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的琴》:一波三折的造琴背後,是體悟人生至簡的真諦

說到小品,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趙本山、宋丹丹、趙麗蓉等一批優秀的小品演員,在舞臺上他們用嬉笑怒罵的表演形式,為觀眾帶來了歡樂。

然而,每一個成功小品背後除了演員的精彩表演外,一個好的劇本更是功不可沒。

相比於小品劇本的短小,電影劇本從故事情節到敘述手法都有著完全不同的表現方式,但卻有這樣一個人,完成了從小品編劇到第六代文藝片電影導演的成功轉型。

這個人就是張猛。他曾與趙本山合作的小品《功夫》和《說事》在春晚上獲得了觀眾的好評,然而他卻沒有止步於此,毫不猶豫地扎進了自己的“電影夢”。


《鋼的琴》:一波三折的造琴背後,是體悟人生至簡的真諦

由張猛自編自導的第二部電影《鋼的琴》成功奠定了他在電影圈中的地位。

2011年《鋼的琴》以絕對黑馬的姿態橫掃更大獎項,不僅獲得了東京電影節最佳影片的提名,男主角王千源憑藉此片還獲得了東京電影節的最佳男主角,電影同時入圍多個獎項衝擊金馬獎和金雞獎。

不得不說,電影《鋼的琴》的成功與導演張猛早期的小品編劇經歷分不開。

《鋼的琴》以90年代初的東北小縣城為背景,以東北人身上特有的質樸和幽默為元素,運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展現了小人物的悲喜人生。

電影講述了下崗職工陳桂林為了取得女兒小云的撫養權,在一群“狐朋狗友”的幫助下,自己動手製作一臺純鋼鋼琴的故事。

很多觀眾都給予這部電影高度的評價,有人在電影中看到了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有人在電影中看到了成年人的孤獨和掙扎,然而,我卻在電影中看到了導演借陳桂林製作鋼琴,向觀眾傳達人生不同心境的轉換。

《鋼的琴》:一波三折的造琴背後,是體悟人生至簡的真諦

01.第一次做鋼琴,是對理想延續的無奈選擇

陳桂林是鋼廠的下崗職工,憑藉自己對於“藝術”的熱愛,他組辦了一個小樂隊,靠在縣城裡參加各種紅白事謀生。

他會彈手風琴和鋼琴,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陳桂林的這身“手藝”並沒給自己帶來體面的生活,生活不僅困窘,甚至連自己的妻子都跟賣假藥的跑了。

雖然,現實生活不盡如人意,但是,陳桂林卻有著自己對生活的希望,那就是把女兒小云培養成鋼琴家。

然而,隨著妻子返回縣城,並且提出離婚的要求後,能否給小云買一臺鋼琴成為了陳桂林和妻子爭奪女兒撫養權的關鍵。

顯然,陳桂林很難做到。

《鋼的琴》:一波三折的造琴背後,是體悟人生至簡的真諦

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反而,想盡一切方法來獲得一架鋼琴,從而引發了一連串啼笑皆非的故事。

從借錢買琴,到學校偷琴,到最後動手做琴,陳桂林一步步踐行著工人敢想敢幹的精神,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對他來說都是一線生機。

而陳桂林之所以如此“賣力”,表面上是為了爭奪女兒的撫養權,其實,是他心中對於現實生活的反抗。

《鋼的琴》:一波三折的造琴背後,是體悟人生至簡的真諦

陳桂林名字的由來,是父親希望他可以像桂林山水一樣甲天下。可以想象,陳桂林從小接受的音樂教育中,包含了父母多少望子成龍的期待。

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陳桂林並沒有甲天下,反而變成了“夾生”的大米,在世俗和理想中,他成為了中間的灰色地帶,既不甘心完全被世俗淹沒,也無法如願到達自己心中的理想地帶。

而給女兒一架鋼琴,成為了他可以幫助女兒走向藝術理想大門的執念。這時,陳桂林的心態是一種理想的轉移,把自己未完成的心願投射到女兒身上,期待女兒能走向那個美好的理想生活。

《鋼的琴》:一波三折的造琴背後,是體悟人生至簡的真諦

02.第二次做鋼琴,是覺醒後對失落人生的現實反抗

然而,製作鋼琴的過程並不順利。

被聚集起來的“老男孩兒們”都有各自的生活,他們中有江湖老大、有剛出獄的小偷、有老實人二姐夫、還有留俄老光棍。

當他們再次回到廢棄的鋼廠後,原本各不相同的人,卻駕輕就熟地幹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有的設計圖紙、有的是木工、有的是車床技工。

而此刻,看著這些專注忙碌的身影,他們彷彿不再是社會上的閒散人員,每一個都是積極向上,為社會貢獻力量的一份子。

可以想象,曾經他們在這裡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激情。

《鋼的琴》:一波三折的造琴背後,是體悟人生至簡的真諦

但隨著鋼廠沒落,失業大潮的來臨,這群人瞬間被衝散到了社會中的每個角落,迷茫而失落的為生計而活,這其中也包括了陳桂林。

當看著季哥被抓、胖頭女兒意外懷孕、淑嫻離開,陳桂林開始質疑,想象著自己一眼看到頭的人生,即使做出鋼琴,女兒跟著自己一起生活就會幸福了嗎?

他原本的希望和信念開始動搖,所以陳桂林讓大家都散了。最終,陳桂林同意離婚,並把女兒的撫養權給了生活條件更好的妻子。

這時的陳桂林認命了,他承認自己終將被淹沒在這現實而又無能為力的生活中。

但隨著父親去世以及縣城中原本年代久遠的煙囪被炸燬後,陳桂林開始覺醒了。

《鋼的琴》:一波三折的造琴背後,是體悟人生至簡的真諦

他突然明白陳舊腐朽的事物終將離去,未來永遠是屬於青春的,而處於中間地帶的他們該怎麼生活呢?認命等待死亡嗎?

不是的,陳桂林選擇去做一件有激情的事情,一件讓自己後半輩子有足夠談資的事情,他再次召集了老友們接著做鋼琴。

而這次做鋼琴,陳桂林不再是為了女兒的撫養權,而是為了自己心中的夢想,為了給平淡的生活中注入激情的力量。

當再次返回鋼廠,背景響起《西班牙鬥牛士》的曲子時,這群老男孩們終於找回了年輕時的激情,他們像鬥牛士一樣向著平淡的生活再次發起挑戰,反抗著這個失落的人生。

《鋼的琴》:一波三折的造琴背後,是體悟人生至簡的真諦

03.鋼琴奏響,體悟人生至簡的真諦

終於,經過了煅燒、製作、調音等步驟,一架純鋼的鋼琴製作完成了。

當鋼的琴被吊著緩緩來到女兒面前時,這架鋼琴顯得暗淡而厚重。當女兒問陳桂林彈一首什麼曲子時,陳桂林說:“越簡單越好”。

於是,女兒最後彈奏的曲目是《討厭的啄木鳥》,這是一首幼兒時期學習的基礎曲目。

隨著女兒指尖的移動,清脆悅耳的音樂聲緩緩流出,電影落下了帷幕。

面對經過重重難關製作好的鋼琴,為什麼陳桂林沒有讓女兒彈奏一首更有難度、更好聽的曲子呢?

《鋼的琴》:一波三折的造琴背後,是體悟人生至簡的真諦

這樣簡單的結尾,其實蘊含著陳桂林對人生真諦的體悟,而這正是導演張猛要告訴觀眾的。

經過了一波三折的制琴過程,陳桂林曾經面對動搖和質疑,他的內心也經歷了一波三折,最終迴歸平淡的過程。

原本陳桂林心中有著讓女兒成為鋼琴家的執念,但是在制琴的過程中,陳桂林明白了,音樂不僅是可以讓人成為“甲天下”的成功路,也是將人帶離生活苦悶的解憂方法。

音樂帶給他的不光只是一門技藝,還是生活中理想的救命稻草。當他每每在生活中感到孤獨和迷茫的時候,在黑暗中想起的音樂聲,總會把他從懸崖邊拉回現實。

《鋼的琴》:一波三折的造琴背後,是體悟人生至簡的真諦

人生在世,真正成為甲天下的人寥寥無幾,大部分人都像陳桂林一樣平凡而苦悶,拋去原本的執念,能從單調的生活中找到一些快樂和意義,人生就算沒白活,而這正是音樂帶給陳桂林的意義。

所以,陳桂林明白了生活越簡單越好的道理,只有生活在簡單中,人才能更加直白的感受到快樂。

音樂也是一樣的道理,越是簡單的曲目,越能讓人感受到快樂,因為當你不再以成功為目的,全身心的沉浸在音樂中時,即使最簡單的曲子,都會讓人陶醉其中。

結尾,當悅耳動聽的音樂聲,從這架厚重暗淡的鋼琴中傳來時,就像歡笑聲從苦悶的生活中緩緩傳來一樣,而這就是生活的真諦。

生活雖苦,但你要自得其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