得某機構五星、進入某機構考試全市名次等,或者參加奧數、英語大賽之類獲得多個獎項,才會獲得初中的提前青睞。小學生家庭的負擔不可謂不重。


“公民同招”,大大減輕了學前家長的教育負擔,也減少小升初家庭的課外輔導負擔。

3.學區房利好 ?肯定不是利空,事實上也的確構成利好。民辦的搖號不確定性之下,公辦在符合政策前提下,錄取是100%,這是確定性。學區房 ,特別是小學初中雙學區的、9年一貫制學區的,優勢擴大

。其他已實施公民同招政策的上海、杭州等城市,效果比較顯著,學區房明顯跑贏大盤。當然,我們不是在這裡說要漲,房價取決的因素較多嘛。只能委婉認為,“公民同招”提高了公辦校的意義和學區房價值,反正不利空學區房。


4.民辦學校這次公民同招中,在生源選擇範圍上受到了較大限制。


不過,同時九年制一貫小學、初中民辦學校,受到的影響比純初中略小。小升初這個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已經明顯分層。如果只是民辦初中招生階段全部實施公民同招,相信對生源有一定影響。

不過此次政策中,“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其初中招生在保證小學直升需求後仍有餘額且多餘名額少於報名人數的,也要採取電腦隨機派位方式錄取。”

也就是說九年制的民辦學校,優先保證民辦小學的錄取。再實行“公民同招”。

如果民辦小學的生源非常好的話,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初中部生源的穩定性。這就有利於玄外、秦外等具備自己小學的初中了,而不利於某些純初中。


5.這是江蘇版的基調政策。實際上,具體市、區還需要接下來的各地細化明確版本。比如,小學或初中的民辦校是所在區裡搖號還是全市搖號。這是以後要觀察的疑問點。


6.擴散思維2點。


第一點,如果民辦校真的全部搖號,那麼,如果你是好生源家庭,會讓孩子去搖號上以前好的這些初中民辦校嗎?

因為,搖號是一視同仁的,而普通生源是絕大多數,搖到概率也是大概率。在這種情況之下,搖號能篩選的條件是什麼?是運氣,無關乎學生的成績、無關乎家庭實力、無關乎一切,只有運氣。那麼,這些收攏了好運氣生源的初中,還會是“好初中”嗎?在這種思慮前提下

,好生源的家庭何去何從?

再思考一下,民辦校就束手就擒?能否在“篩選機制”上做點努力,打個比方,提高一下學費?變相的“升級篩選機制”了,抬高門檻。當然,具體的這些,我們繼續觀察接下來的各方面舉措與具體應對方式。


第二點,公辦校是否兜底

意思就是你先去搖號民辦,如果沒搖到,你所在的公辦校會給你兜底、繼續讓你可以在這裡上學嗎?還是說,你搖號民辦,如果沒搖到,OK,所在公辦校不給你兜底。但是,你可以被統籌到區裡還有名額多的學校去上學(眾所周知是什麼寫學校)。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還會去搖號民辦校嗎。


7.國際學校、留學的選擇。

複雜的教育現狀,會讓部分南京家庭選擇國際教育,事實上卻是擴大化了。當然這次疫情之下,各國的反應、應對、氛圍與社會機制一覽無餘。

有些國家還會是理想國、是追求的燈塔嗎?這個觀點,必然是因人而異。從而也分化了中產家庭的未來教育路徑——國際學校,也會是一部分南京家庭的選擇。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延伸閱讀推薦,陽光城市頻道獨家教育專欄


(點擊可看)

《南京高考,到底行不行》

《南京教育、縣中教育》

《比學區更重要:教育,是家庭的複印》

《對不起,文科狀元上不了清華》

《“減負”這一盤大棋,民辦怎麼辦?》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政策文件全文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政策解讀如下: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多校劃片的預測與分析


2018年關於“多校劃片”政策與學區房的理解:


01 學區房的妖魔化


多校劃片的提出:2015年11月26日教育部基礎一司司長王定華表示,教育部考慮推行"多校劃片",即一個小區對應多個小學初中,讓買了學區房的家庭不確定到底能上哪個學校。教育部還"欽點"了24個城市的名,要求這些城市所有縣市區100%的公辦小學、90%的公辦初中要實現劃片入學。這24個城市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南京、杭州、寧波、廈門、濟南、青島、武漢、廣州、深圳、成都、西安、福州、南昌、鄭州、長沙、貴陽


媒體輿論:以熱文《教育部"放大招"?你的學區房可能白買了 !》、《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裡的書房》

為代表。


大眾觀點:你自己不學習,不讀書,天天摳腳打牌,學區房又怎麼樣,就能讓你孩子愛學習嗎?你自己不學習,卻去擠破頭買學區房,聽起來很拼,但其實是一種昂貴的偷懶。你是在花鉅款買一個心安理得而已。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市場反應:從2015年年底到2018年,受整體房價影響與學區供需關係影響,學區房漲幅超過一倍。


真實解讀:學區房房價是供需關係的體現。多數專家的解讀錯誤在於,把買學區房與家庭教育割裂開來,成為非此即彼的關係,從而妖魔化學區房,衍生出畸形觀點:上好學校的家長是不注重家庭教育的,是偷懶的。其實吧,對於城市普通家庭,沒有人脈關係的含趙量,上好學校的途徑就是買學區房。不認同的不買,認同的就買,認同與不認同、買賣就形成了市場價格。


當然,學區房與永遠漲之間不劃等號,受歷史的階段性政策、教育資源的分佈、供需關係及入學因素等影響。看空,固然不對,盲目看多也不對。


這個社會,任何城市既已形成學區房交易的事實,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真金白銀,政府一紙政策全部取消,這是不可能的,即便一刀切,也必然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 ,因為當初的購房決策是基於那個時刻的政策,現行更改政策也不可能對過去的決策進行倒逼——這就本質上決定了,學區房能實現入學,是不會白買的,至於房價變幻那是另外一種情形。


02 多校劃片的三種場景


多校劃片,北京往往是試點,從朝陽區到今年的東城區等教育政策,最核心的就是多校劃片與租房入學。關於租房入學,簡單說一下,不管政策細節如何,核心是:有房、有戶口、長期居住。那麼優先級就高,租房的優先級靠後。對於好學校,積分入學。租房指望能輕易入好學校,不必做此幻夢。


重點談多校劃片,實際上北京早就部分實行了多校劃片,也頗為複雜。在北京,一個普通家庭弄懂學區和教育,花費數個月的時間還不見得全明白。多校劃片,顧名思義,好學校與普通學校靠得近,很可能組成了一個片區,然後通過搖號入學。從實際房價上而言,

多校劃片帶來的最明顯效果是:削峰填谷效應,原普通學校的學區房紛紛大漲,而原好學校的學區房穩定或略跌


就好比兩個學校合併,以南京南師附小與珠江路小學合併為例,在不考慮整體房價漲跌情況下,南師附小學區房略跌一點,但珠江路小學學區房大漲。


那麼,多校劃片帶來的意義就是如此。簡單的劃分為三種場景: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但,多校劃片會帶來另一種情形:可能擴大了擇校意識與受眾範圍


讓孩子上好學校,也許10%有餘力的父母才會關注一下學區房,但隨著多校劃片政策,好學校與普通學校綁在一起,通過搖號或其他方式招生,等於是變相“強迫”100%的父母關注學校差異並做抉擇。相當於擴大了好學校的影響力和學區房的受眾範圍,只要有能力,哪個家長不願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優質的教育?


第二個,我想談的是教育資源的分層。因為民眾的收入及社會階層的分層,形成了多元化選擇,從而誕生了學區房熱潮。1998年之前,大家的收入差別不大,未明顯分層(其實也存在),學區房的概念存在但並不盛行;1998年之後,收入分層,部分人會選擇通過購買學區房的方式來獲取優質教育,才有了學區房的熱潮——要想讓大家不擇校、不去選擇優質教育資源的前提,就是所有教育資源、所有人都一個樣子。那就沒選擇的必要了。然而,社會不大可能迴歸到那種平均主義狀態。


何況,取消了統一小升初考試、就近入學的原則、擇校的收緊是三大學區房助攻政策。


03 多校劃片=學區房就近入學+搖號


如前所述,大家的收入、資產分層,有選擇的獲取教育資源,那麼,教育一定會分層。入學的方式,無非四種基本途徑:


(1)小升初考試。因為有考試,必然全民楸娃,而且從一年級抓起。這不太符合教育理念,也逆文明趨勢,大多數國家都沒有實行小升初考試,被扔進歷史垃圾堆。當然,聽上去,統一考試顯得“公平”,讓人無話可說,比較符合多數中國人心目中對教育的認知;


(2)權力和關係擇校。這屬於“你懂的”範疇,在此不論;


(3)憑擲骰子、搖號入學。形式上公平,實際操作極難,家庭分佈全城動盪,學校招生和城市規劃打亂,全世界也沒什麼國家完全通過“擲骰子”方式來決定入學;


(4)就近入學,也就是學區房。公辦教育層面,就近入學和學區房是全世界的主流方式。美國也有學區房,房價也比周邊房價貴很多,房租也貴。美國好的是私立學校,但私立學校的學費、住宿費和活動費,不是美國普通中產家庭能承受的。中美學區房的差異在於社會政治體制、財稅的區別。因此,中國學區房存在一定的“原罪”,不多說。但,對於中國城市普通家庭,除了買學區房,還有其他辦法入學?似乎也不存在。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比較四種入學方式,也就第3與第4種是現實可選,如果純搖號的方式決定入學,現實不可能,政府、學校、老師、家庭都會無所適從,陷入不確定性中,但搖號的方式顯得比較“公平”,運氣使然,中彩票或踩狗屎,幾乎均等。而學區房的“就近原則”是全世界的通行規則。


至此瞭然,所謂多校劃片,就是在4的基礎之上,適當引入3的隨機/公平方式。但若沒有片區內的學區房,連參與擲骰子、搖號的機會都沒。


04 多校劃片的影響


如果實行多校劃片?教育格局會怎樣?


多校劃片,影響較大的是初中。因為初中和小學截然不同,生源對初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哪個初中能收攏好生源,哪個初中就好,擇優是好初中的不二選擇。而小學呢,兒童的入學範圍小,畢竟受“就近入學”的重要影響,小學和另一個小學之間,距離很重要,如果太遠又隔著主幹道,是不可能劃片在一起。


舉一個例子,南京的秦淮區(老秦淮)早就實行了多校劃片,並不稀奇。過去,秦淮和鼓樓、玄武、白下都屬於南京最有資歷的區域,有歷史,有沉澱,但卻沒有什麼全市排得上號的公辦初中。其實,這與秦淮十多年前就實行初中多校劃片政策相關。


老秦淮的區域劃分為西片、東片、紅花片。其實,帶來的深刻影響是,因為不確定性,區域內的好生源家庭早就逃得光光,哪個家長願意自己的孩子接受一個不確定性的入學政策?


逃到哪裡?逃到確定性的不實行多校劃片且學校好的區域。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打個比方,有好初中A,差初中C,A與C劃片,片區之內的小學畢業生通過搖號的方式來定A或C,好生源的父母,此時此刻,想的是如果不小心搖號到C上學,不是糟蹋自己的孩子嗎?那還不如逃離這個多校劃片的區,通過購買未實行多校劃片的初中學區房,哪怕去上中等初中B,因為這至少意味著確定性,意味著自己的孩子不被差初中C給啃了。


老秦淮,因為過早多校劃片,成了先烈。


因此,多校劃片的第一個影響:如果各區都有一些好學校,哪個區先實行多校劃片,哪個區的好生源家庭就逃離,從而導致該區的公辦初中因為無法聚攏好生源而衰敗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教育部《2018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 描述:“實行學區制管理的地方,要合理劃分學區範圍,將熱點小學、初中分散至每個學區,確保各學區之間優質教育資源大致均衡。”


這句話非常重要,對比2017年 “逐步擴大劃片入學實施範圍”,意味著從2018年開始,多校劃片的思路很清晰了,熱點的小學與初中要分散至每個學區。


總之,多校劃片作為一種可能性,確是趨勢。這點不能忽略


05 多校劃片對於南京的影響


簡答的說,我把南京的教育資源分為兩種,一種是傳統模式,以鼓樓為代表;一種是新城區模式,以建鄴為代表。


(一)傳統模式


過去的教育資源因為各種歷史等因素影響,學區範圍錯綜複雜,分佈也很複雜,比如在鼓樓區,好的小學包括:琅琊路小學、力學小學、拉薩路小學、芳草園小學、銀城小學、金陵匯文小學及其他小學。好的公辦初中包括:樹人、匯文初中、29中初中等。鼓樓的教育資源雖然整體較好,但內部也不太均勻,好學校與普通學校也混雜


鼓樓的特點:小學的南外錄取率較高。


僅以相對還算清晰的龍江區域為例,好的學校與普通學校夾雜,未來如果多校劃片的話,學校與學校之間的距離、主幹道因素,學校分屬不同教育集團的所轄因素,等等因素,非常複雜。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二)新城區模式

以河西新城為例,包括河西中部與河西南,請記住,這是全新、規劃、齊整的片區,因此各方面的資源都是規劃且整齊劃一的,包括河西南外、新城等教育集團,9年一貫制教育為主。這種教育模式避免了鼓樓小學雞血衝外率,重在初中的培育與成長。因為片區房價較高,雲集了較多的中產家庭,形成了重視教育但並不雞血的氛圍,初中成績的特點:均分高,高分段與差生都較少。


某種意義上,新城區模式的學校成立之初,就是非常明顯的劃片,本身就是整齊劃一,並不複雜。如果多校劃片實行,影響也不大。

突發政策!南京學區房,要變


因此,總結出三個規律:


(1)一個片區,若新城區模式為主,多校劃片也沒什麼影響;


(2)一個片區,以傳統模式為主。如果是鼓樓的龍江片區如銀城小學/匯文小學-匯文初中,基本無影響,如果是拉力琅芳這種,好壞都有,因此也有所影響;如果是北小、南師附小、遊小,這些很好的小學周邊都是普通小學,影響比較大。綜合而言,要看具體學校分佈,涉及到利益、距離、主幹道和教育集團因素,極其複雜;


(3)把握兩個原則房價的溢價合理性;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考量。所謂中產,本身就是依靠教育改變人生的,必然會對下一代的教育投入大量精力、時間與金錢。追求的目標不是孩子未來有多出色多會賺錢,而是能維持中產家庭不墜。“教育的起跑線”,永遠不要忘了,幾乎所有人都想搶跑,這是社會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