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寶雞扶風縣出土金銀絲結條茶籠子

唐代繁瑣茶道的步驟中,第一步即為焙炙,用到器皿就是茶籠。

茶籠是用來盛放圓形或方形茶餅的器具,一般掛在涼爽通風處,以保持乾燥。當茶餅潮溼時,茶籠也可用於焙炙。這是因為,唐時的餅茶屬於不發酵的蒸壓茶。這種茶葉是經過蒸壓成形後再人工烘乾或自然曬乾的,它的含水量較一般的片茶、葉茶、末茶等都要高,所以,在飲茶之前,一定要有一道烤焙的工序,否則就難以將其中的水汽去掉,也不易於將餅茶碾成末,這樣煮出的茶是不香的。烤的時候要講究火候,經常翻動,要烤兩次,兩次之間要有一個自然冷卻的過程,才能避免外熟內生。

陝西寶雞扶風縣出土金銀絲結條茶籠子

唐宋人習慣用籠子盛茶餅。

福建邵武宋朝黃渙墓出土“雙層方盒”,即為銀質茶籠,無論是其尺寸大小,還是其鏤空編織的籠身,都與此茶籠相似,確應為盛放茶餅的茶籠。黃渙墓出土這件茶籠相當重要,是迄今所見唯一出土的宋代茶籠。

陝西寶雞扶風縣出土金銀絲結條茶籠子

金銀絲結條茶籠子,於1987年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出土。高15釐米、長14.5釐米、寬10.5釐米,重355克。金。銀絲編織而成。由蓋、體、提樑三部分組成。口呈四瓣葵口,有子母口。蓋、體、提樑均以銀絲編成,上下口沿及籠底沿均鑲以塗金素面銀片。蓋心以金絲編成塔狀物,並襯以金絲花瓣。塔狀物四周各有一朵金絲團花。蓋與體各有兩條渦狀金花二方連續圖案的金絲帶飾。銀絲條提樑外,又附加渦狀金花帶飾,四足膝部為帶髯龍頭,足身為倒梯形銀板,足跟為四枚渦狀金花。籠底與籠身均為雙層胡椒眼狀孔結條編織而成,工藝精巧,歎為觀止。

陝西寶雞扶風縣出土金銀絲結條茶籠子

同時出土飛鴻毬路紋鎏金銀茶籠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