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進入社會以後,都有一段時間的懈怠期,總想做什麼,又感覺什麼都做不好,該怎麼辦?

歲月靜好丶別來無恙


大學畢業進入社會,都有一段時間的懈怠時期,總想做點什麼,又感覺什麼都做不好?該怎麼辦?

作為一名大三的在校學生,自我感覺非常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先說說自己的情況吧:

普通一本,玩了二年,談了三個女朋友,宿舍裡四個單身狗舍友,平平無奇的五口之家,六千的月工資吸引不了我,下定決心考研。

因為疫情持續不能結束,所以不減反增的假期像洪水一樣撲面而來,賦閒在家的成年人早已坐立難安。作為即將面臨工作還是繼續讀研深造的我來說,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讀書這條路。每天早上6:00的鬧鐘,起床洗漱完畢以後,喝一杯熱水,拿起英語單詞就瘋狂地背誦,包括複習昨天閱讀理解的錯題。兩個小時的背誦過後,時間來到了8:00,家人也已經陸續起來吃早飯了。吃完早餐以後,大概9:30。趁著背誦英語單詞的熱乎勁兒和複習錯題溫故知新的靈感和經驗,抓緊時間再做一篇閱讀理解。上午大概就是學習英語。中午吃完午飯以後,選擇廚房洗碗作為放鬆頸椎和腰椎、暫時放空大腦的方式,一個小時的午睡。下午兩點半開始,閱讀專業書籍,跟著視頻教程劃重點。晚上睡覺前閱讀公眾號文章,新華社,人民網等等海內外資訊,時刻了解最新動態,把握時代脈搏。

這股努力的勁兒,把我自己都嚇到了。

可是我有什麼資格繼續讀下去呢?家底並不殷實,需要我站出來分擔一份壓力,可是19年暑假實習的經歷,讓我認清了該如何選擇。

我在學校附近找了一家實習公司,員工很少,規模比較小的那種,和老闆都是直接接觸的,有什麼任務都會通過微信直接發送給你。我做的工作主要是製作海報,發佈商品,管理會員社群和運營這些事情,也會做一些雜活。工資是那種僅僅裹得住吃喝的那種,——將近2000。可是作為同為實習生的同事,他僅僅因為研究生學歷,工資上來就是5000。我很不服氣,為什麼大家都是一樣做事情,憑什麼你拿的比我多?

我就帶著這種非常不滿的情緒做了兩個月,經歷了社會的毒打之後,我明白了這個社會的森林法則:知識付費。這就是研究生比我本科生拿的錢多的原因。

我輸的心服口服。

所以現在因為疫情的原因,哪也去不了,我就在家做了一份人生規劃,並且鍥而不捨的去實踐完成它。因此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實,很少覺得內心空虛,每晚睡覺之前回想自己這一天干了什麼事情,都會產生一種向目標前進一步的喜悅感。

我意識到人生規劃的重要性,它是前進路上的指南針,指引我們乘風破浪並且提供充足的動力。

答案到這裡就明朗了,題主的問題就出在沒有做好人生規劃,以至於在畢以後沒有找準方向手忙腳亂,行行都想幹,可行行都幹不好。

我給出的建議是:

首先從事和大學專業相關的工作,感受一下,打拼一下,如果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那這個大學真的是白讀了。

然後如果發現自己實在不喜歡本專業,那就換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如果家裡不缺錢,可以不要工資太高,就可以慢慢實踐,一點一一點往上爬。如果缺錢,就辛苦一點,找賺錢多的工作。

最後,如果都不滿意,可以自己嘗試創業。相信總有一條路會適合自己。

加油!

關注我,收穫更過乾貨。


周知vlog


你這應該是處於迷茫期吧! 記得我那會兒大學畢業的時候什麼都不懂,沒有方向,聽說哪裡有招聘專場,就和幾個同學一窩蜂跑去,東瞧瞧,西看看,覺得感興趣就排隊試一試,根本就不考慮這個工作是否適合自己,是否真的對自己的發展有利。沒早點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讓我吃了不少虧。

現在的你已經畢業,首先儘量找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職業。放棄大學學了幾年的專業知識與那些專業選手對抗,除非你對新的領域興趣特別濃厚,能力特別突出,不然,咱們不是拿雞蛋砸石頭嗎?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接下來,你要看一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職位有哪些,有沒有你鐘意的,主要從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資待遇,工作福利,工作地點,晉升空間多方面考慮。當然,各個方面都讓咱們滿意的工作是比較少的。所以,接下來你就要權衡,你要問問自己更在意當前的工資待遇,還是更在意潛在晉升空間,或者希望自己離親人近一點等等。面對同樣的事物,人們往往都會有不同的選擇。

說到這兒,讓我想起了一個學建築的同學,畢業後去了一家深圳的中建開頭的國有企業,工資待遇還可以,但是幹了沒多久他發現好多研究生學歷的同事工作了多年也沒有晉升。一眼能看到頭的這個職位終究不是他喜歡的。一年後,他就辭職去了一傢俬營的房地產公司。沒幹幾年,他就當上了公司的中層管理,收入還不錯。我還有一個同事的孩子,醫學專業畢業一直希望能留在公立醫院上班,考了20多次都不放棄,最後終於考上了,這種毅力著實讓我佩服。

在選擇的時候,也要看下自己的實力,看看與自己能力差不多,職位一樣的職場新人他們的工資待遇是多少。不然一口一個萬八千,人家公司也不願意當這個冤大頭。我認識有個學霸,一口氣考了教師資格證,律師證,會計證。畢業後,他對從公司底層做起不屑一顧。乾脆拿著父母的積蓄創立了公司。沒有管理經驗,沒有商業上的人脈,公司很快就解散了。現在是房子沒有,女朋友沒有,積蓄也沒有,還是在一家公司上班。如果學霸把這兩段經歷換過來,先從底層做起,積累了人脈和經驗,也有了一定的資金再創業,結局會不會不一樣。而我周圍有個四十來歲的女人拿著會計證,憑著多年的實戰經驗和積累的人脈,開了個會計事務所,一年就分紅了45萬。而我諮詢到的幹律師做得好的,年收入上百萬,千萬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定好了方向,咱就踏踏實實安心去做,靜等花開。

其實也可以讓家人都來參謀參謀,他們會給你提供寶貴的意見,說不定家裡面有人還會幫上大忙呢!


Tantu生涯規劃


迷茫期該做什麼?

大學剛畢業,工作經歷還是一張白紙。這個時候,我們謹慎每一個選擇。因為覺得這個選擇會對以後影響很深。所以會有一段什麼都不敢做的經歷。

但是拖延下去,只會更焦慮。

最好的是分析下身邊最好的資源,立馬去行動。如果你家裡沒有資源幫你怎麼辦?那你的熱愛就是最好的資源。

比如,你熱愛廚師。那肯定要先從飯店打雜的開始積累經驗。

你熱愛寫作,想以後當一個編輯。那就先在網上開始寫起來,找到你的網感。


淑語說高言值


首先,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大學生畢業後進入社會,在早期會很不適應。因為不僅要學會同事與同事之間的正常社交,還要把工作中遇到的各種難題解決好。

有時候大學生剛步入社會往往發展不會太完美,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對工作不認真,懈怠工作這一系列問題。這些都是一個人成長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有時候自己很努力,想在領導面前展現自己的才華,但是往往事與願違。由於工作經驗不足,往往會導致做什麼都做不好,反而自暴自棄。

這個時候自己最好先把心態放平靜,慢慢來,給自己設定一個比較容易的目標,不要急功近利,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這樣,慢慢的你的工作能力和閱歷都會得到大幅度的進步了!也會更加對自己有信心。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孫梓堯國學教育


從學生到社會人的一個轉變,是一個過程,需要適應。這也是一個心理過程,如何適應社會,如何融入社會,思想和心理都在發生變化。

懷著對未來對生活的嚮往走進社會,是每一個大學生都有的心態,但是更需要的是冷靜對待。關鍵是做好以下幾問。

1問自己大學學會了什麼?

2問自己擁有什麼?

3問自己想要什麼?

4問自己能做什麼?

5問社會需要什麼?

6問自己還差什麼?

等等,謝謝問題逐一回答,如果對自己的回答滿意了,就會很好融入社會。


九年級六班班主任


首先你要分析你自己這種狀態的問題所在

1:沒有找到心儀的工作

2:沒有下定決心工作,還想著依賴父母

3:對進入社會工作有一定的畏懼心裡,總擔心這擔心那,怕自己做不好

4:玩心太重,不想工作

假設你的情況跟上述很接近的話,我的建議也很簡單,這都是你自己的問題,不要給自己太多的藉口和解釋,你要做的就是相信你自己,你為此付出了十多年的寒窗苦讀,你的家人為你又付出了多少。


王繼亞


我剛剛進入社會兩年,剛開始步入社會自己信心滿滿,很有幹勁,理想很高大,每天都充滿自信,滿滿的發現,自己好像什麼都不是,什麼都不會,在學校學的根本用不到,開始倦怠,迷茫,不知道自己幹什麼,碌碌無為的生活,幻想一下自己交一個女朋友,可是自己沒有經濟實力,連養活自己都費勁,想想談戀愛太麻煩,上班有枯燥,無形之中自己給自己好多壓力,雖然不知道再愁什麼?應該是每個月還借唄花唄。


輕輕的與悄悄的


喜歡什麼幹什麼的前提是有條件養活自己,如果沒有就先找工作,大學生畢業缺的是實踐經驗,不管幹什麼,只要認真幹,從工作中要學習的能力是大學學習中沒有的。


YS隨遇而安


喜歡什麼,幹什麼,不要被其他人約束。要有自己主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