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在外,遠離家鄉,大家記憶深處有沒有一道故鄉的美食讓你回味無窮?

不一樣鄉野生活


山西運城人

作為一個山西人,記憶深處的是主食文化

而我今天想說的就是一個主食,燒餅

燒餅應該大家都不陌生,全國各地各地地方應該都有,但是運城的燒餅是獨一無二的

有半圓餅,適合加各種菜,麻辣串,雞蛋,肉等等,是一個大橢圓形的餅在快烤熟後切開的再加烤制,像個大口袋一樣,能容納一切

油酥餅

運城的燒餅普遍都是先烙後烤,大圓爐最頂層是大鐵板,先進行烙,烙到兩面金黃,在大圓爐裡進行烤制,經過烤制的餅是酥脆香味十足,即使沒任何菜也能一口氣吃掉一整個

油酥餅比較出名的是運城稷山油酥餅,用油講面,鹽,五香粉,小茴香製成油酥,捲入餅裡,經過幾輪的擀制,將油酥充分融入,開始上鍋烙,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出鍋的油酥餅一口下去,外酥裡嫩,香氣十足,酥到掉一地兒的渣

下圖不僅是餅文化還有各種主食,

圖一,過年我們家家戶戶的蒸花饃

圖二,自制燜面

圖三,自制家庭肉夾饃,一個遊子家鄉情懷

圖四,我媽給我帶的餅我加的辣條,世界美味

圖五,油餅邊上的就是我介紹的半圓餅,加一切







艾小孫


有,我是淄博人,由於工作的原因,就一直在外面跑,吃飯基本是到每個地方吃一下當地的代表性美食,吃的次數多了也就沒什麼感覺了,吃不到當初的感覺了,有次在西北出差,朋友推薦說有家山東人在這邊開的飯館,晚上一塊去看看正不正宗,於是一下班就坐車奔了過去,是一家裝修不是很好的博山菜館,就點了三個菜,一個魚,一個豆腐箱子,一個酥肉,菜一上來就急不可耐的送嘴了,可能是好長時間沒吃家鄉菜了,一口下去的感覺在那時是沒發形容的,總體菜做的還好,吃的差不多了,也是為了再次看一下這個廚師是不是也是老鄉,就把服務員叫過來,讓他把魚端到後廚雜雜,服務員一臉茫然的樣子,我和他解釋說:你端到後廚,和廚師說我和你說的話就可以了,做不了在端出來就可以了”。也許服務員沒遇到這種事,但也按我說的做了,等了差不多15分鐘左右,我們的魚給上來了,托盤裡還有一瓶酒,當然這次也換了人,一句淄博話“吃好沒”,心情更好,後來當晚也喝多了!


玉韞珠藏2014


有,我家安徽太和縣,我們那主要是吃麵食。有一道麵食叫太和板面,很好吃,現在每逢回家必吃。

勁道爽滑的寬麵條,又香又辣的麵湯,滷的超入味的雞蛋,讓人流口水的羊肉粒,再加上青菜,辣椒的點綴,真的是讓人垂涎三尺。




美味尋緣


我記得那年19歲,在深圳打工!在一個大型的工廠上班,拿卡打飯的那種。做為湖南人的我,無辣不歡!在廠裡吃飯很少吃到帶有辣椒的菜品,就算有也是吃那種有甜味的辣椒。不止辣椒是甜的,我覺得無論吃什麼菜都有點帶甜味!而且口味有點偏淡,感覺吃下去的飯菜跟沒有吃似的!每到吃飯的時候總想起我奶奶做的剁辣椒。口水就在喉嚨裡無數次的吞嚥著!記得小時候奶奶一做剁辣椒都是幾大罈子,裡面放白酒、鹽、大蒜子!小時候沒有零食吃,就偷偷的拿勺子從罈子裡面挖剁辣椒吃,辣得額頭只冒汗!越辣越想吃,停不下來!那種感覺在也回不去了,沒有奶奶做的味道了。


地攤波哥小本創業


不怕大家笑話,09年在福建廈門打工時,最想念的就是媽炸的素丸子,特別是每逢過年的時候尤其惦記。因為小時候家裡孩子多,條件不好,媽也總是忙,過年的時候是最開心的時候,圍在鍋臺邊,就等著剛出鍋吃哪種酥脆的,那味道、那時純真的心情,現在偶爾和爸媽說起,她們還說傻的可愛,又讓人心疼!😂😂


小方的日常瑣事


曾經遠離故土打工,最想念家鄉的飯食,不管是早上起來熱騰騰的水煎包還是中午有湯有菜的大雜燴燴麵,撈麵,燜面,餃子,在外地飯館吃吃麵怎麼也吃不出家鄉的味道,

後來真想吃就下定決心自己買食材憑著記憶中的做法,摸索著自己做,看著結果有點像記憶中的樣子了,高高興興的吃起來才發現遠不是家鄉的味道,也不知是水土不一樣還是調料味道不一樣還是面味道不一樣,結果就是不同。

現在回來了天天吃到家鄉的味道真是幸福,再也不想遠離故土了。


小圓臉卡卡


漂泊在外,遠離家鄉,除了之前介紹過的一些,在記憶深處還有一道家鄉美食就是在冬天,幾個人圍在一起,分工合作的一道美食:農家豆腐乳。以下就是當年在家制作豆腐滷的過程:

1、早上買來一板老豆腐,切小塊後放簸箕瀝下表層水分。

2、然後到稻田取一小捆稻草,剝去稻草衣,頭上穗子剪切乾淨晾乾備用。

3、晚上先拿一個乾淨的瓦砵,在其底部交叉擺放幾根筷子🥢,再將幹稻草根據底部的尺寸修剪平鋪在筷子表面,這時,將瀝好水的豆腐也擺列在稻草上,豆腐之間不要擠得太緊,稍留縫隙,然後又在豆腐上面平鋪稻草,依次進行直到豆腐平鋪完,最後稻草封頂,如果有砵頭口一樣大的搪瓷臉盆扣在上面就更好,我記得當時我家有時會用一張牛皮紙綁在砵頭口密封發酵10天左右,天氣冷就要長几天,到時若聞到一股濃濃的發酵味,說明就可以了,我們老家稱這段時間叫:沃花。就是讓豆腐長一層白白的毛!是一種健康的菌!有時也會泛一點點紅,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就會說,家裡運氣好,有鴻運,哈哈😄

4、發現豆腐發酵好之後,就要準備一些炒好的鹽、研磨好的辣椒🌶末(我媽喜歡自己用刀壓碎),食鹽攤涼了與辣椒🌶末混合拌勻之後放一寬口的搪瓷臉盆裡備用。

5、到了裹豆腐乳的那天,媽媽是主角,我們都聽她指揮,姐姐做事仔細就在第二程序。

6、等媽媽把豆腐取出放盆子,姐姐就均勻的裹鹽和辣椒末,裹好就輕放瓶瓶罐罐裡,不許壓。

7、我是搞運輸的,將裝滿了的豆腐乳瓶子運輸到桌子上,我外公就會在瓶口子上倒點老家自己壓榨的茶油,再倒白酒封口,然後蓋上一張南瓜葉,用蓋子蓋緊。

8、這時的豆腐乳只是在程序上大功告成,但還是不能像燒菜一樣立馬就可吃,還要醞釀個把星期,讓油、鹽、辣、酒香味完全代替發酵的味,這樣,農家豆腐乳才算是完整的製作過程。一星期過了,我們夾一塊出來看看:



每一次回想農家豆腐乳製作的最後一個場面,大夥忙個不停但那其樂融融的場面,感覺特別的溫馨、留戀、記憶猶新,然而那位最後把關、壓軸、密封的人卻天各一方了,但他一直給我留下無數次家的美好回憶!


一豎一橫Smile


遠離家鄉,最懷念的是芥菜飯。我們那每年的立夏都要煮立夏飯。立夏飯跟平常的芥菜飯一樣,就多了佛豆和豌豆。

住著鋼筋水泥樓的人嚮往著田園生活,所以時不時約幾個人出去野炊,芥菜飯就是首選的材料。

每年的立夏,家家戶戶都會煮芥菜飯。當然了,芥菜飯的主打配料就是芥菜,五花肉,有醃肉最好用醃肉,芋頭或土豆,筍,豌豆,佛豆,把切好的肉片煸成兩面黃黃,土豆用油炸的黃黃後,把切好的芥菜,筍,佛豆,豌豆放進鍋裡一起炒幾下後放入米,米放在菜的上面,不能攪拌,再放入水,放水是關鍵,放多了飯就爛不好吃,放少了沒燒熟。芥菜飯要放在大鍋,用木材燒才好吃,所以在外面一般都吃不到,飯燒好了,再把菜跟飯攪拌開就好了,一鍋帶有我們那濃濃特色的飯就出鍋了。





70後鄭姐的簡單生活


有,水煎包

河南風味的水煎包,很奇怪吧,我們那邊的水煎包是開口的,呵,我給它取個名字叫開口笑。記得小時候很喜歡吃這個,爺爺每次去集市回來都會給我們帶水煎包和豌豆涼粉,後來我媽嫌集市上買的全是皮沒有餡,就自己發麵調餡給我們煎,超級美味啊!那時候每次早餐問我們想吃什麼,不約而同的回答水煎包,水煎包配胡辣湯,地道的河南風味早餐。

食材明細

蓮藕豬肉餡料、麵粉、酵母粉、溫水、花生油。

1、將酵母粉和溫水混合攪拌,倒入盆中和麵,不停的揉搓直至和成光滑的麵糰,然後蓋上保鮮膜,置於溫暖處發酵至原來體積的兩倍大小。

2、放到案板上揉勻揉透;

3、用刀切成段;

4、搓成長條;

5、分成大小均勻的劑子;

6、準備好餡料(之前包餃子剩下的,所以沒有詳細說);

7、用手捏成圓片,大約是餃子皮大小,比餃子皮厚一些;

8、包入餡料;

9、捏成半月狀,兩邊稍微收口即可;

10、鍋內放入適量花生油;

11、油熱後將包子整齊地碼入鍋內;

12、準備半碗清水,放入少量麵粉攪拌均勻,倒入鍋中,蓋上鍋蓋煎制;

13、等到水收幹,就可以關火了;

14、開蓋用鍋鏟將薄皮一劃為四,再連包子剷起,包底朝上,底部呈金黃色時即熟;

15、裝入盤內,即可食用。


大橙子帶你玩轉上海


要不要這麼好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cd4f00002ffc410fa45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