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父子打地基,意外挖到一隻"豬",全球僅此一隻,無價之寶

農民父子打地基,意外挖到一隻


農民父子打地基,意外挖到一隻

眾所周知,豬是一種大家非常熟悉的牲畜,分為家豬和野豬。雖然有著不同品種,但大多長得耳大、頭長,體胖肥圓。家豬是被人類馴化後野豬的亞種,也是如今人們食用豬肉的主要來源,那麼關於豬的歷史文物,大家瞭解多少呢?

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位於湖南湘潭九華鄉的一戶村民正在家中蓋新房,這位村民名叫朱桂武,是當時桂花村生產隊隊員。

農民父子打地基,意外挖到一隻

為了能早日住進新房,他帶領兒子和當地幾個村民初春即開始動工打地基。隨著地基越挖越深,突然聽到"哐當"一聲響,打破了這個村的寧靜。

原來地基之下埋藏了一隻野豬模樣的龐然大物,雖然鏽跡斑斑,卻栩栩如生,經過一番清洗後發現是一件銅器,讓朱桂武父子和村民驚訝不已。

大家疑惑之餘正愁著如何處理這件銅器,朱桂武的兒子朱伢子想起來這隻銅豬貌似在書本上見過,可能是一件寶貴的歷史文物。這讓桂花村的村民更加興奮不已,沒過多久這個消息便傳開了。很快一位收舊貨的老闆過來找到朱家父子,願意報銷朱家修建新房的一切開支,來收購這件銅器。

農民父子打地基,意外挖到一隻

朱家父子考慮片刻,覺得此事非同一般,還是應當交由政府處理,畢竟如果真的是一件文物,對國家來說也是一個重大發現,一切應以國家利益為重。

朱家父子拒絕了這位老闆後,第二天就冒雨趕著把這件銅器上交給了縣政府,由於沒有專門的文物管理機構,父子倆又不辭辛苦將其送至省博物館。

農民父子打地基,意外挖到一隻

經過考古專家的鑑定,確證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國寶,朱家父子終於放下心來安心返程。之後湖南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開始對這件銅豬進行全面研究,發現它是世界現存唯一以豬為整體形象的商代豬尊。

由於年代久遠,很多歷史文物隨著戰亂或是氣候原因早已失傳,商周時期的文物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這件商朝豬尊非常的珍貴稀有,全球僅此一件,曾多次被故宮博物館借展,聞名世界。

農民父子打地基,意外挖到一隻

那麼為何這件豬尊會出現在朱家父子的新房地基中呢?

當時館內的工作人員經過分析,認為一切並非偶然。商周時期,中原文化早已流入湘潭一代,古人為了舉行祭祀等重大活動,會鑄造很多盛酒器具,豬當時已經是奴隸社會重要的家畜之一,以它為原形來鑄造各種用途的青銅器,是非常合理的,進一步證實了這件商代豬尊的出處。

而朱桂武家的新房剛好面對湘江,地理位置優越,周圍土壤與接近豬尊處的細沙土不一致,更好的保證了豬尊周圍的相對乾燥,這樣即使在多雨潮溼的南方,也能保存大致完好。

農民父子打地基,意外挖到一隻

再來說說這件豬尊本身,重約三十多公斤,頭部和腹部紋理不一,分別為獸面紋和鱗甲紋,全身有多處小孔,古人通過這些小孔向裡面灌注酒水,用以祭祀溝通天地,因此整體看上去非常神聖莊重。

有趣的是豬尊背部的孔蓋上鑄有一鳳鳥,看上去非常富有田園氣息,據說是當時野豬外放的一個象徵。說明商周時期人們就已經掌握了馴化野豬的方法,至今在我國部分農村還能看到這種放養模式。豬尊本身有六處傷疤,表明其被古人多次使用。這件銅豬的鑄造工藝從側面反映了古人的大智慧,能工巧匠精神從遠古便傳承了下來。

農民父子打地基,意外挖到一隻

後期經過專家的反覆研究,他們推測朱家父子新房附近可能還會存在類似的青銅文物,因而在遵循他們的同意後,沿著地基繼續深挖,但最終一無所獲。說明這件銅豬是一隻窯葬品,並非墓葬品。除了這件商代豬尊,浙江餘姚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也曾考古發現過豬骨。豬在甲骨文中寫作"豕",加上一個寶蓋頭就成了"家",寓意家裡養了豬,才算完整。可見豬的歷史悠久,在遠古時期就已經成為了重要的生產力。

如今這件年代久遠的千年銅豬,已經多次參加過世界展覽,除了向世人展示它精美的工匠藝術外,更多的是可以感受到藝術背後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時代變遷。進一步推動了商周時期的文物研究工作,意義非凡。

因此對於朱家父子這種主動上交國家文物的行為,政府部門給他們頒發了榮譽證書和獎金以示表彰,同時贏得了世人的普遍讚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