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有點土氣,若改名“安源”市、“武功山”市,你怎麼看?

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萍鄉當地一家媒體曾以“萍鄉,貧鄉?”為題作了一期報道,攪動了萍鄉改名的民意。自此開始,萍鄉改名的呼聲不時湧出,也常見諸論壇、微博、本地的一些報刊。這既有當時全國各地改名風起的影響,也有從愛護萍鄉、發展萍鄉的考量。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這兩年關於萍鄉改名的民間意願又在高漲。綜合起來,萍鄉改名主要集中在“安源”和“武功山”這兩個方向。

改為“安源”市。安源原先是萍鄉下轄的一個鎮,盛產原煤,是中國近代工業最早崛起的地區之一。1898年,清末郵傳大臣盛宣懷在安源創設煤礦,為當時全國十大廠礦之一,是享譽中外的“漢冶萍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當時中西合作的一個典範,中西文化交流彙集的一個重要結點。1921年到1922年間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領導工人革命,舉行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開創了"全國產業工人中最早的黨支部"、",中共領導創辦經濟實體發行最早的股票"、"全國最早的中共地方黨校"等15個全國之最,安源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無產階級的大本營"。安源是中國工人革命運動的策源地、秋收起義的主要爆發地。更為出名的是《毛主席去安源》這一油畫作品的傳播,該畫"開創了無產階級美術創作的新紀元",文革期間在中國美術界具有和樣板戲一樣的地位。該畫的單張彩色印刷數量累計達9億多張(不含轉載),被認為是"世界上印數最多的一張油畫"。創造了中外美術史上的神話,再加上發行的郵票,其影響力該有多大。可以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國人都會對此有深刻印象。正因為此,在外的萍鄉人在介紹自己是萍鄉人時,大多都是一臉懵逼,而說到安源時都能明白。這些大概就是好多人要將"萍鄉市”改為"安源市”的理由吧?事實上,官方在1993年將下轄的城關區先行改為安源區,應該也有此番考慮。從全國範圍看,改得成功的有韶山市、井岡山市等。

改為“武功山市”。萍鄉武功山位於江西省萍鄉市東南部,屬湘贛邊界羅霄山脈北段,是江西省西部旅遊資源最為豐富的大型山嶽型風景名勝區,歷史上曾與廬山、衡山並稱江南三大名山,有“衡首廬尾武功中”之稱,主峰白鶴峰海撥1918.3米,為江西省境內第一高峰。景區綿延120公里,面積237平方公里,核心景區71.6平方公里,規劃景點200多處,資源特色被專家概括為:草甸奇觀、山景雄秀、瀑布獨特、生態優良、天象稱奇、人文薈萃,具備景觀多樣性、生態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景區已獲得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國家森林公園等五張國家級名片;同時,還獲得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了全國風景名勝區自駕遊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戶外體育運動營地、中國美麗田園、中國品牌節慶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已成為世界各地戶外愛好者必須打卡的景區,也是萍鄉唱響世界的一張重要名片,每年為萍鄉創造的GDP不下20億元。由於武功山整個區域分屬江西三個地市,看到了武功山良好的發展前景,其他的地市也在加快發展,但數萍鄉發展更早,成型更快,所佔區域範圍也大,隨著高鐵路網的進一步完善,武功山帶來的影響和意義必將更加深遠。如果能將“萍鄉市”適時改為“武功山市”,就能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也佔據了武功山發展的制高點。這方面成功的例子譬如湖南大庸市改為張家界市,安徽屯溪市改為黃山市,結果都成功了,發展成了時間旅遊目的地。作為旅遊資源豐富的萍鄉,面積小,人口密度大,交通便利,緊鄰長株潭經濟圈,將旅遊作為未來發展的龍頭產業也是決策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城市名字承載著一個地方的文化底蘊,也是一代又一代尋根的符號,特別是故鄉的名字像記憶的開關,觸及她,就有畫面呈、思緒湧動,無論愛與恨,都已釀成一杯酒,醉了回鄉的夢。所以,改名,就更應慎之又慎,讓家鄉人、遊子和關心萍鄉大家共同參與,無論古色的“萍鄉”市、紅色的“安源”市、綠色的“武功山”市,還是你有更有精妙的想法,都來談談,也是為決策者提供民間的參考。你說是嗎?


萍鄉市城區一景


武功山帳篷節


萍鄉秋收起義紀念碑


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紀念館

毛主席去安源油畫 劉春華 作

毛主席去安源油畫郵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