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收藏:迎來抄底好時機?

紅木傢俱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木材的稀缺性等特點擁有較高的收藏價值,近年來逐漸成為收藏熱點。自古雅士愛收藏,在收藏的道路上,不僅可收穫名貴古玩、奇珍異寶,也能歷練出一份從容的心態。收藏大家人走千川,胸納四海,對於收藏,他們得之泰然,失之超然,皆以平常心看待,其心之靜、其情之雅恰入養生法門,巧得養生妙法。紅木傢俱收藏者如若能摒棄單純贏利的浮躁心態,僅因喜愛而購藏,如此便得養心之道了。

若置身紅木傢俱之中,如輕撫圈椅之蜿蜒流暢,依偎羅漢床之屏,祥和、平緩之心油然而起。常有“人養木,木養人”之說。好的紅木有生命力,與人兩者心心相惜,才能氣運相融。如臥室之紅木傢俱,人常以棉布擦拭,撫摸其表面,使其更易生成包漿,滋潤木質,越養越圓潤;而入夜後,人歇於其中,紅木靈性反哺於人,人的“精氣神”也會越來越充盈。

紅木養生,常為陶冶豁達心。紅木美,美在其材、其型、其藝、其韻,是中華傳統文化歷史的結晶。

紅木傢俱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或儒家文化(如“天圓地方”、“天人合一”),或道家思想(如“上善若水”、“大道至簡”),或工藝美學,或現代人體工程學等,集古典風韻與現代文化於一體。藝術之美,文化之美,可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洗滌心靈,薰染一種大度豁達之心。

紅木收藏,是一種人生的享受,心靈上的禪修。自古文人雅士皆愛收藏,行走百川,胸納四海,得之泰然,失之坦然,皆以平常心看待。如作為收藏大家之王世襄老先生,花畢生精力收集了明清傢俱80件,不論生活如何窘迫,都不願將任何一件單獨賣掉,最後捐給上海博物館收藏。這體現收藏之真正意義,在於對中華傳統文化和文明傳承與弘揚,是一種社會責任感使然。

紅木傢俱收藏正如東晉詩人陶淵明之詠菊詩詞:“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意境,雖身在塵世,而心卻超塵絕俗。古有“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之說。正是這種悠然自得的禪意心境,方為養生之道。

紅木市場上半年市場不堪回首,紅木原料進口料的大批湧入,牽連終端市場價格一降再降,消費市場需求持續不足,導致紅木製品消費表現平平,市場一度處於發展警戒線以下。而近期傳出的消息則讓業內充滿期待。

消息稱,繼緬甸、老撾、柬埔寨之後,越南也宣佈開始嚴查紅木走私,至此東南亞嚴控紅木進出口貿易的國家已達半數。不少業內人士對此表示,多國嚴控可能導致國內紅木價格上揚。於是,抄底論、投資論、轉折論各種觀點興起,普遍認為紅木收藏迎來大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