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法學專家向社會發布“抗擊疫情、恢復生產”階段性研究成果


北大法學專家向社會發布“抗擊疫情、恢復生產”階段性研究成果

在全國抗擊疫情、恢復生產的戰鬥中,北大法學專家不僅持續向國家和北京市提交智庫建議,同時,也非常重視向社會發布階段性的研究成果。1月下旬以來,北大法學專家積極利用新媒體及時、廣泛向社會發布階段性研究成果,發出北大的聲音。


慈善法專家金錦萍老師發佈7篇:“如何理解審計機構對於社會捐贈資金的審計”“關於呼籲善待運送捐贈物資的卡車司機,確保物資運力的建議書”“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慈善組織的變與不變”“口罩之外,慈善組織還該提供些什麼”“如何解讀民政部的社會捐贈歸集政策”“繞開紅會的捐贈將被查處?誤讀也!”“如何理解武漢市慈善總會27億元善款上繳財政”,其中,呼籲善待卡車司機的建議被“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文章所關注。


電子商務法專家薛軍老師發佈6篇“抗擊疫情,但絕不能忽視其他病患者面臨的‘斷藥’問題!”“電子商務企業在抗擊疫情關鍵時刻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建議國家緊急授權調用阿里、京東、順豐等電商物流企業從事救災工作”“控制人員流動,但切勿切斷電商物流通道”“呼籲武漢政府緊急徵用大量樓堂館所,進行有效醫學隔離”“大疫當前,必須保護好我們的醫護人員”,其中,呼籲保護醫務人員、重視其他病患“斷藥”問題的2篇文章被中國醫師協會報紙《醫師報》全文轉發。


行政法專家沈巋老師發佈4篇“大疫之下善待每一個人的基本權利”“大理‘徵用’口罩引發的修法問題”“傳染病防控信息空間的法律保護”“傳染病防控信息發佈的法律檢討”。


同時,民商法專家葛雲松老師發佈“民政部對慈善組織所募款物的限制應撤銷”,刑法專家車浩老師發佈“疫情隔離的場所、對象和方式”,商法專家陳若英老師發佈“建議引入企業外包,解防疫物資短缺之急”,憲法專家王磊老師發佈“防疫誤用了‘徵用’和‘調用’並建議全國人大審查相關立法”,經濟法專家肖江平老師發佈“暢通物流、合理執法,是疫情當前保供穩價的關鍵”,行政法專家王錫鋅老師發佈“應急處置措施須守住法治底線”、“十堰張灣‘戰時管制’非準確法律稱謂”等等。


北大法學專家筆耕不輟,更多智庫新作、力作正在撰寫和發佈中。北大法學院主頁的“關注”欄目持續轉發系列研究成果、發出北大的聲音,增進北大法學智庫研究的社會傳播度和影響力。


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賬號的觀點與看法。

免責聲明:文字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北大法學專家向社會發布“抗擊疫情、恢復生產”階段性研究成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