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逃離北上廣深的人,回到家鄉後的生活和心裡狀態是怎樣的?

雲在—旅途


說說我自己的情況吧。

15年畢業就來深圳上班那個時候22歲,我做的行業是程序員行業做程序員的人都知道做我們這行的僧多粥少,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到18年4年了都沒找到女朋友,回老家之後一些親戚朋友啊各種介紹找到了一個本地的女朋友,這還是很開心的哦。

就在去年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我老家找到一份工作也是做互聯網產品的,在外地待久了之後發現在家鄉待著是多麼爽的一件事情。

第一:租房,在我們小城市租房很便宜一個精裝修的一房一廳才600百塊,像這樣的在深圳起碼是2400起步。

第二:消費,如果是自己在家做飯的話一天的消費不超過20塊,在深圳起碼都是40以上,以前在深圳上班的地方樓下吃完麵都要30塊。

第三:離家近,以前在深圳上班的時候就很不方便了每次回家坐車都要幾個小時,有的時候還沒不到票,在老家上班之後坐車只要半個小時就到家了。

總結一下,在老家工作雖然要比在外面工資待遇什麼的要低一些,但是也有很多的方便的,以後有小孩了你在深圳上班,那麼久有兩種選擇第一小孩帶過來一起,要麼放家裡給父母帶,我個人覺得以後有小孩了我還是想要自己帶,還有很多很多比如教育什麼的。。。。。。


亂扯淡


說說我朋友的情況。

女孩兒,27歲,老家在安徽。但是一直在北京4s店工作。期間交了一個北京戶口的男朋友。兩個人交往了快2年多,本來以為能結婚的,結果男方父母嫌棄女孩兒是外地的,兩個人分手。

後來女孩兒在一場同學聚會中遇到了真命天子。然後兩個人訂婚,女孩兒也從北京回到了安徽。

她和我說:她一直希望留在北京,希望融入這個城市,但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她變得越來越恐慌。

後來回了老家,待了一段時間,然後又找了一份工作。現在的生活節奏慢很多,但是很踏實,很幸福,像一艘船靠了岸。

北上廣就是一個圈,每一天都有人跳進去,又有人跳出來。有的人喜歡快節奏,喜歡競爭,喜歡在大城市裡實現抱負;而有的人適應不了,也就選擇了離開。

我喜歡家鄉,一是故土難離,二是想陪著父母慢慢老去,三是這裡有我的朋友,同學,親人,四是我熟悉這座城市的味道,五是家裡的安全感。

可能這也是很多人逃離北上廣,回到家鄉的原因吧。

關注鈴鐺營!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鈴鐺情感營


我是四川人,生在四川,長在四川。畢業後,我選擇去了深圳。

在深圳待了兩年,由於是本科畢業,到了深圳之後,才發現自己有多low。那真是一個不看學歷的城市。所以兩年來,我都在掙扎中度過,先後做過銷售、快遞員、進過廠、做過程序員,甚至還做過快遞分揀。

我以為自己能夠妙筆生花,一直想做一個專欄作家。

然而兜裡的錢讓我放棄了那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好吧,我承認,我在深圳是混不下去了,所以我回來了。順便說一下,在深圳我拿過最高的工資,是9500,銷售。

混不下去,我回到了成都。

那天我一覺睡到九點,條件反射般醒了過來,正驚慌自己睡過頭了,錯過上班點了。結果才發現,自己早已經不在深圳。我推開窗戶,天府廣場那些穿戴整齊的上班族,正拿著豆漿咬著麵包開始去上班。

這就是成都,真悠閒啊!

然後我在家休養了一個月,找了一份文案的工作,每月到手12000左右,自己做了幾個自媒體。

我這才發現,北上廣沒有一般的毅力真的待不下去。就拿深圳來說吧,華強北的午餐,葷菜27元一份,素菜13元一份,房租2500+,公交車、地鐵、話費……

在成都拿12000,到月底可能還剩7000+,在深圳,也許月底的時候,兜裡只有300多塊錢了。

我要努力奮鬥呀,我這個逃離深圳的loser!


冷靜娛評


我不算逃離北上廣深的大軍之一,但我也曾在要不要加入北上廣深猶豫不決,最後是我沒去但我的朋友們去了。

大學畢業後眾人四散,總體來看選擇離開家鄉發展的,大都去了沿海的一線城市,廣州深圳的最多。

至今為止,幾個在深圳打拼的大學同學仍在堅持,但北漂的和在上海工作的朋友都基本辭職離開了。

我問一個在上海發展得還不錯,工資高還包吃住的朋友,為什麼一時衝動要放棄高薪工作辭職走人。

她說雖然公司給她在市區安排了一百多平的高級公寓,但高強壓的工作模式和迫不得已的人情往來,一直都壓得人喘不過氣。

有時身體很不舒服,但就因為會說話善交際,就還是會被領導拖去飯局喝酒。

雖然工資挺高,但加班後一個人回家,看著空曠冰冷的房間還是覺得迷茫。

可能在大城市也沒找到工作的意義,人生方向沒能通過金錢、職位得到指引,所以才在忍到一定階段後回到老家了。

內地有非常疼她還知根知底的男朋友,還有一幫週末約著吃喝的老朋友,她說回家賺得錢不多,但至少心裡要比之前踏實滿足。

以前覺得自己是不婚主義,覺得女性一定要獨立自主,回家生活後又漸漸覺得俗世的幸福就是自己苦苦尋覓的終點。

每一個孤身在外工作的人,心底都會有戀鄉的脆弱面,很多時候都是經歷過了才明白什麼最適合自己。

生養自己的地方或許不夠繁華,但足以讓人獲得精神上的安定感,那些從北上廣逃離的人,可能之後會更依戀自己的家鄉吧!



數理


04年醫學本科畢業,我24歲,到了內地一市級事業單位,不甘一眼望穿的退休養老生活,06去北京月薪3500,08年因個人感情問題離開北京來了深圳,1萬元開始創業,2009年公司倒閉欠了,去了廣州領著4000的月薪。

放不下繼續創業的宿命感,2010年帶著5000塊再次創業,辛辛苦苦5年後,2015年底合夥人捲款跑了,工資發不出來,員工要吃飯,沒辦法,割肉分客戶,員工變成了競爭對手。經過兩年的調整,慢慢開始步入正軌,全款買了車,買房付了首付,明天就要去登記結婚。結婚的對象是我的大學同學,有個可愛的小男孩,雖然不是我親生的,但我們相處得很好。

經過這些年的漂泊和感受,我覺得哪個城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哪個城市有你在乎的東西。如果只是在乎金錢,我覺得深圳並不一定適合你,因為深圳每天不僅只有成功上演,更有數不清的失敗在衝擊著當事人。深圳適合不言失敗的人,深圳沒人會瞧不起失敗者,深圳瞧不起一失敗就放棄初心的人。也許有一天,我也會離開深圳,但絕不會因為失敗而離開深圳。

北上廣深,除了上海沒有長時間呆過。比較而言,深圳更適合對自己事業有想法的人,如果只是想生活,那還是呆在老家更有趣些。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請別在意。就當聽別人說說閒話


流浪的小蜜蜂


還能怎麼樣,如果在北上廣深混不下去了,回到了老家,大概也就只有認命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不去妄想在大城市打拼可以賺大錢吧!

我記得幾年前,我身邊有一個朋友說要去北京打拼,當時他抽著煙對我侃侃而談,說以後發財了肯定會記得我這麼一個人。當時的我大概比較傻吧,看多了電視劇,覺得只要努力一把,像《北京青年》那樣,到最後總會混出點樣子來的。所以我就告訴他,等到他發財了別忘了拉我一把!

現在呢,好幾年過去了,都沒有他什麼消息,通訊錄裡的電話號碼依然留著,有時候會打過去卻沒有人接聽。前不久,有個跟我玩得來的朋友告訴我在路邊看到他了,聽說回來很久了,只能在晚上到路邊擺攤,東奔西跑,還怕會不會被城管查。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就沉默了,看樣子他肯定混得不好。

我生活在一個三線城市,我也羨慕過大城市的生活,總覺得那樣的地方發展快,高樓大廈,走出去也許還能碰到個大明星,或是有個好機會就能出人頭地等等,想得多了就覺得自己傻,畢竟我啥也不會,腦子也不夠聰明,幫別人打打工還行,若是說到做生意這些我肯定是不行的,而且我這個人也沒有那麼大的野心,想要發大財,當大老闆,風風光光回到家鄉。

我想不通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可以背井離鄉到北上廣深去打拼,在大城市裡租一個小房子,幾個人擠在一塊兒,吃飯的時候還要考慮價錢,或是沒錢的時候吃著泡麵和饅頭,交不起房租的時候躲著房東……這樣的日子我真的無法想象,我寧願找一個三四線城市,賺著幾千塊的工資,也不願意那麼痛苦又絕望得活著。

也許很多人說我沒志氣,但我覺得只有去那些一線大城市打拼過,才會明白賺錢多麼容易,找一份工作不難,可是在大城市找一份工資高輕鬆一點的工作真的太難了。我想那些逃離北上廣深的人肯定會慶幸,平日裡也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又不是離開了北上廣深就活不下去!


辣筆妖妖


我之前在上海呆過一段時間,大城市又愛又恨的地方。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處,那是一個創夢的城市,機會多,但同樣人才競爭也大。

我離開上海的原因是,賺錢不多,大城市賺錢大城市花,那有閒錢拿回家。大城市消費高,雖然工資高,但到月底所剩無幾。感覺這樣一直混下去,沒什麼意思。

結婚之後,上有老下有小,回家就是想照顧父母和小孩,所以就回家了。這個也是大部分人回到家鄉的主要原因。

其次就是回家就是想在家發展,因為在外沒有歸屬感,一直都有回家創業的念頭。中國一直都有榮歸故里的傳統,雖然自己不是太出色,但一直都有想在家鄉做出名氣的念頭。

但回家有一段時間的適應。

我在徐州下面的縣級市邳州,是一個縣城。剛到邳州很多不能適應,上班工資不高,生活節奏和大城市不同,公司管理沒有大城市規範。縣城講究人際關係,不是有能力就能得到相應的報酬。很多都帶有家族企業,公司裡面領導親戚朋友遍佈各個部門,你想做點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所以很多人剛到家鄉不能適應。

其次就是工資問題,工資的落差太大了,基本在3000元左右。小縣城的生活水平一點不低,想養活一個家庭真的很難。

我一個朋友原來一直在杭州做工地。今年年初,由於孩子大了,想回家照顧家庭。在本地工作一段時間,原來在杭州只負責一個工種,在家工地上你什麼基層崗位工作都得幹,然後工資還低。操著賣白粉的心,拿著賣蘿蔔的錢,所以最近他又回杭州了。

回到家鄉想創業,但你感覺能做的事情很多人都在做,自己剛去做,真的很難。縣城消費能力就那麼大,市場很小。

很多人回到家鄉,大部分都適應不了,只能又回到了大城市,想在家鄉安定下來,你就得有一個平常心,不要急於求成,慢慢深挖。


地圖上的螞蚱



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一畢業,大部分人嚮往的都是一線城市的工作和生活,這些大城市提供著其他地方難以比擬的就業機會和發展機會,工作久了,很多年輕人都想在這些這些城市紮根,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是很骨感!



面對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買房壓力,像我一樣逃離北上廣深的人,回到了家鄉——武漢,可能剛回來的一段日子,會覺得不適應,會不自覺地跟一線城市的各種做對比,但慢慢的就習慣了,相反,我會利用我在一線城市學到的一些技能和高速的信息來解決我工作或是生活中的難題,這是保持一線城市的信息和思維不脫節的很重要的一點。



其次,回到家鄉後,生活節奏變得慢了,人也放輕鬆了,親戚朋友都在身邊,工作上的壓力可以跟朋友和父母面對面交談,父母的安慰和朋友的鼓勵會讓你覺得無比的溫暖。


而且最近幾年,二三線城市的強勢崛起以及就業創業勢頭的突飛猛進讓他們有了新的選擇。回到家鄉,買更大的房子,呼吸更新鮮的空氣,過更慢的生活,都是在努力的生活著,這樣也挺好的。


歡迎評論補充你的看法

關注樂活健康圈,更多精彩問答等你來看。


有範樂活圈


不是我,原來的一個同事。

在北京三十二萬買的房子,一年時間漲了一百萬,轉眼就賣了回老家了,這大概是零八零九年的時候吧。

在老家縣城買了一套一百二十平,一套八十多平的樓房,一輛現代車。

原來在北京五千多,回來不到兩千,媳婦兒找了個營業員的工作八百,開始還行,衣錦還鄉的趕腳。

半年後開始給我打電話,什麼素質不行,什麼人託人,什麼沒地方去,我就勸他已經很不錯了,從農村出來有房有車還咋的。

前年又回北京了,又從五千開始幹,沒辦法,在老家,養倆孩子,兩口子加起來不到五千,供不起,之前的一百萬基本不剩啥了。





我的牛牛叫艾米


2019,是我在深圳的第5個年頭。

作為一枚文案出身的營銷喵。

我從湘西來,到深圳。

沒有容易,只有拼!

從進入職場的懵懂到獨立操盤,走過很多彎路,遇到不少貴人,看過凌晨4點鐘的深圳。

進入社會後,最開心的時刻,不是比稿贏了對手,也不是看到自己的作品出街被很多人喜歡誇讚,而是買到一張回家的車票,吃到媽媽做的菜,去鄰居家隨意串門,晚上十點喊上三五好友穿著拖鞋素顏出門吃燒烤,生病時一堆親戚朋友圍在病床邊守護著.....

這一年,我也在不斷地問自己,是回湘西,還是留在深圳?

每一次選擇,也是一次放棄!

選擇深圳,繼續拼搏的生活,意味著放棄安逸。選擇湘西,享受安穩的生活,意味著放棄打拼。無論選擇哪一條路,人生都會有遺憾,

不過,我想講一個關於校友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讓我第一次動了回湘西的念頭。

校友,是我們的學長,三十多歲,在深圳奮鬥了十多年,至今單身。

他出身農村,算是靠高考改變了命運,大學生的身份,讓他逃離了父輩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可命運卻喜歡開玩笑,孝順孩子還沒來及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自己卻倒在了病床上。

2018年,學長在深圳病了,是尿毒症,在寶安醫院檢查出來的晚期。是的,在深圳的十多年,他為了拼搏出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長期處於高壓的工作狀態和無規律的生活作息。

有個讓我淚流不止的畫面,是他化療回來,一個人躺在病床上,忍著疼痛自己默默地在外賣平臺上點一份清粥。學長拜託相熟的男生,不要把生病的消息告知老家的父母,他們年紀大了,不希望他們砸鍋賣鐵來折騰了,就讓他做個不孝子留在父母心中。

當他走後,把骨灰撒向大海,奔向自由。

可學長不知道的是,我們大多數人不知道他老家的地址,沒有見過他的父母。

在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很焦慮,因為我的工作也是高壓,長期熬夜,無規律。我常在想我要是病了,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

我跟身邊好友互相保存了各自家人的聯繫方式,我迫切的想要結婚,哪怕自己病倒在床上也有個人因為責任和義務陪在身邊。

那一段時間,我只想回家。

在老家,我和父母住在一起,還有小妹,6點準時吃飯。

在老家,我可以輕鬆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每天有大把的時間和家人沿著沅江堤壩散步。

在老家,我可以約上三五好友在家裡嘮一下午的嗑,晚上一起吃燒烤喝啤酒,週末一起自駕遊。

在老家,我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不用時刻盯著霧霾指數。

在老家,有事情可以找各路親戚問詢,想想解決辦法。

但,收入降低,考進體制內,消費娛樂少了,沒有地鐵的便捷,亂扔垃圾,不排隊,不讓座,不文明、拼關係人脈、亂象叢生......

重要的是,我的孩子又要像我當年一樣去擠高考這座獨木橋,然後去大城市拼命來改變社會資源不對等的命運。

可這就是人生啊,有得有失。人,要超前看,超前走,不要惦記著自己放棄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