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河山》:不是你思維不夠靈活,而是你對身份過於執著

抗日劇《河山》,展示了抗戰時期,國民黨隊伍和共產黨隊伍思維方式的碰撞。

我們是正規軍。

我們八路軍是專門打鬼子的隊伍

一方強調自己“正規軍”的身份,一方強調自己“專門打鬼子”的目標。


電視劇《河山》:不是你思維不夠靈活,而是你對身份過於執著

雖然“正規軍”的目標也是打鬼子,但是“正規軍”和打鬼子的目標之間隔著一個身份,以及與身份相匹配的待遇。

即,首先滿足我“正規軍”該有的待遇、地位,然後我才打鬼子。

“專門打鬼子的隊伍”則直指目標,無論待遇如何、地位如何,我們都要打鬼子。

為了打鬼子,沒辦法那就想辦法,沒條件那就創造條件。

達成目標放在第一位,為了實現目標,靈活機動的想辦法,思維方式不受限。

01/ 為了目標,我們自己種糧食

抗日根據地的倉庫遭遇火災,剩餘的糧食不夠支撐部隊的正常的運轉。

八路軍代表高曉山提出建議:

官兵同灶、口糧減半

部隊開荒,自己種糧食

電視劇《河山》:不是你思維不夠靈活,而是你對身份過於執著


國民黨的軍官們抵制,官兵同灶怎麼顯示我們是軍官。

國民黨隊伍的士兵們抵制,我們不吃飽肚子怎麼能打鬼子。

國民黨隊伍的上上下下抵制,我們是軍隊,就應該吃軍餉,讓國家養,怎麼能自己種糧食。

思路很一致,都是首先要滿足自己的身份待遇,然後才做自己身份應該做的事情。

思維執著於身份,身份框住了思維。整個隊伍都在糾結物質條件的達標與否,忽略了目標。

劇中的八路軍官兵們,因為打鬼子的目標至上,就很容易實踐所有有利於實現目標的方法。以目標為導向,為了目標,勇往直前。

02/為了目標,讓我扮啥都行

八路軍思維方式的靈活多變,還體現在代表人物高曉山出場的幾個造型上。

第一次是在赤水河邊,和當地農民在一起,裹著典型的白羊肚手巾。

第二次是給衛大河送信,身著陝軍軍服,高頭大馬,英氣逼人。

還有衛大河描述的中央軍、紅軍。

這些讓陝軍軍裝行天下的衛大河感到懵逼、恐懼、煩躁、又無奈:

你是中央軍?紅軍?這又是羊肚巾,你到底是啥子嘛?!


電視劇《河山》:不是你思維不夠靈活,而是你對身份過於執著

按當時衛大河的思維定勢,打鬼子只有穿著陝軍軍裝,拿著槍,面對面的和日軍幹。

這種拘泥於身份,在“身份”基礎上實現目標的思維,讓目標變的遙遠。

反之,像高曉山一樣,目標為重,身份次之,為了實現目標,可以隨時結合場景、資源進行身份轉換。

03/為了目標,可以動員一切力量

面對裝備精良的日軍,面對明治維新以來發展上百年的日本國力,中國當時的人力、物力是匱乏的。

所以,游擊隊需要充分發動群眾,建立兒童團、婦救會、民兵等各種民間組織。

兒童團放哨,放倒一棵又一棵的消息樹;

民兵牽著鬼子的鼻子到處溜,消磨鬼子的體力;

婦救會帶領群眾大車小車的搬運戰利品。

電視劇《河山》:不是你思維不夠靈活,而是你對身份過於執著


游擊隊員們則卯足精力,面對面,實打實的給敵人以痛擊。

國民黨軍隊的思路是:

站崗放哨那是偵察班的事兒,幾個碎娃能幹啥?

打仗那是軍人的事兒,老百姓能幹啥。

民兵、婦救會、兒童團是八路偷偷摸摸的一套。

不管是黑貓白貓,能咬老鼠就是好貓。

兒童團就是可以完成預警任務,普通百姓確實是隊伍的有力幫手,不管是誰的套路,有助於目標達成的就是好套路。

以目標為導向,將目標達成放在第一位,從而打破固化的思維方式,採取靈活機動的目標實現辦法。

04/

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共產黨隊伍和國民黨隊伍思維模式的正面碰撞,讓米多想到了自己工作思維的轉變。

剛畢業時,手持財務類證書進入公司,感覺自己“很專業”。按財務的規則要求別人,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


電視劇《河山》:不是你思維不夠靈活,而是你對身份過於執著

殊不知,自己的思維早已被證書,被財務的身份固化。

做各種事情,都把財務的身份放在前面,忽略了公司“開展業務、賺取利潤”的目標

直到很多年後被一位領導罵醒,才開始明白,自己真正的工作目標是推動業務開展。對公司而言,客戶至上,業務至上,財務的終極目標是為業務助力,保駕護航。


作者簡介:米多,500強企業預算管理專家,心理諮詢師,很高興與你邂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