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中的露天电影


那些年中的露天电影


在我们刚刚知道电影时,电影确确实实大多是革命样版戏,那会儿叫革命现代京剧,我们当时对咿咿呀呀的唱腔,当然不大听得懂,也不怎么喜欢听,但是却对那些演员们的跳跃、走路等动作特别钦佩,以致于后来好长时间中,我都以为过去的革命先烈们,他们的行军打仗,就是那样的动作步伐。


那时候,有一部抗美援朝的片子,叫《奇袭白虎团》,也是舞台剧,里面的主要英雄人物叫严伟才。看了电影后,我们都常常把自个儿当作严伟才,嘴里叮叮咕儿咕儿地哼哼着,做着严伟才的各种英武动作,觉得特别爽,特别豪气冲天。


那会儿的县影剧院里,似乎每天晚上放映电影,不过,是收票的,一场电影一毛五,在那会儿来说,却也不便宜。我们最热衷,最欣喜若狂,奔走相告的是公映电影,也就是场地里放映不要钱的电影,那是不管在五六里外的县城,还是在周围十里八村,只要听到有公映电影,呼啦啦,村里就会男女老少去一大帮,看完后,半晚上又说说笑笑,比比划划着返回来。


那些年中的露天电影


那时候,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公社的放映员带着放映器具,到各个村子轮流演出,人们先是相约着去别处看,轮到自己村子时,队里派人拉着架子车,从上一个村子去接,而很多的孩子自发跑到半路上去迎接,帮大人拉车,个热情似火,全村人把放映员当神一样招待着。晚上放电影,晚饭都吃不及,就想着占地方。


在每次放电影主片子前,必定有一些“加映”的短片,都是一些新闻片,纪录片类的,我记得有大寨大队的,也有一些养猪养羊的。加映完了,才是正式的故事片,每部电影四到五盘片子。放完一个片子,先捏亮放映机顶部的灯泡,取下旧片子,套上新片子,放映员扯过来塞过去地操作着,看着他将很长的一些胶带扯过去缠到空盘上,我常常担心将一些“电影”缠掉了,缠好后灭灯,继续放映,却欣喜地发现故事情节接上了,白让我虚惊一场。


有一部朝鲜电影——《卖花姑娘》,从开始放映,银幕上就是哭,电影场上也是哭,而我却忘记了里面的内容。后来有一部《闪闪的红星》也一样,放映时,当冬子妈被敌人放火焚烧时,几乎场下所有的妇女都哭了,电影场上是一片唏嘘抽咽声。


那会儿,我们最爱玩的游戏,首先就是“演电影”,也就是分角色再现电影情节,常常为谁演好人,谁演坏人,而角逐争吵一番,因为谁都想当“好人”,而不愿意做“坏蛋”嘛!


电影《地道战》是我们小时候那会儿,最爱看的电影之一,虽然是一个战争教学片,但后来细细品味,感觉比那会儿的有些电影要好一点,最起码来说,比较真实一些。那会儿的有些电影上,好人是越战越勇,敌人却像木偶,像树桩茬头一般,根本就禁不住打嘛!当然那些电影比起后来神乎其神的抗日神剧,还是逊色了很多,其实也不能相提并论,同日而语,抗日神剧纯粹是把观众当弱智对待,什么不用刀枪而用拳脚打人啦,徒手手撕鬼子啦,其实是典型的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嘛!


多少年过去了,我在教授小学语文时,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冀中的地道战》,写的是冀中平原上保留得最好的一个地道,看着全村四通八达,犹如村道巷尾的地下通道,有谁会不惊心动魄,哪个人会不肃然起敬呢?如果不是想这样的办法,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坚决作斗争,哪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如果抗日军民个个都像抗日神剧中的演员,那动这样大的干戈,修这样宏大阵势的地道,是为了闹着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