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又一個孩子因為上網課,被家長批評而跳樓自殺,對於孩子的教育,你有什麼看法?

終將長大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在《愛、金錢和孩子》這本書中,將其分為專斷型、放任型、權威型三種,隨著經濟的發展,優質資源的分配拉大了不同階層收入的差距,導致在孩子教養上產生了大量的“直升機父母”,孩子無時無刻不活在家長們的目光監控之下。較多孩子放學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快速走到自己的房間,然後關門鎖門,讓家長不要打擾,家長忍不住想怒吼的情緒常被瞬間點然。渴望自我獨立自由的空間,成為較多孩子共同的心聲與心願。


人的心靈成長有六個階梯,分別為下三層(環境、行為、能力)和上三層(價值、身份、使命),關在房間裡玩手機是環境和行為屬於下三層,我們需要從上三層去作引導,行為的選擇由價值決定,認為重要的事物才會優選來做,權威型的父母會做到培養孩子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做到人格第一、親情第二、知識第三,這三者合一,孩子的自我成長之旅將會變得更愉悅。父母若將孩子的成長放到一生的長度來看,有些當下與家長髮生激烈衝突的問題,可能就會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不是孩子脆弱,是家長對孩子成長的的過度焦慮把孩子推向了無助的邊緣!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發現孩子的特質,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樹立正確的三觀,引導孩子建立一個可以自行升級的正能量的人生硬盤,真正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找到與孩子良好的相處方式,引導並幫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將會陪著孩子走得更高、更遠!


宇路


今天下午,我鄰居男主人罵孩子:“出去!不要躲在這間屋裡。”孩子小聲回答:“在上課…”聲音怯怯的。後面就只聽到男的罵孩子的聲音,再沒有聽到小孩子的聲音。

男子罵孩子的過程中,我想到前幾天喝藥自殺那個小女孩。

從男子的罵聲中感覺到,家長不認同孩子上網課,或者認為孩子借上網課之名,在玩其他的,或認為孩子並沒有認真聽課,或孩子上網課礙著他了。

不管因為啥,非常時期,用這種方式上課,學校、老師、學生,還是家長,都是迫不得已,大家相互要寬容。

有的家長對孩子學習很重視,天天盯著孩子上網課,老師的要求當聖旨。有的家長卻相反,以工作、生意,或自己忙為由,不管孩子的學習,認為學習是孩子的事。孩子成績好當然高興,成績不好,也無所謂。如果孩子讀書學習礙了自己工作或娛樂,還對孩子罵或打。我鄰居,就這種人。

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想學習成績好,都想聽老師的話,認真聽課,認真完成作業。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很在乎老師的評價,也很聽老師的話。無法按老師要求聽課或完成作業,他們是很難受的。這就是孩子被家長罵自殺的原因。

我只想說,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當父母,還是上心點吧。


崑崙飛雪


前兩天,一位母親因為輔導孩子功課氣得跳了河,幸虧被救了下來。因為學習弄得家破人亡,何其悲哀!狂躁、焦躁、急躁、煩躁、毛躁……我恨不得把所有帶“躁”的詞都用上,自顧自地發一通有關教育的牢騷,事後繼續服從安排。

“小時候,以為打破碗的事兒,是天大的事兒”,對家庭來說,孩子的教育往往就是天大的事,某個字沒寫好可能也是天大的事,正如打破碗。神經過於緊張的家長不在少數,有太多的家長認定孩子輸不起。

不寫作業時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段時間我是深有體會。老師規定每天下午五點打卡,有一次,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磨磨蹭蹭,完全不在狀態,眼見到點了,很多孩子已經完成了,我越氣越狠,簡直都要爆了,那一刻彷彿整個人生都灰暗了(不誇張)。

“不比別人強就算了,總不能比別人差吧”,我當時就是抱著這種古怪的想法。學海無涯苦作舟,然而求學的“苦”裡應該有幸福的內核。總之,任何事在生命面前都不值一提,而教育最忌走極端,最怕家庭成員的所有壓力都聚在教育的眉間。


上頭派掌門


河北一個孩子因為上網課,被家長批評而跳樓自殺,實在令人痛心。就在前一陣子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究竟是父母的錯?還是孩子的過?就這樣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在令人惋惜的同時,不得不引發大家更多的思考和社會的關注!

面對今後孩子的教育,讓家長們情何以堪?

就在前幾天,我也差點犯了類似的錯誤,當時我火冒三丈,恨不得過去打女兒兩巴掌,解一時心頭之恨。後來我告訴自己,我想她個子比我高,要是我打她,她要是還手,我氣得比這還嚴重,當老的肯定氣不過嘛,那後果更是難堪。

但是就在那一瞬間,我覺得只有打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法,我還是忍住了,沒有動手。她氣的直摔東西,我氣得更是要命。

過了許久,我仍下一句話。”讓社會去教育吧”。氣哄哄的進了自己的房子。因為沒打成,心中的怒火還在燃燒。女兒也氣的,在房間裡邊摔東西。

後來我就睡覺了,不理了,反正我也沒心情給她做飯。到了晚上她自己做飯。而且還給我端來了。

後來到了第2天的晚上,我睡到半夜的時候突然意識到了啥?因為當靜下來的時候是意識最清醒的時候。

我覺得是我的不對,我問女兒要回了她的抖音號(因為一個身份證只能註冊一個),因為她一直在抖音裡邊直播畫畫(這件事情本來是好事,培養他的興趣愛好),也積累了2000多的粉絲。而我這一要讓她不得不刪除她之前的作品,這一來二去讓她掉粉了好多。換的抖音號,讓她一時半會兒還不習慣,我找到了病因,難怪她發那麼大的火。

後來我就開門營業了,那一天我就主動給她發語音。承認我的不對。而且鼓勵她繼續畫畫,堅持她的興趣愛好。

並且我給她說,我做了一個決定,決定以200元的價格買她的作品,讓她畫出更好的優質的畫畫。她聽我說要買她的作品,她心裡樂開了花。其實我當時就是想著讓她感覺到她的價值所在,而且害怕,因為上次的事情她從此放棄了畫畫。這樣一來。我覺得她心情好了許多。

於是就問我,媽,中午吃啥飯,幾點下班等等。

所以我覺得很多的時候就是溝通不暢的問題導致的。

  • 作為父母老覺得自己是家長,孩子就應該、必須聽自己的話,否則視為翻教。
  • 父母用自己原有的思想要求現在的孩子,而自己不學習、不進步。
  • 不學會傾聽,不走進孩子的心裡,和孩子老是居高臨下,沒有視孩子為朋友這也是致命的錯誤。

作為現在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因為環境、時代的不同他們的抗壓能力更是微不足道小之又小。

而且現在的孩子都沒有擔當,只圖自己一時之快,更不用說想後果,這也可能是環境的產物,所以看到這些以死相協的孩子們,我們非常的痛心,也為之惋惜。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

更多的是呼籲社會、學校教好文化課的同時更是關注素質教育的學習,以免再有類似的現象發生。

與你一起成長,一起進步,有我成長路上不孤單。

一個熱愛生活,熱愛陽光的女性。


非你莫屬20


現在的孩子幾乎都有一顆玻璃心。我在接觸學生的過程中,我明顯地感覺到,他們太敏感了!他們太脆弱了!我現在教育學生如履薄冰,緊不得,慢不得。緊了,他就給你顏色看看,動不動就死給你看!有這麼一個學生,他的各科作業幾乎都不完成,有一次,他又沒有寫作業,我說給你家長打電話,他一聽這話,你猜他說什麼,他跳樓!說著就朝教室窗口跑,你說嚇得我呀!我趕緊抓住他!你說讓我們老師怎麼辦!不寫就不寫唄!否則出了事,我們吃不了兜著走!還有,還有的學生不學習,違反紀律,你說他,他要麼狡辯,要麼就和老師頂嘴,要麼他就摔書給老師看……等等,就是我做錯了可以,但是你不能說我!我經常說有些同學淨幹不自尊的事,但是還要自尊!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究其原因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

第一,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小,不需要教育。其實這是大錯特錯了。孩子的性格養成是從出生就開始了。0到6歲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而我們的家長卻認為這時候孩子小不懂事,大了懂事了再教育。他不知道,到了十一二歲你再教育,他就開始反抗了。這樣的孩子從小家庭都慣著,孩子說什麼是什麼,要什麼給什麼,從來對孩子不說不,孩子要星星不給月亮,要大人的腦袋他可能揪下來也給,沒有原則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即使是不合理的。養成了孩子什麼都依著我心理。一旦有什麼事不依著他,他就接受不了,要麼絕食,要麼離家出走,要麼就像這個孩子一樣,走上絕路。

第二,家長溺愛的結果。現在的家長真沒法說,就拿對孩子的稱呼來說吧。整天寶貝啊寶貝的叫著,你說在孩子的心裡自己能不拿著自己當寶貝嗎?家長愛孩子可以理解,但是,有點太過分了!把孩子放嘴裡怕化了,放在手心裡怕摔了!當寵物養著!孩子放個屁她聞聞都是想的!孩子做了個壞事,他看著還挺樂的!孩子做錯事,從來也不批評孩子,一句逆耳話不說,這樣溫室裡長大的孩子能經的起風吹草動嗎?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就像種子生長的土壤,關係著孩子是否茁壯成長。教育孩子應從出生開始,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開始,讓孩子經受挫折教育,給孩子挫折教育的機會,這樣經受挫折歷練的孩子才能在學習生活中不懼風霜雪雨,用陽光☀️的心態經受住磨難的洗禮!


小荷風采


我也是石家莊人,並且作為一個孩子的媽媽,真的能感受到父母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

不知道是因為河北考試壓力太大,還是因為家長太焦慮,孩子自殺的事層出不窮。

我記憶裡的前幾年,有過一個2中的姑娘在學校跳樓,據說是因為父母離異之類的原因。後來校方出面把這件事平息下來。

我在初中的時候也曾經遇到過,高中部的一個大姐姐,喝農藥去世了。因為是在學校,所以悲憤的家長直接在學校的前院給那個大姐姐燒紙,靈車繞著學校轉了三圈才送去火化。

我其實想說,別說現在05後10後的孩子們,就是80、90後出生的家長,從小學五六年級到高中二三年級,有幾個從來都沒有過自殺念頭的?

那什麼阻止了我們?其實是怯懦,是對死亡的無知和畏懼。

那什麼能阻止孩子?是理解。理解不代表認同,理解只是我知道你的這種感受是合理的。

然後在進行對話。對話的核心是什麼?跟孩子的談話進行不下去多數是我們專注於內容,而不是談話的氛圍。其實談話的氛圍重要於談話的內容,因為當劍拔弩張的時候,孩子不再關心你說的是什麼,而會產生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其實大人也是一樣,當面對指責的時候,會自然而然說不、不是這樣的,不是我的問題,不是嗎?

然後其實我跟大家推薦一種方法,就是正面管教中說的情感反應。

這個是說,教育的時候是應該在孩子做對的時候。孩子看直播的時候批評,不如在孩子偶爾認真看網課的時候給予讚揚有效果。

孩子為什麼會在上網課的時候偷偷看直播呢?因為家長排斥。與其直接的說不行你不能看,不如跟孩子一起看,看看孩子喜歡直播的哪一點,然後一起制定規則,我們什麼時候該看網課,什麼時候可以看一會直播。

說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就是父母會讓我們做他們認為有益的事情,而排斥他們認為無益的事情。比如我父母從小認為運動對我好,所以給我設置的娛樂活動就是去樓下騎自行車或者打羽毛球。我喜歡這件事嗎?並不喜歡,所以對我來說除了學習就是運動,真的是一件非常無聊的事情。

教育的前提是不排斥的瞭解。孩子看直播就跟我們刷朋友圈、看抖音一樣,如果我們自己能夠有效的進行管理和剋制,對孩子的影響其實遠超說教。

對了,還有一個雷區也希望家長們不要踩:建議。我建議你這句話一說就代表著判斷和評價,我們想想如果生活裡有個人跟你說,我建議你如何如何,我們會怎樣?基本上是面上笑著應對,心裡呵呵噠。因為建議往往是無效的。

最後想說,請各位家長們多瞭解如何自我提升、如何拆解情緒,只有自己做的好才能夠幫助孩子。


母嬰防坑指南


不能甩鍋給上網課,網課只是這個孩子輕生的最後一根稻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事件回放】3月3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某某小區,一女孩在家上網課不專心,一直玩手機,多次遭到父母訓斥,做出了極端舉動,跳樓輕生!

【對事件的思考】

孩子在很小很小的時候,家長不要過分溺愛,而應該對孩子講原則。許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要什麼給什麼,每次和孩子“鬥智鬥勇”,最後家長都“敗下陣來”,一旦不能滿足,就又哭又鬧,孩子總是能夠得到取得“勝利” 。到了孩子大了,家長想要嚴格管教,已經為時已晚。

孩子在青春期與逆反期疊加起來是最危險的,家長應該注意循序漸進地教育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認為爸爸是世界上最帥的人,最勇敢的人;媽媽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可是,到了孩子10歲以後,逐步發現,爸爸媽媽不僅不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最可愛的人,反而有許多缺點。爸爸媽媽嘮嘮叨叨,而且有時候根本不講道理,然後許多心裡話就不會對爸爸媽媽說了。

對於青春期、逆反期疊加的孩子,我們家長一定要“蹲下身子”和孩子做朋友,學會傾聽,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喜歡什麼,我們家長要嘗試著去了解,看看他們喜歡的東西哪些非常好,哪些的確不好,要慢慢的去轉變。

父母經常吵架往往會使孩子性格孤僻,容易走極端。如果一個家庭氛圍很溫馨,父母之間和和美美,那麼,孩子就陽光、積極、向上,父母說的話孩子願意聽,也樂意接受,照著父母說的話去做。如果一家人吵吵鬧鬧,那麼孩子總想逃離這個家,或者只想和其他相似家庭的孩子互相傾訴,結果性格越來越不好,久而久之可能染上許多壞毛病,成績一瀉千里。

結語:

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從幼兒抓起;要把愛與溺愛分開,溺愛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之一;對於孩子的教育忌諱簡單粗暴,而應該循序漸進;溫馨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基礎。


平淡是真oymlq


這個事情發生在3月3日,在河北石家莊某小區內,一個男孩因為受不了家人的訓斥,跳樓自殺。從視頻中看到,急救人員趕到後,地上有明顯血跡,男孩則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孩子的家長圍在孩子的身旁嚎啕大哭,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

據知情人透露,孩子受到家長訓斥與其上網課有關。近日來,受疫情影響,所有的學校都無法正常開學,各學校響應號召,都實行了網絡授課的方式教學。事發時,男孩因為上網課總不上心,之前父母也對其進行過多次訓斥,就在男孩跳樓前,家長還因此訓斥過他。最終導致男孩做出了跳樓的極端舉動。

一個正值花季的男孩,就這樣消失了,這是一件多麼令人痛心的悲劇。事情發生後,有人對上網課進行指責,有人對家長處理方式予以批評,也有人對孩子的心理狀況表示擔憂……不管最後歸責哪家,男孩自身承受力弱,對生命過於淡漠,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近些年,賞識教育倍受推崇,不但專家現身說法,媒體也大肆宣傳,家長更趨之若鶩,這使得現今的孩子更加罵不得碰不得,否則輕者被罵教育無能,重者更被告到教育主管部門。

生命需要尊重,這是教育必須守護的底線。然而,沒有了批評和懲戒,教育就會變得畸形。事實上,孩子們所犯的錯,大多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有的某種好奇、馬虎、任性、嬌氣或惡作劇……是成長中的一種必然。基於這種認識下的批評和懲戒,也都是一種善意的教育。因此,我們既不要對學生的犯錯貼上“壞孩子”的標籤,也不要害怕這種教育懲戒會對孩子造成多大傷害。

俗話說,不磕不碰長不大。我們不能因為怕磕碰就捆住孩子的手腳,也不能因為怕孩子受傷害就放棄批評與懲戒。成長期的孩子犯錯在所難免,讓孩子正確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並接受批評和懲戒,這也理所當然。這是孩子成長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也是學校、社會、家庭必須擔起的責任。

教育如同一枚硬幣,正面寫著賞識,背面寫著懲戒,任何一面缺失,都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發生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這個案例:

據網上說這是石家莊某小區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因為早晨上網課態度不積極,聽網課的過程中多次玩手機,受到父母的呵斥,導致跳樓。孩子跳樓之後,父母在下面抱著孩子傷心欲絕。

而我想說的是,即使沒有網課,這樣的悲劇也不可避免。對於這個悲劇來說,網課僅僅是一個導火索。非常明顯在孩子身上存在著一些比較明顯的問題。

  1. 學習習慣不好,缺乏學習的自主性。
  2. 心理承受能力差,做事情比較衝動、情緒化。
  3. 體會不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做事比較輕率。

但是換言之,這僅僅是一個五年級的孩子,本來對世界的認知就比較單純,發生這樣的慘劇,可以說和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些都值得我們做家長的深思。



01 孩子早期的教育我們做的到位嗎?

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很多家長走向了極端:一個極端是我不能管,別人也不能管,要讓孩子快樂成長。因此才會出現了因為老師管教孩子被家長舉報的事情,才出現了熊孩子在公共場合搞破壞,家長卻護短的事情。

另一個極端是孩子是我生的,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得聽我的。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明天和未來,嚴格地控制著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忽視了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存在,不斷積累著孩子對自己的怨恨。

這兩個極端其實導致同一個結果:孩子長大之後不讓我們管,誰也管不了。家長一旦強行管教,孩子不是毀掉自己就是報復家長,很顯然,文中的孩子屬於前一種,他毀掉了自己,也算是對父母的一種報復。孩子現在的問題都是早期教育的結果,並不是一件事情的偶然性。



02孩子的學習習慣應該在入學之初就要培養,不要等孩子大了,一味抱怨孩子學習沒有自覺性,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不能靠天收。

經常聽到一些孩子的家長說孩子不愛學習,寫作業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書寫太差愛玩手機,等等。我很想問的就是孩子在出現問題的最初階段,家長為什麼不及時的糾正呢?壞習慣聽之任之,對於孩子來說已經習以為常了,這時你反過來說孩子的學習習慣太差,難道僅僅是孩子的問題嗎?

同樣是上網課,有的孩子就能夠認真聽課,筆記做的非常詳盡,有的孩子就可能在旁邊偷偷玩遊戲。我們經常抱怨孩子學習沒有自覺性,我們也應該問問自己,我們有培養孩子學習的自覺性嗎?如果僅僅是靠天收,對孩子的行為聽之任之,又怎麼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呢?

03 和孩子發生衝突的時候,家長應該學會示弱,緩解矛盾。

當我們和孩子發生衝突的時候,尤其是孩子接近青春期的年齡,眼看到達孩子崩潰的邊緣,家長一定要先學會示弱。跟孩子是弱不是自己無能的表現,而是暫時緩解矛盾,等孩子情緒平復下來再溝通。用強力壓制住孩子,最終的結果是孩子口不服心不服,對管教孩子沒有一點兒實際的效果。

大人更需要適時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因為我們是成年人,情緒應該比孩子穩定,自制力比孩子強。和孩子硬碰硬的結果,不是一方受傷就是兩敗俱傷,只有達到孩子心理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總結: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龍應臺有一句話說得好:對孩子的陪伴就像食物一樣,是有時效的,過了黃金時期的陪伴就沒有辦法彌補。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細心的陪伴和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成功的教育應該是春風化雨,而不是雷霆大作的。


軒老師談教育


這不是不可避免的一場悲劇!

如果河北省石家莊市明珠花苑小區發生的這起小學生跳樓事件的孩子的父母,早點關注孩子的行為問題,早點和孩子耐心溝通,或許昨天的悲劇就不會到來!

我們還原一下事情發生的經過:教育部為了更好的讓孩子在疫情期間休息不休課,要求各教育機構開展網上授課,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豐富疫情期間孩子的學校和生活。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很多家長就發現上網課對於孩子來說根本就沒有約束力。以至於很多時候,上網課就演變成了家長坐在電視機前替孩子上課,而孩子就好像換了一個角色,充當起了監督家長學習的督察員。

這位跳樓的孩子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演變成了最後跳樓的悲劇結局。

根據孩子媽媽的說法,孩子在上網課的時候,不是打瞌睡,就是找吃的。更會偷偷的拿著爸爸的手機以做作業的名義刷屏手機,還不停的給視頻主播的賬號充錢。

其實, 孩子的父母不是沒有發現孩子的這個舉動,只是一開始的時候,覺得孩子在家無聊,讓他看看手機,刷刷屏沒什麼大不了的。何況,誰家的孩子又不玩手機呢?所以沒當回事。

當他們發現孩子不停地往直播主播的賬戶上充錢的時候,孩子的家長才意識到了問題遠比自己想的要嚴重的多!

於是,一場大戰開始了。家長怒斥孩子,說孩子無法無天,不知道父母賺錢的難處,隨便我別人買單,對孩子不依不饒。孩子不服, 認為是小題大做, 不就刷個屏給別人充個錢嗎?至於嗎?大不了自己以死來謝罪!

雙方各不相讓!火藥味不斷升級。可孩子的家長萬萬沒有想到,孩子竟然會以自己說的以死謝罪而當真跳樓!於是,悲劇發生了!

難道碰到這樣的情況,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就無解了嗎?

不!如果家長在發現孩子剛出現這樣的苗頭時,就和孩子很好地溝通,就和孩子共同的探討,是否會有一個讓孩子和家長都滿意的結局呢?

我說,一定會的!

所以, 發現孩子的出現沉溺於手機這樣的問題時,家長應該這樣做!

1 ,不要害怕孩子玩手機,電子時代,你還靠著老一套嚇唬或者阻攔孩子玩手機, 那是低層次家長做的,會適得其反

不要拿現在的孩子和自己小時候比,要與時俱進。現在的孩子對於事物的敏感性要遠遠高於自己的父母。碰見這樣的問題出現時, 家長要用恰當的方法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沉溺於手機的擔心。話說透了, 孩子自然會理解的。

因為現在孩子們所接受的信息量非常大,而正能量是他們接受的主題體,他們基本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只是有的時候由於和家長的溝通不夠,或者家長一句話不到位,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特別是處在孩子青春發育期的時候,逆反, 是他們心理的標籤。

心理學家教你這樣說:孩子,你刷屏的技術比你老爸強,不如你教教老爸,看老爸還能笨到哪裡?

這樣拋磚引玉可以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然後你藉著距離的拉近,展開話題,讓孩子知道刷屏固然好玩,但是這樣的好玩可以給你帶來什麼結果呢?

要讓孩子想想,如果把這種刷屏的技巧轉變一下,讓它變得有點價值不是更好嗎?

所以,暖心的話,會讓孩子心裡舒服,改變一下自己也就順理成章的結果。

2 ,即使一次溝通失敗, 也不要灰心。家長一定要把溝通當成一道考驗雙方耐心的測試題

處於逆反期的孩子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不管父母怎麼說都不對,唯我獨尊。

碰到這樣的情況,父母們千萬不要著急。你可以通過和孩子關係很好的同學出面告訴孩子,父母對他的所為是如何的擔心?你可以讓孩子最親近的人告訴孩子,父母對於他是一種什麼樣的希望?只要做父母的耐心尋找機會,一定會找到和孩子交流的契機!

我佩服這樣的父母:大事來臨時,總是先替孩子想一下, 為什麼孩子會這樣。也許,角色的互換, 會讓父母明白很多問題。

同時,一次溝通不成,一定不要灰心,一定要把溝通當成一道考驗雙發耐力的測試題。

心理學這樣認為:越是拒絕的心理,就越可能孕育接受的萌芽。因為拒絕的心理已經發現說服自己的理由正開始敲打著自己的心靈。

3 ,不要總是指責孩子。你想過沒有,你在指責孩子的時候,自己做的好嗎?

像石家莊這位跳樓孩子的父母, 你們在教育孩子不要沉溺於手機時,是否想過自己有做出表率呢?不要在你指責孩子的同時,自己正在犯孩子同樣的錯誤,那麼你還指望教育好你的孩子?

我斷言,這位跳樓孩子的父母或許真的沒有做好自己的表率作用,只是到了有這樣的悲劇結果,他們才悔恨交加。

但是,悲劇已經發生了,指責和悔恨都已無濟於事。只是希望所有的家長再遇見孩子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時,吸取教訓,不要讓這種悲劇再次發生!

實際上,中國有句古話就闡明瞭這個問題:上行下效。他的意思就是說父母的表率作用。

教育孩子不只是嘴上說說,很多時候,家長的表率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教育著孩子。忽視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不希望看到的悲劇還會發生!

以上是我個人的思索,如果各位讀者有什麼評論請留下,我們一起進步!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