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懷孕女的得與失

與先生逛街,看到前面一個懷孕婦女,以一個過來人的眼光看去,至少也有六七個月的身孕了。走路已經有些吃力,挺著肚子慢騰騰地走著。按照以往的思維觀式,懷孕的婦女自然是年輕的女人。可這個女人的頭髮卻已經花白。我對先生說,現在年輕人白頭髮的越來越多,這麼年輕就白頭髮了。

她走的慢,我們超過她時,我看了看身邊的女人,不由愣住。不是年輕女人,是一箇中年以上的女人,看年齡至少五十歲以上。原來如此!想來,懷孕不適合染髮,白髮就肆無忌憚地爭相表現。不由引發猜想,這個年齡的女人,卻又懷孕,自然是有她的特殊理由。有了一個孩子,在二胎開放後,堅決地要再生一胎。當然,還有更不好的原因,獨生子女夭折,拼上身體,再生一個。

無論哪個理由,都讓人敬佩。這是一個勇敢的女人,敢逆人生的規律而行,是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和勇氣的。而她,偏與老天爺抗爭,爭取自己做母親的那一份權利。

無論什麼情況下,都有敢於逆人生成長規律而動的人,付出的代價卻不一樣。卻總是有代價的。八十年代的時候,人們都意氣風發,要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奮鬥,要把被浪費掉的時間奪回來。當時有一種說法,每個人將現在的年齡減十,用新的年齡來面對世界、用減去十歲的年齡來奮鬥來工作,以填補荒廢的十年。許多人真的就這樣做了,記得有一名平反右派,忘我地投入到科研中去,要把失去的二十多年時間補上,最終,卻因疲勞過度,倒在工作崗位上。代價是生命的消失。

白髮懷孕女的得與失

2018年1月,北京


最近的事情很多,有一點大家有共識,就是我們的科技發展還不夠先進,有很多高精尖技術我們還不掌握。細究起來,這種現象的出現,自然是有很多原因,大概一本書也寫不完。在我看來,我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七八年後考上大學的這一代人理工科基礎都太薄弱。文科尚好辦,憑著一份愛好,讀一些書,或者一點點書,臨高考前的幾天時間裡,臨時抱佛腳,也能抱上。(我就是其中一員)。但是,理工科就難以抱上,在廣闊的天地裡,在軍營裡、在工廠裡讀幾本文學書有可能,捧著數學、物理算題卻極少極少。所以,我們的理工科人才可謂斷崖式坍塌。長長的十幾年的學習空白,想一下培養把十年空白填滿,是不可能的。加之那時的大學老師專業也荒廢十年,與外界隔絕,學術水平可想而知。那時的學者們學到最高,大多也就經濟學、文學、社會學什麼博士,數學博士、物理學博士卻寥寥無幾,比稀有金屬還稀有。

我的一位中學化學老師,大學讀大一時遭遇變故,被分到農村教書。後來他考研究生,改學經濟學。放棄立刻選擇偏文科,學業都荒廢了。何況那些沒讀過書的呢!

在讀書的年齡做工,做工的年齡讀書,違反人類大腦規律的做法的代價就是難以出來大科學家。近些年,我國的科學大獎獲得者竟然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過去受過系統教育的人。現在正在位的五零、六零後有大成就、大科學家卻很少見。當然,這只是我的想法,或許是錯的。個別人能逆流而上,也能取得很大成就,也是有的。卻是少之又少的。

和朋友聊天,常常說到記憶力減退很厲害,這是人的生長規律,無法抵抗。如果一定要反規律而作,自然要付出代價。那位老年懷孕的女人,要以犧牲自己的一部分健康為代價。

丟掉的歲月丟掉的生命,能找回來,只能是勇敢者。如我們這樣普通的大多數人,只能在時代的漩渦裡沉浮。最好的,就是社會不動盪不不正常,讓每個人都正常的生活、正常地做每個年齡段應該做的事情,對社會好,對每個人也都好。不在該做姥姥、奶奶的年齡去做母親,不在該做老師的年齡去做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