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戶,關於蜂種選擇,你真的做對了嗎?

戰疫情 促生產,百名專家在行動 | @養蜂戶,關於蜂種選擇,你真的做對了嗎?

在蜜蜂養殖生產中,蜂種選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不同蜂種有著不同的生產性狀。針對蜂種選擇問題,近日,陝西省蜂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榆林市草原工作站站長劉新宇,對養蜂戶提出以下建議。

認識蜂種

目前,我國養蜂戶所飼養的蜂種,不外乎東方蜜蜂和西方蜜蜂,蜂農俗稱土蜂和洋蜂。養蜂戶應根據自己的飼養地點、飼養方式等因素決定飼養品種,一般情況下,在山區定地養蜂,較適宜養殖中蜂;轉地規模飼養戶,適宜飼養西方蜜蜂,但也有定地飼養西方蜜蜂和小轉地飼養中蜂情況,不管何種飼養方式都要因地制宜。

戰疫情 促生產,百名專家在行動 | @養蜂戶,關於蜂種選擇,你真的做對了嗎?

1、中華蜜蜂簡稱中蜂,是東方蜜蜂分佈在中國的亞種,分佈範圍廣,類型較多,如北方中蜂、阿壩中蜂、海南中蜂等,一般分佈在高海拔、高緯度地帶中蜂體色偏、體格較大;分佈在低緯度地帶的中蜂體色偏黃,中蜂相對西方蜜蜂嗅覺靈敏、飛行敏捷,善於利用零星蜜源、不採樹膠、抗蟎力強,但也存在分蜂性較強、易飛逃、抗巢蟲力弱、易感染囊狀幼蟲病和歐洲幼蟲病。中蜂是我國土生土長的蜂種,對各地的氣候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我國植物長期協同進化,其生態功能是其它蜂種不可替代的。

2、西方蜜蜂,一般分為歐洲類型(歐洲黑蜂、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高加索蜂、喀爾巴阡蜂、克里米亞蜂、馬其頓蜂等)、非洲類型(突尼斯蜜蜂、海角蜜蜂、塞內加爾蜜蜂、東非蜜蜂、埃及蜜蜂等)和中東類型(塞浦路斯蜂、敘利亞蜂、安納托利亞蜂、波斯蜂等),而我國養蜂生產中所飼養的大部分為西方蜜蜂歐洲類型,也有喀爾巴阡蜂和東北黑蜂,還有部分蜂農專注生產漿蜂。

(1)意大利蜂。原產於地中海地區,是我國最早引進飼養且飼養最普及的蜜蜂品種,同時意大利蜂在世界各地長期飼養也產生了不同的地理亞種,如美意、澳意等,原產地體色為黃色,工蜂腹板黃色,第二至第四節腹節背板前緣有黃色環帶,體長12~14毫米,蜂王產卵力強,工蜂分泌蜂王漿多,哺育力強,分蜂性弱,能維持強群,善於採集持續時間長的大蜜源。

(2)卡尼鄂拉蜂。原產於巴爾幹半島北部多瑙河流域,在我國雜交應用,體格大小和體型與意大利蜂相似,腹板黑色,體表絨毛灰色,分蜂性強,蜂王產卵力較弱,不易維持強群,節約飼料。同時,也存在性情較溫馴,定向力強,不易迷巢,抗幼蟲病能力強等特性。還有卡尼鄂拉蜂採集力強於意大利蜂,善於利用零星蜜源,是生產蜂蜜中較為理想蜂種。

戰疫情 促生產,百名專家在行動 | @養蜂戶,關於蜂種選擇,你真的做對了嗎?

(3)喀爾巴阡蜂。形態和生物學特性與卡尼鄂拉蜂相似,但腹部較卡尼鄂拉蜂細。喀爾巴阡蜂比卡尼鄂拉蜂更溫馴,越冬性能更強,更節省飼料。

(4)高加索蜂。原產於高加索和外高加索山區,氣候溫和,冬季不太寒冷,春季蜜源植物豐富,夏季較熱,無霜期較長,繁殖力強,性情溫順,採集力強,喜愛採膠 。

(5)歐洲黑蜂。原產於西歐至東歐的北部,易受光驚慌,性情不夠溫順,春季生產較慢,雜交後的後代性格兇暴,易感染幼蟲病和遭受蠟螟為害。但越冬性能好,採集力強,節省飼料。

(6)東北黑蜂。主要分佈在黑龍江饒河一帶,是原蘇聯遠東黑蜂和卡尼鄂拉蜂的過渡類型,還混有高加索蜂和意大利蜂的血統,是在閉鎖的自然環境裡,通過自然選擇與人工培育的優良蜂種,腹節背板黑色,絨毛灰色,蜂王產卵力強,春季生產快,採集力強,耐低溫,性情溫和,抗病抗逆性強。

(7)漿蜂。是我國養蜂戶在蜂群中選擇產漿性能較好的群體,再通過反覆選育而培育出來的王漿高產品種。

蜂種選擇

1、品種選擇。對中蜂的選擇,一般建議飼養戶儘可能選擇本地中蜂,一是本地中蜂對當地自然條件較為適應,也能和蜜源植物長期協同進化;二是避免跨地區引種帶來的各種問題,特別是避免疾病的傳播。

戰疫情 促生產,百名專家在行動 | @養蜂戶,關於蜂種選擇,你真的做對了嗎?

2、西方蜜蜂品種選擇。西方蜜蜂生產中一般採用雜交蜂群,對於雜交優勢的利用,國內外已做了大量的試驗,也選出了不少優秀的雜交組合,如徐祖蔭等在貴州通過試驗比較,得出東北黑蜂與漿蜂品種表現較好,適於我國南方推廣;霍增亮等通過對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高加索蜂等蜂種進行雜交組合試驗, 得出意大利蜂與卡尼鄂拉蜂及高加索蜂雜交種均表現出明顯高於意大利蜂的生產性能。但當前大多數養蜂戶採用引進蜂王或本場擇優育王,利用雜交工蜂用於生產,由於對選擇的父本和母本性能不是很清楚,加之交配隔離條件差,所以出現蜂群之間差異性大、優良性狀表現不穩定等情況。為此對養蜂戶提出以下建議。

(1)以採蜜為主的轉地蜂場宜選擇意大利蜂與卡尼鄂拉蜂,或喀爾巴阡蜂、高加索蜂雜交組合,一般以意大利蜂作母本,有利於繁殖;

(2)以採蜜與取漿為主蜂場,應加入漿蜂血統或飼養漿蜂;

(3)北方定地飼養戶不宜飼養純意大利蜂,宜飼養喀爾巴阡蜂為主的雜交組合或東北黑蜂。北方寒冷地區宜引進抗寒蜂種,如卡蜂、松丹1號等。

引進品種應注意的問題

(1)根據地域條件與生產目的合理引種,任何一個品種的蜜蜂都有其優點和缺點。蜂種的表現與飼養地的氣候、蜜源及管理方法密切相關,所有養蜂者儘可能引進適合自己的蜂種。

(2)對新引進品種要認真觀察養護,不宜立即取代原飼養品種,要經過一定的飼養週期,觀察是否適應當地氣候、蜜源條件,然後再作取捨,這樣才能保證引種效果。

(3)定期有計劃換種。生產場一般每年換蜂王1~2次,定期換種以防止近親交配導致雜種優勢退化。同時,良種蜂王應精心飼養,保證蜜粉飼料充足。

(4)注重區域協作。由於蜜蜂交配飛翔半徑較大,區域內蜂農應加強合作,制定統一換種計劃,既有利於提高引種效果,又能降低引種成本。


個人簡介

劉新宇,陝西省蜂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榆林市草原工作站站長,長期從事中華蜜蜂保護利用、授粉昆蟲、草原保護與建設等方面工作。編著《熊蜂的人工繁育與授粉應用》《中蜂保護與高效養殖》等書籍,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