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性作風100典——朱德:“有多少米,做多少飯”

1955年6月,朱德同志來到華北一個新建的鋼鐵基地視察。

當地的負責同志和業務部門同志向朱德同志彙報了建廠規劃。他們計劃以基地的廠區為中心,擴建一座新城。這座新城生產區的一切設施,都要現代化。生活區的職工宿舍、學校、醫院、影院等等,也都要蓋漂亮的樓房。樓房已經建了一部分,當年還要蓋10萬平方米的宿舍和學校。蓋樓用的建築材料,除去磚、瓦、灰、沙、石以外,其他東西都得從外地運來,就連建築隊伍也得從外地調。據初步統計,要完成這些建築工程,僅蓋宿舍一項,就得投資1600多萬元。

至於這裡的舊城,在規劃中卻幾乎一點也沒有利用。這個建設規劃,可謂相當宏偉壯觀,但是,當地負責同志彙報完後,朱德同志並沒有表示意見,只是在心裡反覆地思考。

為了把情況搞清楚,朱德同志幾次親自到新城區去實地勘察,分別找黨政領導幹部和設計人員談話,細心地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不僅如此,他還派自己身邊的工作人員到附近各個廠區去了解情況。

經過詳細的調查研究,朱德同志心裡有了底,便和當地的負責同志以及設計人員進行了一次語重心長的談話。他循循善誘地啟發大家說:“你們都是想把國家工業快些搞上去,心是好的。但這樣搞法,是不是犯了貪新、貪大、貪多的毛病?我們國家有我們國家的情況,不能什麼都照搬外國的。目前,我們國家還很窮,不能再分散財力去幹其他的事。這裡地廣人稀,職工宿舍是否還是蓋平房?既便宜,工人家屬住著也方便。你們蓋那樣高級的樓房,工人住得起嗎?生活的改善總是要適應生產發展的水平,不能要求過高過快。還記不記得你們在延安、在西柏坡都住的是啥房子?艱苦奮鬥這個傳統不能丟!按照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我看咱們還得穿幾年‘草鞋’。在建設中,能省的就要省,儘量做到就地取材。這裡地處塞外,路途遙遠,交通又不方便,什麼材料都靠從外地運,那還得了!對舊城的一切,原有的基礎設施要儘量利用,這也是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不能完全丟開舊的去建設新的。我們只能在舊有的基礎上去建新的,只能根據主客觀條件,根據需要和可能來決定我們的工作方針。‘有多少米,做多少飯’嘛!腦子太熱了,跑得太快了,結果會事與願違。我的這些意見,請你們考慮。”

一番話,說得是那樣符合實際,發人深思,使不少同志清醒了。大家冷靜一想,可不是!實際情況擺在那裡,不是頭腦發熱又是什麼?但是,也有少數人思想不通。朱德同志便跟這些人個別談心,耐心開導。經過反覆討論,大家的認識終於一致了。於是,重新修改了建設規劃,一個從實際出發的新的鋼鐵基地的建設工程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