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喂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更精彩

我們中國民間流傳的俗話很多,有些聽上去雖然並不太文雅,但話糙理不糙,都是為人處世的真理,是老百姓長期以來積累的經驗之談。

很多俗話都是上下兩句,前面一句往往就事論事,說的都是人們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情,以方便大家理解。下面一句就引申出為人處世的道理,期望後人聽到後,能夠引以為戒,少走人生彎路。

俗話說:“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更精彩

比如農村有句俗話說:“餵狗別餵飽”,其實這句只是引子,它的下半句才是精華。我們先聊這一句,下面那一句,或者聊著聊著,大家自己就猜到了。

一般農村裡人家都喜歡養狗,農村養狗跟城市裡不一樣,農村養狗不是養寵物,而是看重狗的忠誠品性,用來看家護院,防備小偷的。農村人養狗,當然不會像城裡人養寵物那樣,照顧的無微不至,天天好吃好喝的供著。但即使這樣,為什麼餵狗還不能餵飽呢?原因大概有三:

一,自古以來,農村都是靠天吃飯,收點糧食不容易,農民自己種地,最能體會其中的艱辛。何況很多時候人都吃不飽飯,哪裡還捨得給狗吃呀!一般都是給些剩飯、泔水,餓不死就得了,有時候一條大狗吃的比人都多,要讓狗吃飽,那是很難做到的。

二,即便家庭比較富裕,也不能把狗喂得太飽,因為狗跟人一樣,吃飽了就容易發胖,就容易犯困,這樣一來,就會影響到看家護院的作用了。

俗話說:“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更精彩

三,讓狗吃太飽了,它就會開始挑食了。大家看現在城裡人養的寵物狗,這不吃那不吃的,還得買香腸買狗糧,真的都快比人吃得好了。農村人可不會這麼慣著狗,有什麼就吃什麼,能吃個半飽就不錯了,這樣它胃口才好,才不會挑食。比如我老家養的小狗,父母每天就是把刷鍋水底下那點稠的餵它,偶爾有剩下的粥了,也是給它留著,一次給一點,不會讓它吃飽。所以我們家的小狗食慾特別好,每次吃飯都跟搶似的,從不挑食,給什麼都吃得很香,像各種水果皮、菜葉子等等,一律來者不拒。就這樣,身體還特別強壯,特別靈活,衚衕裡只要有人路過,有點動靜,它都汪汪叫個不停,母親說有小狗在,每天睡得都特別踏實。

所以說,這狗就不能喂太飽了,要適可而止,恰到好處,否則過猶不及,就失去養狗看門的意義了。

俗話說:“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更精彩

現在回過頭再說這句俗話的下半句,可能很多人已經想到了,那就是——“對人別太好”。

這句話的關鍵,就是一個“太”字。與人為善,助人為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弘揚傳統文化、創建文明社會的基礎。但這句俗語絕對不是和傳統文化相沖突,不是讓我們對人不好,而是別“太”好。因為凡事都有個度,物極必反,做到適當就好。

俗話說:“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在遇到困難時,假如一個陌生人幫助了我們,我們可能會記人家一輩子的好,永遠都忘不了;但父母照顧我們一輩子,這種大恩大德,往往卻熟視無睹,根本感覺不到,甚至遇到不順心的事了,還可能會責怪抱怨父母。這就是人性,也是人之常情。

俗話說:“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更精彩

既然父母子女都是如此,對待外人就更是如此了,更要適可而止,如果人家確實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我們又恰巧遇到了,那就出手相助,雪中送炭。但千萬不要錦上添花,人家本來已經不需要幫助了,你還問長問短獻殷勤,那就不好了。一來,俗話說“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經常主動去幫助人家,人家就會懷疑你是不是在巴結討好人家,是不是有什麼企圖,就算你是好心好意,也不能避免人家起疑心。二來,如果長期幫助一個人,他就會形成習慣性思維,默認你幫他是應當應分的,假如偶爾有一次你不幫了,他就會覺得你對不起他,甚至記恨在心。

俗話說:“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更精彩

所以,做一個老實人,有一顆善良的心,是非常可貴的,但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也要明辨是非。我們大家都熟悉的那兩個寓言故事:《農夫與蛇》、《東郭先生》,就是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人老實、有善心是好事,但一定不能糊塗,不辨是非,也要學會保護自己。做善事要隨緣盡份,不要攀緣,多事不如少事,對人太好了,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對誰都沒好處,記得有句歌詞寫的非常好:“愛有多深,恨就有多濃”,對人好沒錯,但不要太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