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什麼被幾萬人的辛亥革命滅亡,卻滅了幾十萬精兵的太平天國?

光北大世界


提這個問題的人一定不懂歷史,清朝是被辛亥革命推翻的嗎?你硬要這麼說也沒錯。可事實結果就是因為一個人,那就是袁世凱,袁世凱如果幫清朝,那些南方革命黨人完全不夠袁世凱打的,北洋軍比革命軍能打多了,事實就是袁世凱逼迫清朝退位,別說慈禧死了,就算慈禧活著也改變不了什麼,當年中國最能打的就是北洋軍,而北洋軍可不管你清不清庭,他們只聽袁世凱的。袁世凱可不是曾國藩,曾國藩如果根袁世凱一樣,清朝早50多年就完蛋了。


風飄雲散7


時機拿捏的準與不準是關鍵


呲水槍射的遠


首先這個問題不能簡單的對比來看,因為沒有太平天國運動,或許辛亥革命這把火就燒不起來!

辛亥革命的成功,不在於是對清政府造成了多大的軍事壓力,而在於武昌起義一聲槍響,使得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

而其實在八國聯軍時期的東南互保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南方各省的實際掌控權,已經不在清政府手中。

所以面對辛亥革命的爆發,南方各省會選擇相繼獨立,共同宣佈對抗腐朽的清政府!這看似是水到渠成,可背後卻是幾代人的努力!

從太平天國運動開始,朝廷大權和地方大權,基本歸於漢臣之手。以曾國藩和左宗棠為代表的封建儒家勢力,是開啟南方各省自立的第一代人。

他們當時鎮壓了帶著極端宗教教義的太平天國運動,同時又動搖了清政府在南方的基礎,因為戰後是他們的派系官員在維持南方各省。

而後曾國藩和左宗棠,又是第一批同洋人打交道的人,尤其是曾國藩在湖南推進教育,以及提拔了以李鴻章為首的官員。

這讓洋務運動和新式教育,開始逐步在南方蔓延,影響了後邊大量的革命義士!武昌起義的新軍士兵,就大部分接受過新式教育。

而在李鴻章和張之洞二人的經營下,南方基本上已經相當於自治了,清政府調不動南方的錢餉和兵!這在東南互保中,就有很好的體現!

所以正是這一代代人的共同作用,共同推動,使得後邊的辛亥革命,異常的順利!雖說被袁世凱謀取了大總統,可確實是相當順利的一次革命。

即便是他袁世凱,也是當初李鴻章舉薦的人才,算得上是冥冥之中的巧合。但更多的是一種傳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要做!

沒有袁世凱,依舊會出一個張世凱。而辛亥革命就像是一把催化劑,使得南方各省把要做的事情給先做了,十幾個省無比順利的宣告了同清政府脫離。

等到袁世凱逼退清帝之後,辛亥革命也就算是成功了,十分順利的成功了。可能過程中有過艱辛矛盾,可比起其他國家的革命,辛亥革命實在算是最順利!

所以太平天國運動同辛亥革命,不能相對來做比較,只能說太平天國運動,種下了辛亥革命的種子,掘開了埋葬清政府的墳墓!








小司馬遷論史


個人觀點認為清朝被辛亥革命推翻,從清朝自身方面講首先長期的閉關鎖國,夜郎自大導致清朝國力衰弱,人民不滿,其次,清朝八旗軍隊失去戰鬥力,無力再戰,最後清王朝改革立憲失敗,導致人民對清政府徹底失敗。外部因素主要是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新軍擁護革命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

而清軍能夠滅掉太平天國主要清朝啟用漢軍將領,允許漢人武裝團練,清軍軍事實力也不差,加上太平天國內訌,自我消耗導致太平天國失敗。

我們首先看一下清王朝被只有幾萬人的辛亥革命推翻的原因。

一、清王朝長期的閉關鎖國導致清朝國力日衰,百姓不滿。

清王朝從康熙時期一直到鴉片戰爭爆發就一直實行閉關政策,也就是不與外國通商往來,這一政策的實施導致了中國無法吸取西方的科學技術和先進文化,中國慢慢與世界脫軌,這一做法也導致了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落後,而最終清王朝被西方列強不斷侵略,清政府的割地、賠款導致國家綜合國力日衰,百姓生活水平受到影響,這慢慢導致清王朝的根基不穩

二、清朝八旗威風不在,失去戰鬥力,無力與革命黨抗衡。

清朝初期,八旗軍隊驍勇善戰,但是到了後期個個貪圖享樂,吸食鴉片,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尤其是清朝滿八旗唯一能打仗的將領僧格林沁戰死之後,清朝的八旗更沒有了主心骨,八旗子弟更加腐敗墮落,最後到了馬不能騎,弓不能開的地步,這樣的戰鬥力根本無法與革命黨抗衡。

三、清朝後期改革立憲失敗,導致立憲派轉投革命黨,清王朝統治搖搖欲墜。

“戊戌變法”失敗後,清王朝在對抗西方列強中失敗,這也導致了各知識分子提出各種方法拯救國家,分成了立憲派和革命派兩種改革路線,一開始立憲派佔據上風,清朝也頒佈了《欽定立憲大綱》,但清政府組內閣的時候確成立了以慶親王奕匡為首的“皇族內閣”,引發立憲派的強烈不滿和失望,使立憲派轉投革命黨,清王朝的統治危機進一步加深。

四、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新軍擁護革命導致清王朝加速滅亡

當時南方各省宣佈擁護革命的時候,北方各省是支持清王朝的,但是號稱擁有60萬大軍的北洋新軍清政府已使喚不動,袁世凱為了竊取革命果實,為了當中華民國大總統擁護革命,清王朝的唯一與革命黨抗衡的本錢沒有了,這也導致清王朝滅亡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們在看一下清軍戰敗太平天國的因素。

清朝啟用漢人將領,清朝八旗還有戰鬥力,太平天國內訌不斷導致太平天國滅亡

太平軍佔領南京後高層開始墮落,併發生導致太平天國國力大衰的天京事變,東王被殺,北王被處死,翼王石達開帶兵負氣出走,天國的核心將領損失殆盡,雖然後期出現了陳玉成、李秀成這樣的年輕將領,天國也一度中興,但是自身而下的腐敗墮落導致了百姓的不滿,將士的不滿,實力大減,而反觀清政府這邊啟用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還有江南江北清軍大營,加上北方各省穩定,糧餉充足,後期保障也不錯,那麼從實力上講勝利的天平就已經向清朝這邊傾斜,所以清軍打敗號稱幾十萬的太平天國是必然的。

綜上所述:清政府被辛亥革命推翻是歷史的必然,清朝長期的閉關鎖國、清八旗子弟失去戰鬥力、改革立憲失敗、袁世凱擁護革命拋棄清政府都導致了清朝的滅亡。而清軍能夠戰勝實力強大的太平天國,是因為清王朝實力更強大,用漢人將領,允許漢人武裝團練,清軍八旗戰鬥力尚可,而太平天國這邊高層內訌,實力減弱更給了清軍可乘之機,最終太平天國滅亡!


坐看雲起時1218


先進取代落後,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太平天國只不過是比清朝更封建愚昧的政權。所以被滅很正常。


10休息時間


其實當時的清廷已經是名存實亡了。權利已不在愛新覺羅家族皇權手裡,加之世界各地啟蒙思想和革命運動已傳入國內,被壓迫的國人已經清醒不再愚昧無知。正所謂大勢所趨,順應天道。辛亥革命就是壓垮清廷的最後一根稻草。[酷拽][酷拽][酷拽]


用戶9273287396066


大清得國不正,偶然因素得勢又沒那德行管好,野人奴隸的一套來歷史倒車,一遇到真的歷史潮流,瞬間土崩瓦解,沒誰有留戀!


滄瀾釣客z


強弓之未!


天方夜覃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稻草輕飄,駱駝無力,套句古話亡六國者非秦,乃六國也,亡秦者非劉邦也,乃是秦也


晴朗130612887


少荃經史屋,不一樣的讀史角度。

從咸豐皇帝登基(1851年)到宣統皇帝退位(1912年),晚清這62年間的歷史,完全可以看成是一場“擂臺挑戰賽”。晚清朝廷要“衛冕”他的封建統治地位,而各“挑戰者”諸如天平天國、帝國列強、以及最後的辛亥革命輪番登臺,勢要推翻清朝的統治。而這一場場比賽勝負的關鍵,並不取決於決鬥雙方,而是“應援隊伍的站隊與支持”。

很明顯,“應援隊伍”指的就是漢人勢力。

太平天國,一個將所有人都推向對方的畸形政權

無根之木終將枯萎,無源之水終將枯竭。由底層農民發起的意在推翻清廷統治的龐大勢力,卻有著十分嚴重的排外思想。太平天國起義之初就是以宗教信仰為藍本建立起來的,而他的“上帝天父論”完全同西方基督思想背離。同時為了保證其至高無上的權威,太平天國排斥一切“本土思想”,燒砸孔廟道觀;擯棄社會傳統綱常,百姓無私產,夫妻不相望。這樣的統治方式,不僅讓大眾百姓望而卻步,還讓遵從儒學治世的才子摒棄唾罵,甚至讓西方洋人都不可思議敬而遠之。

因此,站在挑戰臺上的太平天國,不僅得不到任何一方勢力的支持,還將所有人都推向了清政府一邊。儘管其聲勢龐大,精兵數幾十萬,但也僅僅是一時的。而後期內部發生分裂,“天京事變”勢力驟衰;反觀清政府一邊,則將“應援隊伍”中的漢人官員拉到臺前。曾國藩、駱炳章、胡林翼、李鴻章,左宗棠等實力漢臣,開始加入到對抗。天平天國在自身內部矛盾和外部勢力崛起的情況下,無奈倒在了挑戰臺上。

太平天國,更像是為晚清的漢人勢力做了一件大大的“嫁衣”。自此漢族權貴以能決定勝負走向的姿態,站在了挑戰臺的旁邊。(太平天國更多敗在了自身無法調和的矛盾中)

“超級節點”——東南互保

從太平天國失敗,到甲午戰爭結束的這段時間裡,漢族權貴一直都站在清廷統治層的一方。儘管表面上沒有發生大的危機,但其背後的矛盾卻在醞釀當中,因為洋務運動、通商貿易、先進思想等的不斷進行,最終將矛盾都聚焦到了統治核心上。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徹底讓矛盾釋放,也促成了一個“超級節點”。

“東南互保”其實是一個標誌,標誌著漢族權臣不再為晚清統治層肆意妄為的行為而買單。

這場挑戰賽的雙方成了清廷統治核心和八國聯軍,清廷的“應援隊伍”變成了義和團,而漢族權臣則選擇“中立”。

最後,這場擂臺賽以清廷統治者失敗告終,義和團被消滅。這個事件之所被稱為“超級節點”,是因為清廷的統治在實質上,已經不能指揮南方各省的漢族權貴了,清廷的統治從此刻起已經名存實亡,只剩一張名義上的“窗戶紙”了,而捅破它的標誌,就是辛亥革命。

輕輕一點,天火燎原

當辛亥革命走上挑戰臺後,它所持攜的綱領、主義、精神都是完全符合當下時代進步潮流的,它不同於太平天國,它將農民、學生、商人、工人等各個階層的利益涵蓋其中,它拉攏到了除封建統治階級外的幾乎所有人作為“應援隊伍”。這個力量不是單單的幾萬部隊,幾萬武器所比擬的,它擁有了幾乎整個社會力量來做為生力軍。這個號召力是令漢人權貴階層都忌憚謹慎的,而作為當時北洋軍閥頭目的袁世凱,也放棄中立開始靠近辛亥革命一方。自此全國出現了紛紛脫離清王朝統治的局面,清政府大勢已去,統治就此覆滅。

總結

縱觀晚清62年曆史,既可以看成是漢人從崛起到發展,再到抗衡清廷而後一呼百應的歷史,也可以看做是封建統治制度被西方科學先進制度一步步蠶食取代的過程。人總要進步,社會總要變化,制度總要革新,晚清作為封建統治的最後一塊陣地,有它的歷史悲劇性,當年的強大並不代表現在的強盛,持盈保泰是當權者,甚至每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