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今年十四歲,自律太差,我老公發脾氣罵他,該怎麼辦?

用戶7993030678835


14歲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叛逆期,作為家長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青春期的心裡特點,然後根據孩子的特點來進行積極地引導,讓孩子安全的度過叛逆期,再來談成績和自律。

1, 叛逆期的特徵:13-18歲的孩子這個階段屬於叛逆期, 也就是大家通常說的青春叛逆期,這個階段的孩子真心不好管,是最最懵懂的時期 ,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數自我意識膨脹,對家長的教育和勸說不肯聽從,犟頭倔腦,非常任性,就像俗話說的一樣:“半大小子,氣死老子。”許多家長抱怨說,現在的孩子就是“小霸王”,特別不聽話,愛和大人頂嘴,叫他向東他偏向西,叫他這樣幹他非要那樣幹,逆反心理特別強。無論家長說什麼一律反對、違拗。經常強詞奪理,大唱反調。有時故意搗亂,總覺得,按大人們的方法做就很受委屈 很不甘心。這就是典型的青春期逆反特徵。

2, 如何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孩子在成長階段都會遇到叛逆期,出現叛逆心理是很正常的,這是每個孩子必經的一個階段。有些家長平時善於和孩子溝通,尊重孩子,從不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能夠發現自己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注意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加之家長督促和鼓勵並存、經常陪伴、積極引導、家庭氛圍好、這樣家庭的孩子逆反心理明顯弱一些,一般能夠順利度過青春逆反期。

反之還有一類家長,平時藉口工作忙,管理缺席,錯過了童年時期的陪伴,又缺乏親子溝通的技巧,一旦遇到孩子不自律,本該做作業時看電視或者玩遊戲,做作業時敷衍了事、得過且過、毫無質量可言,批評時還頂嘴、找理由為自己開脫等,這時家長就會火冒三丈,開始動用懲罰手段全面打擊。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復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實際上,已關上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這也是大家最不願意看到。所以說簡單粗暴解決不了問題,趕緊換種方法和思維去化解這種對抗。首先做有限度的遷就,急躁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並等待孩子冷靜後,再進行有效溝通,應該多聽聽別人的意見,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最好跟孩子的老師多加強交流,尋求老師的幫助,瞭解孩子平時在學校的表現。尊重孩子: 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儘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友情提醒:和孩子談話時切忌不要先從學習開始,孩子會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那就前功盡棄啦!

3,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解決了叛逆問題再來談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首先讓孩子瞭解自律的含義,自律是指在沒有人現場督促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要讓孩子達到自律,先幫助孩子建立有效的時間管理,培養孩子高效利用時間的好習慣,讓孩子制定時間表,並且督促孩子按照制定的時間表去執行,幫助孩子樹立規則的意識,懂得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的道理,一個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夠培養出一個真正自覺的孩子。家長們一起努力吧!


江蘇雷老師


14歲已經到了,初步能懂事,該為人生努力的時候,如果對自己的自律還不是那麼上心,還是不那麼在意,那麼對他將來的影響是一輩子的,事業,生活,家庭都會完全不同。

這個時候我們要做點什麼呢?

首先,要分析一下不自律的原因是啥?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或者是他本身對這件事不太上心,或者有很多事兒牽絆了他的內心。

14歲的孩子應該已經稍微懂一些男女之事,對異性開始有了感覺,你得分析一下看他是不是因為早戀的原因。

也可能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可能比較吃力,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有阻力,所以難免就放棄。

還有一種,就是他對生活的艱辛,對於未來人生的價值觀,認識不到位。

分析完了之後,我們再對症下藥,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父母方面的修正和干預。

如果就是單純的不想學習,然後對自己的自律不夠強,這一點,我覺得父母就要注意了。

說明你平常灌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有所偏差,那麼現在你要做的,就是讓他認識到這個社會的艱難,認識到不自律的人生是沒有好下場的。

這個時候你可以主動的問他將來想幹嘛,不要謾罵,不要逼迫,如果說他說出來將來的志向。

那麼好了對話就可能這樣展開。

媽:兒子,你將來想幹什麼呀?

兒子:我想去阿里巴巴上班!

媽:你知道怎麼才能去嗎?

兒子:不知道

媽:我們看一下阿里巴巴的招聘啟事吧

兒子:啊,都是碩士博士啊,本科也都是名牌大學啊

媽:反著來看,好大學,要好高中,好高中要好成績,目前來看你的成績上好高中還差一點?你知道怎麼做了嗎?

兒子:我知道了,先上好高中,明天開始我要好好學習了!

不要老以父母或者老師的姿態去訓誡他,或者說指導他,14歲他應該進入一種叛逆期,聽不得你去教育他,這個時候以一種朋友的姿態,推心置腹的找到他不自律的原因。

如果他是因為早戀,情感這個東西誰也控制不了,父母能做的就是生活方式上的牽制,或者可以達成協議,完成了學習任務和考試要求,可以適當接觸,如果沒達成,有承諾在前他也不好意思違約。



如果是個人學習遇到了阻力,進而不想學了,那麼父母對其中的干預就要更強,包括自己陪他學習,耐心的輔助他,包括課外上課也好,跟老師交流也好,反正是要讓他接受功課的進度。

沒有努力就沒有未來,再或者讓他去接觸社會,不要一味的給他生活中的真善美,讓他知道生活也有艱辛,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


對牛談古今


1.首先,作為家長,要理解孩子這個年齡階段出現這樣的問題,不要以為其它家的孩子的自律性就很強,只是搗蛋的時候我們沒在現場而已,再說,我們家長也是過來人,連成年人有時玩手機時都無法自拔,更何況心智尚在成長期的孩子。

2.在教育孩子方面,兩公婆最好能達成一致,如果不能達成,在另一方教育孩子時,只要不是特別過分,不要動不動就去幫孩子,這樣會讓孩子有後臺可依,另一方的教育效果會大打折扣。

3.你老公發脾氣罵人,這是不太理智的表現。你可以私下跟老公溝通:老公,你看罵也罵了,效果也不太好,長期還會疏遠父子關係,影響家庭和睦,要不我們換個方式,或者這種事以後由我來處理。

4.和孩子商量,給孩子立規矩。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談,讓孩子先說怎麼辦,再順勢將家長的要求托出,這樣更易達成共識。

5.雙方達成的規矩,就要堅決執行,絕不手軟。如玩手機,遊戲不是不可以,約定的時間一到,老子天來都要收掉。

6.平時多和孩子交流,放下父母所謂的尊嚴,聽聽孩子的想法,用成長性思維,而不是固定性思維看待孩子,相信自己孩子會變得更好,而不是老和鄰居家孩子比較。


思路生活


好的習慣就有好的自覺,14歲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你們要在孩子身上多花一些時間,現在還有可塑性,還來的及。

第一多陪伴孩子。

第二多關心孩子。

第三帶他去多旅遊。旅行中耐心的教育他。

順便懇請大家點我的紅色 關注

非常感謝您的支持,

新手求互粉。


鵬凰視界


你遇到的這個問題並非個例。這也是讓很多家長既迷茫又塞心的問題。那麼,遇到問題該怎麼辦?凡事有果必有因,我們不妨先來分析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

首先,任何一種習慣都不是短期養成的,不管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有心理學家說一種習慣的養成最少需要21天。我認為這個時間段猶如種子才發芽,如果不繼續堅持,立即可改變。而一種習慣養成的時間越長,改變也越難。那麼,孩子是以前一直“自律很差”還是近期才變成這樣?如果一直“自律很差”,那就該從家長自身找原因了。別忘了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處事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是家長自身的問題,最好的方法是,先改變自己,再改變孩子。如果孩子以前都很好,只是近期才“自律很差”,那麼就跟孩子以朋友的身份談心,看孩子是不是遇到了什不順心的事,然後幫孩子解決。簡單的責罵不僅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助長孩子的“叛逆”心理,使事態向更壞發展。

其次,多與孩子交流是陪伴孩子成長的最好方式。不要總以為自己辛苦賺錢都是為了孩子,更不要以為給孩子吃的好穿的好就是在愛孩子。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錢”,而是陪伴。愛孩子的正確方式是教育他(她)成長為有愛心、有責任心、能明辨是非、有獨立生活能力的普通人,僅此足矣!


茶花心語2020


自律是需要環境基礎的,家長應該反思平時自己的表現。

下班回家後是否手機不離手,電視播不停。週末搓麻,ktv,下館子喝點小酒。

14歲的男孩應該正處於逆反期,這次打罵我認為是起到了反作用。更加不配合,不聽從家長的話。

我的建議是,家長先表現出自律的一面,樹立榜樣和威信,這樣孩子看到家長如此,也會受到良好環境影響,變得自律。

家長與孩子多談心。成為朋友比無基礎的威嚴要有效很多。


摩登家庭Learner


這個自控力從五歲開始就可以有意識訓練了,當然成人也可以有意識訓練。其實包括我自己自控力也不是很強,主要是要掌握一種逆反心理。有時候越是想改越改不了。所以首先我們要正視它,不要過度焦慮,自控力差是很多人的毛病。其次作為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去改變,讓另外的事情進行替代。另外就是過程中要有成就感,畢竟有成就是激發人們長期從事這個事情的動力。這裡是博後視野,如果有關教育或者專業方面的問題歡迎提問。


博後視野


抱怨和責罵只是對待問題的一種態度,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你兒子自律太差,你老公發脾氣罵他並不能解決問題,特別是十四歲的孩子,內心對責罵的牴觸勝過接受。自律本身是相對的,我們通常把孩子花費在我們認為不應該花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上的行為稱之為不自律,聽話順從便是自律。其實,孩子的興趣影響著孩子的自律能力。


見證滄海桑田


父毋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自律很差其實折射出父毋在培養孩子方面可能出現偏差。你想想如果父母動不動就打罵孩子是不是顯得簡單粗暴,讓孩子表現出叛逆心理。人是高等動物,人與人之間應該有感情互動,孩子自律很差,父毋應從多方面識查找原因,對孩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合理的方式去溝通。不能總是高高在上,雖然在家庭輩份上有高低之分,但在社會上人與人是平等的,只要我們放下姿態,取得孩子的信任,同時給孩子樹立好的形象,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會慢慢改掉壞習慣,變成一個可愛的孩子。


LIJ1963


從小你把所有的事都做了,現在怪孩子不自律,不是他的日子一直都是這樣的嗎?為什麼十四年以後就不一樣了?為什麼你們要罵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