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嗎?

淘盡天下寶貝盡歡顏


資產指的是:

資產是企業、自然人、國家擁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貨幣來計量收支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收入、債權和其他。

資產是會計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與負債、所有者權益共同的構成的會計等式,成為財務會計的基礎。

資產定義應包括兩個要義:

(1)資產的經濟屬性即能夠為企業提供未來經濟利益,這也是資產的本質所在。也就是說,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要成為資產,必須具備能產生經濟利益的能力,這是資產的第一要義。

(2)資產的法律屬性即必須是為企業所控制,也就是說,資產所產生的經濟利益能可靠地流入本企業,為本企業提供服務能力,而不論企業是否對它擁有所有權,這是資產的第二要義。

分類按照不同的標準,資產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按耗用期限的長短,可分為流動資產和長期資產;根據具體形態,長期資產還可以作進一步的分類;按是否有實體形態,可分為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目前,我國會計實務中,綜合盯這幾種分類標準,將資產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等類別。

負債指的是:

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有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負債是企業承擔的,以貨幣計量的在將來需要以資產或勞務償還的債務。它代表著企業償債責任和債權人對資產的求索權。

負債按流動性分類,可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

通俗地講,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的東西。

符合負債定義和負債確認條件的項目,應當列入資產負債表;符合負債定義、但不符合負債確認條件的項目,不應當列入資產負債表。

負債一般按其償還速度或償還時間的長短劃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兩類:

(1)流動負債是指將在1年或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週期內償還的債務,主要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貨款、應付工資、應交稅金、應付利潤、其他應付款、預提費用等。

(2)長期負債是指償還期在1年或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週期以上的債務,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


張言素語


資產和負債,這兩個概念都是會計術語,有什麼區別呢?看兩種情況

1. 假設你有兩張卡,一張是你的工資卡,卡上有10萬。你還有一張信用卡,限額4萬,但是這個月你已經刷爆了。就是說,你這個月欠了銀行4萬。問你的資產是多少?負債是多少?

2. 假設你用10萬買了一輛車,你自己出了6萬,從銀行貸款4萬。問你的資產是多少?負債是多少?

兩個選項,正確的是哪一個呢?

A. 資產6萬,負債4萬 B.資產10萬,負債4萬

首先負債肯定是4萬,這個沒有疑問,因為負債就是顧名思義,你欠銀行的。那資產呢?10萬還是6萬?這可能就是你的問題所在,我們先考慮第1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假設選項A 正確,就是資產是6萬,我再問你,你這6萬是怎麼來的?我想你可能毫不猶豫的說,我有兩張卡,工資卡上有我的工資10萬,我還有一張限額4萬的信用卡,不過這個月已經刷爆了,最後就只剩了6萬。我們來分析你說的這句話,可以拆成兩部分,分別是【工資卡上有我的工資10萬】和【還有一張限額4萬的信用卡,不過這個月已經刷爆了】。把你的這句話簡化成數學公式:最後剩下的6萬=工資卡上的10萬-信用卡刷爆的4萬

用會計術語描述:淨資產6萬=資產10萬-負債4萬

看明白了嗎?再來看一下教材的定義。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入的資源。這個定義中三句話其實就是資產的三個特徵,特徵1【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和特徵2【有企業擁有或控制的】好理解吧,最重要的是最後一個特徵【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入】。所以你看第1種情況,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入的,說人話就是,未來能給你帶來利益的金額是多少?當然是工資卡的10萬了,是不是?因為你將來可以用這10萬買任何東西,就算你用其中的4萬還信用卡,對你來說也是有經濟利益流入的,流入的經濟利益就是你的負債減少4萬,還有如果你不還信用卡,下個月你的這張信用卡就不能用了,這也是經濟利益。所以按照資產的定義和特徵,第1種情況就是資產10萬,而不是6萬。

你說第2種情況,資產、負債分別是多少呢?我猜你肯定答對了,請勇敢留言。


會計考試草稿


資產與負債的關係,這麼說吧,只要能流進你口袋裡的錢,我們就可以大致的認為這是資產,而但凡讓你掏腰包出去的,基本就是負債,我們就用一個家庭的情況來講解什麼是資產與負債,同時也解釋為什麼有的資產本質上是負債的情況。   

舉例:家裡有100萬流動資產,有固定資產200萬,但是,這其中包含了幾十萬的貸款。   

原則上,他的資產就是100+200=300萬,這是他的總資產。其中,貸款有70萬,包含了80萬的房貸,10萬的車貸,這就是負債,所以,330-70=260萬,只有等他把這80萬的貸款還清了,他的資產才是330萬。於是我們發現總資產裡邊,既包含了資產,也包含了負債,這個資產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淨資產,也就是250萬,在還貸款的過程中,你需要每個月從你的腰包裡掏錢出去,這就是負債。

所以為什麼有的資產本質是負債我們也能很好的理解了,就比如說你按揭買的房子,假設這套房子2萬/平,作價200萬,你首付了50萬,假設按揭20年的話,按現在5.85%左右的貸款利率計算,那麼你未來20年總共需要還的錢是254.8萬,其中有104.8萬都是利息,那麼加上你首付的50萬,這套房子在未來不計算通脹的情況下,也需要304.8萬才能收回成本。   

換言之,假設你手上的淨資產還有20萬,那麼你的總資產就應該是20+304.8=324.8萬,而其中還有254.8萬是負債,然而事實上這套房子的現價只是200萬而已。   

所以,我們一直在強調說按揭的房子是負債,但很多普通人只要買了房,就認為那是自己的資產,事實並非如此,這就是為什麼有的資產本質是負債了,看到這裡應該很明瞭了吧


瞄咖生活


我是財務專業畢業的,我從我的角度來回答下:

一、資產的概念

資產是指由企業過去經營交易或各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也可以理解為任何公司、機構和個人擁有的任何具有商業或交換價值的東西。資產的分類很多,如流動資產、固定資產、有形資產、無形資產、不動產等。

二、負債的概念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就是資產負債表整個負債那部分。負債實質上是企業在一定時期之後必須償還的經濟債務,其償還期或具體金額在它們發生或成立之時就已由合同、法規所規定與制約,是企業必須履行的一種義務。

三、資產負債表

資產金額總計=負債金額合計+股東權益金額合計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情況的會計報表,是企業經營活動的靜態體現,根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一平衡公式,依照一定的分類標準和一定的次序,將某一特定日期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具體項目予以適當的排列編制而成。它表明權益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擁有或控制的經濟資源、所承擔的現有義務和所有者對淨資產的要求權。就報表基本組成而言,資產負債表主要包含了報表左邊算式的資產部分,與右邊算式的負債與股東權益部分。而作業前端,如果完全依照會計原則記載,並經由正確的分錄或轉帳試算過程後,必然會使資產負債表的左右邊算式的總金額完全相同。而這個算式終其言就是資產金額總計=負債金額合計+股東權益金額合計。

四、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

資產負債率又稱舉債經營比率,它是用以衡量企業利用債權人提供資金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以及反映債權人發放貸款的安全程度的指標,通過將企業的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相比較得出,反映在企業全部資產中屬於負債比率。

五、分類

資產的分類很多,如流動資產、固定資產、應收賬款、無形資產等。資產的分類也很多,比如流動負債、應付賬款、應付股利等。

六、生活中的應用

舉個簡單的例子,買了個房子,500萬,其中200貸款。有些人可能說我身價500萬資產,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是擁有資產500萬,負債200萬,所有者權益300萬。

希望我的回覆對你有幫助。



十一哥挑燈看劍


很有意思的問題,之前我的讀過的一本書《富爸爸,窮爸爸》會給你一個很好的答案。

裡有一個很好的觀點說,如果這些東西,能夠不斷的往你的口袋裡放錢,不斷為你帶來收入,那它才是資產資產!

就像金鵝下蛋一樣,只要金鵝在,就會不停下蛋,下的蛋換成飼料給金鵝,那麼金鵝就會越來越肥,下更多的蛋。而負債則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的東西。

舉兩個例子:第一個案例是汽車,很棒的資產。

我的一個朋友,是家公司營銷部門的業務員,他工作努力,很有營銷天賦,自來熟的性格讓大家都很喜歡他,喜歡拜訪客戶,與客戶聊天。

這個人平時的生活比較節儉,工作兩年,有了10萬的儲蓄,這工作後的第一個十萬。如果是你有了這第一筆存款會做什麼呢?

他選擇買了輛福特入門級的車。

這輛車給他的工作帶來了一些積極的變化,主要是工作效率提高了,活動半徑變大了,成了工作上很重要的一個助力。

一個比較明顯的跡象,有車後的他,外出拜訪客戶的效率非常高,是過去跑客戶數的三倍。而公司領導也開始安排一些更重要的工作給他。

營銷部業務員的收入與業績直接相關,業績又與有效工作量有關自然,有天分又肯幹的他,收入相交其他同事上升更快些,工作成績也更突出,前些時候被公司領導提升,做了營銷經理。

對這位朋友來說,這輛車是工作的助力,改善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自己的有效工作量,最終這些又反過來體現到自己收入的提高上。

所以,車是他重要的資產,是自己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飯碗,如果哪天手頭缺錢,這車不該成為最優先考慮去變賣的東西。

不僅對這位朋友是這樣,對於大部分企業也是這樣,車往往是公司運營的一部分,貨物運輸,人員接送,能夠帶來經濟效益,增加收入或降低支出,所以說它是資產。

第二個同樣是買車的案例:

我有個表妹小J,17年11月結婚。原本她老公有臺奧迪,後來婆家又給買了一輛50萬的奔馳,這樣家裡就有了兩臺車了。

然而,她和她老公都是在自家公司上班,平時代步根本用不上兩輛車,也就偶爾會出去自駕遊、週末出去玩的時候開下。

養護費,維修費,停車費,保險費,總的來說,這第二輛車對她家而言,增加了非必要的生活支出,減少了淨現金流。

小J總是抱怨錢不夠花,存不下錢,但奇怪的是他們一直沒有考慮處理掉一輛車,可能因為買車的錢不少,當二手車賣了很心疼吧。

那麼,這量車是“資產”麼?

再來到我們現實中常見的另一個問題上,你覺得貸款買的自住房子是資產麼?

以上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覺得不錯幫忙點個贊,轉發下哈~[祈禱]





拆書解惑


資產和負債,都是會計語言,資產意為可以用貨幣計量的“可用資源”,負債是資產的一部分未來會流出可能使資產減少的“可用資源”。

資產有兩個特徵:第一是能用貨幣進行計量,對企業來講,你的設備是固定資產,你的專利是無形資產,你收購的企業高出實際價值部分是商譽,你的在建工程也屬於資產等等諸如此類,一切可用貨幣計量的,但是管理者的腦子裡管理才能,才華能值多少錢呢?有人認為是無價的,不管怎麼樣,都無法用貨幣進行明確地表達,那麼這就不能計入資產。資產的第二個特徵則是“資源性”,意思就是可用,可以被有效利用,通過對資產的打理和經營,未來可以帶來收入,比如企業的垃圾廢棄物雖然也是屬於企業的,但它就不能計入資產。

負債,是資產的一部分,也就是說負債天生具有以上的兩個特點,可以用貨幣量化和可利用。除此以外,負債具有單獨的一個特徵,是未來會流出從而使得企業資源減少。資產包含了負債。按照普通老百姓理解,負債就是你欠別人的錢。體現在企業身上就是,在商業流通中,你的對別人的賒賬,別個給你的預付款,在投融資中,你發行的債券、向銀行獲得的貸款都稱之為負債。簡而言之,未來要還的,還了會使得企業資產減少的,就是負債。

補充一下,會計恆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資產的另外一塊是所有者權益,前面我們說了負債是借的,將來要還的,那麼所有者權益就是自己的,將來不用還的資產。簡單例子:一家企業成立,老闆出資100塊,向銀行借了100塊用於購貨,總資產就是200塊,所有者權益和負債分別都是100塊。

講聽得懂的,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請點“關注”。


財經龔少


說到資產和負責的問題,有人會說這還不簡單,房子,車之類是資產,貸款是負責,其實這裡面有好多人都有誤區!

第一 資產方面,肯定就是硬性的財力條件,房產,銀行存款,企業廠房設備,車這都屬於資產。

第二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保險意識有所增加,有好多成功人士,投保金額可達到百萬甚至更多!保險不但起到了保險功能,還起到了了傳承的效果!

第三 負責方面,顧名思義就是銀行貸款,其實貸款也分好多類,比如房信用貸款,房抵押貸款,車信用貸款,保單信用貸款,還有當地撫農撫商的信用貸款,都都屬於負責,唯一一個在銀行不算負責的就是,房子按揭貸款,不僅不算負責還算財力證明!




無名小靜


作為一名正在複習會計學的人員,希望我的解答能夠幫助到你。《會計學》課本中關於資產與負債定義,作如下解釋:

一、資產

1.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特徵:(1)資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

   (2)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即指資產直接或者間接導致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企業的潛力。這種潛力可以來自企業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也可以是非日常活動。  

【注意】盤虧的、毀損的資產等預期無法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3)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包括購買、生產、建造行為等。只有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才能產生資產,企業預期在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不形成資產。

  【注意】將一項資源確認為資產,需要符合資產的定義,但還應同時滿足資產的確認條件。  

2.確認條件 

(1)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假設A企業賒銷一批商品給B企業,那麼對於該貨款A企業應確認為應收賬款,屬於A企業的資產:①該賒銷行為已經發生,是由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②該應收款項屬於企業的一項債權,是A企業擁有的;③在賒銷發生時,A企業認為B企業能夠歸還貨款,因此該應收賬款在未來能夠給A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假設B企業破產,A企業有足夠證據表明該款項不能收回,那麼不能滿足“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的條件,因此該應收款項不能確認為A企業的資產。  

(2)該資源的成本或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二、負債  

1.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特徵:

(1)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  

(2)負債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形式:①以現金或實物資產償還;②提供勞務;③部分資產和勞務;④負債轉資本。

  (3)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將一項現時義務確認為負債,需要符合負債的定義,但還應同時滿足負債的確認條件。   

2.確認條件  

(1)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   

(2)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希望我的解答能夠幫助到你。歡迎評論。(伍度飛絮)


伍度飛絮


首先我來說一下什麼是資產:

資產就是不需要你做任何事就能給你帶來現金流的,或者是在未來的某一段時間內,能給你帶來穩定的現金流或者變現的東西。

而負債呢,就是需要從你的口袋裡把錢拿出來又沒有任何收益的就是負債。

這兩個概念其實很簡單,但是大多數人往往都混淆了。

舉個例子比如一套房子他到底是資產還是負債呢?如果他是剛需自己住,那就是負債,如果你能通過他出租而且房租大於房貸的話,那就是資產,相反,如果房租少於房貸的話,就是負債。

那麼一輛車,它到底是資產還是負債呢?如果你每天都放在家裡,那當然是負債了,如果他他能為你的工作帶來收更多的收入,那就是資產。

以上兩項都是屬於有形資產,那麼其實也有一些無形資產,比如專利,還有就是出版書籍,這些都是屬於無形資產。

擁有資產就是在錢生錢的基礎上產生正向現金流。

還有一部分是中產階級,他們雖然實現了購買自由,但是還不是真正的財富自由,真正的財富自由是不用勞動,資產和投資都能給你帶來正向的現金流。

嗯嗯嗯嗯嗯,真正賺錢的就是處於金字塔的那頂端,所謂的二八定律,說的就是這樣就個。80%金錢掌握在20%的人手上,而另外那80%的人再賺那20%的錢。那麼那些20%的人是為什麼能掌握80%的金錢呢?那是因為他們在賺到錢的,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如何在利用這些錢再賺更多的錢。

想要實現財務自由,無論什麼人都要做到增加資產,減少負債;那麼我們首先就要先認清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然後再擁有一份正確的理財觀念,才能真正的走向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逍遙9江


資產負債定義

資產與負債是會計上的用語,在會計上資產的定義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負債的定義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而在我們的生活中資產與負債往往是互相轉化的,當我們沒有資產時就需要借入資金,這個時候我們的負債就會增加,同時我們的資產也會等額增加。

而企業之所以能夠掙更多的錢,就在於企業掌握了更多的資源,可以借入更多的資金,同時企業也可以將企業擁有的資金通過一種經營模式,去將之轉化為更多的資金,這就是資金週轉的效率,而我們普通人則只能將已經擁有的資金通過銀行存款、購買理財等方式,去享有其中的利息收益,因為作為我們缺乏將資金更高效去轉化的途徑,所以我們個人的前會越來越少,因為我們掙的錢可能已經少於我們短期需要支付的金額,這個時候我們個人就會面臨破產的風險。

企業與個人的破產

相較於企業來說國家給予了企業破產的可能,而如果我們個人要是也允許破產的話,我想我們現實中會少很多因為債務而被逼喪失生命的事情發生,但是社會需要規則,同樣我們每個人也需要規範自己,不要讓自己破產,因為就現在的法律來說還沒有規定可以允許個人破產,雖然此前有對個人破產法與企業破產法同時立法的提議,但是在2004年6月全國人大正式審議新破產法時,並未有將個人破產的內容列入其中,這也是我們現實情況的不允許,因為就目前來說國家對於我們每個人的資產擁有情況,其實任然無法做到全面掌握,這也是當時沒有將個人破產法列入其中的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