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玲:寒風中的紅色火焰

王學玲:寒風中的紅色火焰

2020年的歲首註定不平凡,不平凡的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蕩氣迴腸,不平凡的是成千上萬的勇士奔赴戰場,他們以血肉之軀與頑敵相較量。

正是春回大地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迅速席捲了全國,許多城市啟動了抗擊疫情一級響應,戰位、點位精準發力,築起了牢不可破的銅牆鐵壁。在印臺區城關街道南苑社區織密的網格上就有這樣一個點位,格外地有韌勁、能戰鬥,人們紛紛地豎起了大拇指。這個點位的戰鬥員不是別人,她就是王學玲。王學玲,一個熱情似火的川妹子,一口地道的四川普通話,一襲紅色的志願者馬甲是她不變的標誌。

王學玲:寒風中的紅色火焰

1月24日,農曆大年三十,王學玲一家三口正打算正月初一回一趟四川老家,與已經一年多沒有見面的父母吃一頓團圓飯。不料一聲“原地待命”的電話通知使一家三口盼了一年的美夢瞬間化為泡影。在社區已摸爬滾打了一年多的王學玲知道準是又有了緊急任務。對於四十來歲手腳麻利的王學玲來說,每月拿的工資並不多,一家人從經濟上對她也沒有多少指望,她完全可以找個理由請個假放鬆幾天。但作為群眾全票選出的2019年優秀網格員,面對人命關天的疫情,面對平時自己視為親人的300多戶900多口轄區居民,她毫不猶豫地說服了家人放棄休假,第二天就走上了防疫值守點。

天寒地凍,她所負責的值守點沒有門房,她就臨時搬來桌椅因陋就簡。早上七點到晚上十一二點,寒風中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中午顧不上回家吃飯,要麼就餓著肚子,要麼就啃包方便麵。一聽說有疫情,一些人免不了心裡產生了恐慌,一看到身穿紅馬甲的王學玲來到了他們的家門口駐守在那裡,人們一下子踏實了許多。可是沒過幾天,便有人就找各種理由想衝關外出透透風。理由各式各樣,有的要出去買藥,有的要去量血壓,有的要出去提水……,王學玲一遍一遍地費盡口舌,苦口婆心,幾乎嗓子都啞了。戰情也經常變化,正月初五那天,小區裡來了一名外地回來的居民,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這個居民自覺對自己進行了隔離,可是小區的居民心裡還是恐慌,王學玲就用自己的行動打消大家的顧慮,她親自到該居民門口又是消殺,又是送水,又是買菜,每天都跑三四趟。還有小區封閉管理後,居民的需求也似乎增多了,一戶居民的孩子眼看開學了,要接受網上授課,王學玲就利用換班時間跑了多家文具店為其買來作業本。買菜要定時定人,一開始個別居民想不通,一位年輕人一時衝動就把臨時封堵的後門木板掀翻了,準備悄悄給自己預留一個進出口,對這一惡劣現象,王學玲對其狠狠地進行了批評教育。有人建議對於這種行為報警追責,王學玲通過深入細緻地思想摸底,發現這只是一個偶然失誤,年輕人認錯態度誠懇,還主動地要求擔任了防疫志願者,疏導左鄰右舍,管好自己管好家人,齊心協力,戰神疫魔。她風雪無懼,風風火火,大事小事一一化解,像一個哨兵一樣堅守陣地巋然不動,像一個陀螺一樣不停歇,在王學玲的感召下小區居民高忠才、陳海英主動找到她也擔任了志願者,和她一樣忙前忙後不是為居民疏導心理情緒,就是幫忙跑腿,解決疑難。

2月7日以後,前來支援一線工作的人員增多了,王學玲又開始了新的工作任務,她要給所有包抓單位送資料,傳遞信息,解決疑難,成為各個戰點戰位的通訊兵和連通幾百戶人家的橋樑紐帶。還是那身火紅的馬甲,還是那個風風火火的身影,奔走在晨曦中,奔走在夜幕中,在料峭春寒中為人們送來了溫暖,送來了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