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一則消息又讓我淚目了。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就在不到1個月前,這個賬號小心翼翼發出了註冊後的第一條微博: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賬號背後,是一位77歲的退休老教師劉立

他因為新冠疫情剛剛失去了女兒,兒子也在一線加班顧不得家,剩下自己和老伴、外孫女三口人都感染了,卻找不到醫院收治。

萬般絕望之下,他和13歲的外孫女摸索著登上微博,發出了一則字字帶血的求助信: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在17多萬次的轉發幫助下,老夫妻和外孫女先後得以入院治療,讓熱心奔走的網友們稍稍鬆了口氣。

但是沒想到,噩耗還是突如其來……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旁觀者無法想象,一個月內相繼失去媽媽和外公的小女孩,長大後會如何回憶起這段噩夢。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當我們為疫情好轉而歡欣鼓舞,別輕易忘卻成千上萬個家庭曾經的悲傷與驚惶。

畢竟,生理疾患可以治癒,心理傷痛更難釋放——

《療愈心中的傷口》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這是NHK剛剛播出的醫療劇,一共四集,豆瓣8.9分

不同於常見急診科、手術室題材的緊張刺激,這部由真人事蹟改編的精神科故事非常舒緩安靜。

尤其在近期疫情的大背景下,看來格外療愈。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1970年,大阪,男主角和隆剛剛10歲。

玩鬧時發現了媽媽的護照,才知道,自己一家其實都是

韓國人

擔心受到歧視,一家人的國籍被隱藏起來,連姓氏也從“安”改成了“安田”。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懷揣著這樣的秘密,長大後的和隆敏感又溫柔,想要成為一位小說家。

父親要求他選讀醫學部,和隆無奈答應,卻偏偏選擇了最“無用”的精神科。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父親得知後拍案震怒,原本就緊張的父子關係陷入冰點。

和隆也時常會懷疑自己,當他在大學遇到偶像永也良夫,忍不住問出了心中的疑惑:我選擇進精神科有錯嗎?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畢業後,他成了一名精神科醫生。在那個心理問題還不太受重視的年代,已經是日本小有名氣的專家。

而他事業的真正意義,在一次大災難來臨時有了答案。

1995年,日本神戶發生7.2級大地震,6434人死亡,十多萬個家庭流離失所。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和隆的同學、同事紛紛在一線救死扶傷,他作為精神科醫生卻有些不知所措。

因為從來沒有經歷過這麼大的災難,他也不太清楚自己能為傷痛的人們做些什麼。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實在受不了乾坐著的滋味,他帶著團隊直接來到了滿是災民的避難所。

眼前的災民們溫飽都是未知,根本顧不上什麼心理問題。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有人抱怨條件不好床鋪又冷又硬;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有人對護士頤指氣使要求打掃衛生;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還有人覺得不幸的發生是天降懲罰。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覺不覺得和最近關於武漢的一些新聞異常巧合???

而比這些更讓人難受的是,很多災民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

有人坐立不安害怕分分鐘出現餘震;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有人神情麻木不記得有地震這回事;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有人抱著一盆骨灰想分清父親和母親;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有人陷入了倖存者的負罪自責之中;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甚至有救援人員也心灰意冷打算自殺……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現在我們都知道,焦慮、恐慌、迴避、麻木、傷痛、負罪、乃至自殘自殺……都是經歷災難後容易產生的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但在那個時候,人們對此並不瞭解,甚至對心理治療的態度都是抗拒。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安和隆的原型——精神科醫生安克昌,自此將精力投入了對災民乃至救援人員的心理援助上,後來成為日本PTSD研究領域的先驅。

這部劇集的片名,就來自安克昌醫生在災難現場的親筆紀實——《療愈心中的傷口》。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其實,每當災難來臨,類似的悲劇都在重複上演。

對山西省太原市的一項非典研究顯示,SARS患者、一線醫務人員、疫區公眾的PTSD症狀檢出率分別是55.1%,26%,31%。(《中國臨床康復》2005年 第12期)

一次疫情給人們帶來的精神傷害,遠比我們想象的高得多。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截至3月5日,國內新冠疫情累計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3000,確診人數已經超過80000。

這些冷冰冰的數字背後,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和他們家人的生離死別。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北野武說,“災難並不是死了兩萬人這樣一件事,而是死了一個人這件事,發生了兩萬次。”

而在#湖北什麼時候解封#的話題下,還有更多的疫區人員正承受著長期封閉帶來的經濟和心理雙重壓力。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干預疏導,這些心理傷痛可能演化成更嚴重的抑鬱焦慮、物質依賴、睡眠障礙、人格障礙、甚至是自殘自殺……

當疫情初期的恐慌和無措漸漸平息,我們或許可以分出一部分精力去關懷那些受傷的心靈。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對於PTSD,專業心理人士的干預可以有效緩解,我們普通人的鼓勵與支持也是一份力量。

就像劇中,一位救援人員兩年後仍未走出陰影打算自殺。

碰巧鄰居敲門送來了一盒小魚乾,就能給予他繼續生活下去的希望。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經歷了這麼大的災難,我們難免會害怕,會憎恨,會惶惑。

但是平凡人渺小又溫暖的互相扶持,就能給受傷者重建自尊自信的堅定力量。

千萬別喪氣啊,因為春天已經來了!

寫在疫情拐點處:除了關注疫情之外,還要關注PTS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