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爆点丨被疫情改变的世界电影史

近20年,人类世界暴发了几次大规模的烈性传染病,2003年的SARS,2009年的H1N1,2012年的MERS,还有穿插其间、同样有一定病死率,但知名度没那么高的H5N1和H7N9流感病毒。每次瘟疫肆虐人间之后,世界电影史的面貌都会随之改变。

熟悉欧洲史的人大概会发现这样一个巧合:中世纪那段历史刚好开始于、也刚好结束于欧洲历史上仅有的两次鼠疫大流行。不管是公元6世纪被称作“査士丁尼鼠疫”的第一次鼠疫大流行,还是公元14世纪被称作“黑死病”的第二次鼠疫大流行,都损失了很大比例的欧洲人口,深刻改变了欧洲的社会秩序、人口结构、文化经济政治格局和生存环境。众所周知,灾难片(Disaster Film)是电影版图中非常庞大的一个族群,而全球性传染病的暴发对该类型片也有着类似鼠疫对欧洲历史那样深远的影响。

影爆点丨被疫情改变的世界电影史

鼠疫来袭 催生经典《卡桑德拉大桥》

从电影发展时间轴来看,各国灾难片拍摄始于20世纪50年代,盛于70年代。1970年上映的《国际机场》是一个里程碑,紧接着1972年的《海神号》、1974年的《大地震》和《火烧摩天楼》,除此之外当然还有1977年上映,由索菲亚·罗兰主演的《卡桑德拉大桥》。

影爆点丨被疫情改变的世界电影史

《卡桑德拉大桥》

《卡桑德拉大桥》讲述了两名国际恐怖分子闯进日内瓦国际卫生组织总部,欲实施恐怖袭击,却不慎被致命鼠疫细菌感染,其中一人逃窜到一列开往斯德哥尔摩的列车上,逃亡途中他又把细菌传染给了更多的乘客。

记者查阅了一份调查报告发现,在20世纪70年代,鼠疫出现发病高峰,1974年全世界共发生2756例,其中越南占1592例。该片拍摄背景就是当时人们“谈鼠色变”的社会大环境。

作为几代影迷的“回忆杀”,《卡桑德拉大桥》不仅是极为经典的一部非好莱坞警匪大片(由前西德拍摄),同时也是传染病主题灾难片的开山之作。

影爆点丨被疫情改变的世界电影史

《海神号》

还有一份数据指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报告的新发传染病种类已近30种,其中大部分是新病毒,多具备致病力强、传播范围广、危害大等特点,如拉沙病毒、埃博拉病毒、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以及多种肝炎病毒都是极受重视的“新毒”。《卡桑德拉大桥》之后20年,电影史上再没有出现过惊悚级别的灾难片,其主要原因并非导演的素材和灵感不够,而是当时的特效技术还不足以把抗疫故事搬上大银幕。

直到1996年,由布鲁斯·威利斯、布拉德·皮特、玛德琳·斯托等主演的《12只猴子》横空出世。影片讲述了世界被一种致命病毒侵袭,剩余的少数人类只能在地下苟且偷生,而后科学家们设计出一个计划去改变这一切并最终找到了释放病毒的“罪魁祸首”。

非典暴发 疫情灾难片掀起影史高潮

影爆点丨被疫情改变的世界电影史

《生化危机2:启示录》

2003年袭击世界的“非典”(SARS)病毒是21世纪发现的第一个烈性病毒,于是从2004年开始,以传染病为主题的灾难片开始了影史上第一个高潮。那一年,日本影片《感染》,美国大片《生化危机2:启示录》和泰国电影《非典战争》(SARS WAR)相继上映。《感染》由日本恐怖电影大师落合正幸执导,讲述由一起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与此同时医院内人员开始出现令人毛骨悚然的病毒传染事件,这是世界第一部将传染病题材融入恐怖片元素的电影作品。

而《生化危机2:启示录》开创了生化病毒类灾难片的好莱坞模板,之后这种风格的影视剧开始大行其道,同时也将主演米拉·乔沃维奇进一步捧到了好莱坞一线女星的地位。另一部《非典战争》则直接取名于2003年震惊全球的非典大流行,但剧情却比较天马行空,电影中所谓的SARS病毒并不是真实世界里的传染病,而是直接把患者变成丧尸。

从2007年开始,世界各国电影人进一步“大开脑洞”,拍摄出越来越多的传染病题材灾难片,其中最有影响力,也最具票房价值的首推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我是传奇》。影片讲述的是2012年,人类最终被病毒击垮,前军方病毒学家罗伯·奈佛因为体内有自然抗体未受到感染,而成为纽约市唯一的幸存者。电影里荒无人烟的纽约独具一种病态的美感。

在2008年以前,关于病毒传染的电影通常难登大雅之堂,它们只是在商业片领域红极一时,而所谓以文艺和学术并重的欧洲三大电影节(戛纳、威尼斯和柏林)基本都不会选取这类型影片,但《盲流感》改写了这一历史。2008年,第61届戛纳电影节将这部影片作为万众瞩目的开幕片,该片改编自诺贝尔奖得主Jose Saramago的小说《Blindness》,描述了一个陷入致盲病毒的城市,人们不惜生命的代价也要制止疾病的扩散。

影爆点丨被疫情改变的世界电影史

《盲流感》

H1N1肆虐 大牌云集《传染病》成抗疫神作

2009-2010年猪流感大流行(也称为H1N1),该传染病起源于猪,最先在墨西哥和美国边界暴发。在暴发的一年间,仅在美国就导致约6000万人感染,27万人入院治疗,1.2万人死亡。据称,H1N1传播到214个国家,在全球大流行中致约28万人死亡。H1N1流感之后,以抗疫为主题的灾难片拍摄进入了第二个高潮。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让很多中国人宅在家中,有了大把的时间“刷片”。上映于2011年的灾难片《传染病》一度刷爆朋友圈。

影爆点丨被疫情改变的世界电影史

《传染病》

《传染病》由史蒂文·索德伯格执导。本片囊括了玛丽昂·歌迪亚、马特·达蒙、劳伦斯·菲什伯恩、裘德·洛和格温妮斯·帕特洛等一众大牌。剧情讲述一位女性从国外出差回到美国明尼苏达的家,尽管她表现出疲劳和类似感冒的症状,但她认为这只不过是时差反应。在接下来的24小时,她最终去世,而一种致命病毒也随之在全球席卷开来。

这部电影整个故事和主线很简单:发现瘟疫,采取措施,寻找方法,最后发现疫苗。情节大概会让很多冲着这么多大牌明星来看的人失望,但却真实反映了在整个过程中政府的应对,社会的恐慌以及人们的挣扎。所谓的素质和文明也仅仅是在人们行走在安定与稳定社会的表象,当未知的威胁占据人们心灵后,恐慌所导致的原罪就会显露无遗。

MERS创伤 可见诸于崛起的韩片《釜山行》

《传染病》是H1N1病毒暴发之后开始拍摄的,2012年上映的韩国灾难片《铁线虫入侵》亦是如此,只不过该片的主角不是流感病毒,而是寄生虫。影片讲述了上班族载赫在人类遭遇寄生虫威胁不断死去的危机情况下,与身为警察的弟弟载弼一同奋力拯救家人的故事。这部电影和美式抗疫影片追求特效场景和感官刺激不同的是,它重点刻画出了人性在疫情面前的细微之处。因此《铁线虫入侵》当年不仅口碑爆棚,也让韩国电影人对后来另一部类似题材电影——《釜山行》的拍摄驾轻就熟。

影爆点丨被疫情改变的世界电影史

《釜山行》

《釜山行》是最近被提及次数不亚于《传染病》的另一部灾难片,其背后反映的是MERS给世界造成的创伤,很多当年错过该片的影迷近期都主动在家里“补课”。《釜山行》由延相昊执导,孔刘、郑裕美、金秀安、金义城、马东锡、崔宇植等主演,影片于2016年上映,影片讲述单亲爸爸与女儿乘坐高速列车前往釜山,列车上由一位少女身上带来的致命病毒开始肆虐且不断扩散,列车于顷刻间陷入灾难的故事。

来源丨掌上兰州·兰州晨报综合《华西都市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