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說起網飛,它在探討青少年心理健康領域,可謂打得一手好牌。


原生家庭的影響,性教育,同性情感,校園霸凌...


這些矛盾無論大小,幾乎都能找到對應主題的作品。


最近又一部新鮮出爐。


未播先火,聲勢浩大。


E君趁週末一口氣刷完7集,觀感卻正好應了劇名——


《這樣不OK》


I Am Not Okay with This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劇情講述了15歲的青春期女孩希妮陷於家庭、友情和性懵懂的麻煩時,意外覺醒了超能力。


別看俗套。


它可太拉好感了。


《去他X的世界》x《怪奇物語》雙團隊聯手打造;劇情直接改編自《去他X的世界》原漫畫作者的同名作;《小丑回魂2》索菲婭·莉莉絲和瓦耶特·奧萊夫搭檔主演...


BGM也妥妥的走回了復古搖滾風,首首耐聽動人。


不誇張的說,本劇簡直是影迷的小狂歡。


一個人暗戳戳竊喜那種。


時不時,你就有點熟悉的感覺...


看畫面,像不像韋斯·安德森親臨指導?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看敘事,並用倒敘、插敘和片段閃回,打破線性時間限制,竟然有點兒昆汀的味道。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看開場,哇。


活脫脫致敬《魔女嘉莉》啊!


滿身鮮血的禮服少女走在大馬路,身側開過呼嘯的警車...


(無高潮劇透,放心看)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上:《非我所願》 下:《魔女嘉莉》


當然,最多的還是屬於導演本人喬納森·恩特威斯爾的專屬印記。


前作《去他X的世界》裡討喜的玩法和元素,基本被照搬片中。


比如,比臺詞還多的心理活動。


我們能瞭解女主角希妮,全靠她對日記本的絮絮叨叨:“親愛的日記,balabalabala...”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再比如,常常和心理活動相反的現實神轉折。


希妮上一秒吐槽的事情,下一秒可能就應驗在自己身上。


一個白眼或中指。


一句粗口。


強裝鎮定。


嗯,還是這親切的反應。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以及,瀕臨破碎又峰迴路轉,過山車式的的人物關係。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希妮和媽媽。


一回,希妮向媽媽說,“有時候,我感覺我愛的人不愛我。”


媽媽答:“沒準你的目標太高了,寶貝。”


瞬間心入谷底。


再一回,希妮為超能力而痛苦,媽媽卻異常反態的溫柔。


她說:“無論你發生了什麼都要告訴我。”


心又回到窩裡。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你根本不敢猜,希妮的處境會更喪或突然轉暖。

而這,才引出導演酷愛展現的主題——問題少年的形成與救贖


都記得《去他X的世界》中,最開始並不美好的角色設定吧。


James,殺貓殺狗殺鳥...還盤算著殺人。


Alyssa,求接吻求做愛求刺激,狂飆髒話,飛揚跋扈。


後來呢?


兩人慢慢學會愛,學會讓步,學會犧牲...從對方身上逐漸找回了本因由成人和社會教給他們的東西。


雖然沒有成為“優秀標杆青少年”,但誰看他們都是天使。


結局一聲槍響,反倒碎了觀眾的心。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希妮同樣不符合“好”的標準。


厭世,怪異,暴躁。


可相比讓人“眼前一亮(黑)”的James和Alyssa,希妮的個性既不夠極端,也不夠獨特。


她的反叛夾帶了猶豫和怯懦,甚至有心口不一的自我折磨。


嚴格來說。


更像學生時代坐在角落的某個同學。


沒什麼距離感,卻仍顯格格不入。


一切的源頭,要由家庭

說起。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自從父親在地下室上吊自殺,母親就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希妮和弟弟。


孩子們互相當爹又當媽。


陡然拮据的生活疊加對父親的思念,難免怨氣橫生。


所幸弟弟是個“小甜餅”,會做飯,會提醒姐姐不要抽菸喝酒,偶爾還會幫她平緩心情,勸她和母親“心平氣和的好好聊聊”。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家庭的爛攤子外,希妮要面臨兩段感情。


一段同性,一段異性。


前者來自她最好也是唯一的閨蜜:迪娜。


和希妮不同,迪娜陽光耀眼,是全班最受歡迎的女孩之一。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迪娜不僅主動成為希妮的夥伴,還順帶拐走了她的心。


本來忍忍算了。


偏偏迪娜把自己插在了牛糞上——接受花花公子劉易斯的追求,公開各種秀恩愛。


希妮眼看暗戀的人在熱戀裡不可自拔,她的心態有了微妙的變化。


首當其衝,孤獨


過去和迪娜的活動,要麼成了“三人行”,要麼直接被放鴿子。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其次,嫉妒


影片鋪墊了三集才交代希妮的性取向。


而在此之前,不是沒有預兆。


迪娜告訴希妮自己“破處”,並強調有多喜歡男友時...


注意希妮的表情。


難以置信→錯愕→低沉。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直到迪娜打趣說:“你肯定也有喜歡的人。”


眼神一秒聚焦。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隨後劉易斯到場,和迪娜打情罵俏,希妮乾脆把厭惡直接寫在臉上了。


重複三次。


是厭惡,厭惡,厭惡。


換想,類似情境下,常人情緒頂多是失落或不自在,至於厭惡嗎?


她喜歡她,就至於。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最後,慌張


這要牽扯到後一段和異性的感情。


希妮不是喜歡女孩嗎?


所以才要選擇男孩。


上述兩句看似毫無因果關聯的問答,涵蓋了希妮的隱痛。


家中變故導致她個性自閉,潛意識覺得自己是個怪胎。


和別人不一樣沒關係,但和迪娜“不一樣”,可能就會失去這束僅剩的微光。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因此希妮遇到散發出同類氣息的鄰居男孩斯坦利時,既有荷爾蒙作祟,又急於證明自我,自然把好感催眠成心動了。


兩人稀裡糊塗的初夜很有意思。


你給我看背部痤瘡,我給你看大腿痘痘。


互相噁心間,親上了。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本被視為羞恥的青春期疤痕,卻成了抱團取暖的誘惑


這份“浪漫”,獨屬於徘徊在生活圈邊緣的少男少女。


說明一點。


斯坦利的“怪”和希妮的“怪”實質並不等同。


他更貼近“奇”——多數時候絕非迷茫,而是太過清醒,才顯得異於他者。


表面,斯坦利光腳走路,夢想化成水母領袖統治世界...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中二病?


轉頭,他可以指著學校球場上叱吒風雲的男女同學,說出殘酷真相。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斯坦利認為,風光只是過場,悲劇才是永恆。


觀念出自他爸爸,一位吹噓母校至今掛著他的肖像,本人卻是終日跑業務還飲酒成癮的卡車司機。


父子交談屈指可數。


拿片中出現的兩次來看,斯坦利鼓足熱情,換來的也是冷嘲熱諷。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希妮,迪娜,斯坦利。


三位主要“小人物”,勾勒出現實主義背後的青少年群像。


可謂以小見大。


聊到這裡,你該快忘了E君開頭提過的觀感——“這樣不OK”


怎麼不OK了?


超能力啊超能力。


希妮憤怒時,會波及周圍各種大小事物。


有時能對準“罪魁禍首”,有時卻傷及無辜。


每次威力發作的大小還無法控制。


比方劉易斯和迪娜親熱完,正洋洋得意,希妮默唸“讓他閉嘴”...


對方就爆了鼻血。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在超市買完東西,缺錢結賬而被要求放回商品時,希妮想到媽媽的不負責任,加上斯坦利目睹了這“丟臉的一幕”...


貨架頃刻倒塌。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和媽媽產生爭執,回到房裡生悶氣...


牆壁裂開一道大口。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期間還包括弄倒廣告牌,誤殺弟弟刺蝟,彈飛物件等等。


嚴重的時候,她把一圈巨樹夷為平地。


形同“意念炸彈”的效果。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英雄掌握不了超能力,超能力就成了一種反控制他的“病”。


說真的,這種套路超英電影早玩爛了。


想拍出新意,就要在人物心理下功夫。


E君分析過,希妮最怕的就是“與眾不同”,在人群中心遭到議論,從而失去最愛的人。


超能力降於她,不僅難度在重新審視和認識自己,還要同時接受“青春期”裡的種種矛盾感


羞恥和光榮是一體——身體發育。


強大和恐懼是一體——怪胎有異能。


熟悉和陌生是一體——家庭關係。


...


什麼超能力,宛如大腿一顆痘。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可惜。


實際落到片中,卻有因大(能力)失小(細節)之感。


光是希妮對超能力的試探,就佔了全劇三分之二的篇幅,超過她和任何一位角色相處的段落。


而她除了反覆在懷疑與煩躁間切換,基本無任何成長與蛻變的痕跡。


對母親兩年的積怨,說消就消。


和迪娜的感情,單箭頭莫名變成雙箭頭。


個人生活的態度突然就樂觀了...


E君充分懷疑,網飛是照搬了之前幾套熱門同題材劇集的設定,再混入些討好觀眾的元素,就算交了功課。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有人還戲稱,花7集的時間看了個預告片,才等來最後高能一幕。


這裡不劇透。


等你看完,再思考一個問題。


它的發生合理嗎?


“非有不可”和強行轉折是兩種意義。


前者濃縮了角色生活裡所有誘因,形成一股強大的推動力將其逼至分叉口。


後者就是故弄玄虛了。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最後。


把某類人的困境當成熱點卻不深挖,只為引起噱頭,這樣流水線式的網紅劇,真的不OK。


流水線式的「網紅劇」,我覺得不o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