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渡大渡河,17勇士名單曝光,一開始定下16人,為何破例加1人?

1935年5月,紅軍過大渡河時,大渡河水流既急,河心還有礁石,僅明礁就有好幾塊,狗熊一樣地蹲在那裡。急浪撞在礁石上,激起很高的浪花,弄得整個河面都有些霧濛濛的。

鑑於大渡河的水情,必須要找到熟練船伕駕船才行。這點劉伯承早就想到了,一到安順場,他就派參謀去找了一位有經驗的老船工,再通過這名船工去尋找他的同行。到天亮時,已經找到了十四五個船工。劉伯承要求給予這些船工優厚報酬,每個人預先支付五角毫洋的工錢,對萬一發生不幸如何給予補償也做了相應安排。

強渡大渡河,17勇士名單曝光,一開始定下16人,為何破例加1人?

乘著拂曉,劉伯承舉著他的單筒望遠鏡朝對岸進行仔細觀察。對岸本來是一座幾十米高的峭壁,後來石壁被劈開,用石塊砌成了一條孔道,那便是渡口。

孔道上鋪出了一條很陡的臺階。臺階約有一間房子那麼寬,共40多級,渡河部隊到時必須沿著這一臺階衝上去。在臺階頂端,就是敵人的工事,上面有三個圍牆圍著的獨立房屋和四座碉堡,碉堡周圍還分佈著散兵壕。當時先遣司令部已經知道有一個營的川康軍駐守在工事裡,估計等渡河部隊接近渡口時,這些敵人就會來個反衝鋒,迫紅軍下水。

強渡大渡河,17勇士名單曝光,一開始定下16人,為何破例加1人?

劉伯承決定集中火力,並挑選突擊隊進行搶渡。在他的指揮下,六挺重機槍、幾十挺輕機槍在河岸上一字排開,負責掩護的特等射手也進入陣地。

為了確保搶渡成功,劉伯承還動用了三門迫擊炮。迫擊炮在紅軍中是當仁不讓的寶貝,不是重大行動,平時都捨不得拿不出來。不過炮彈不多,總共只有四發。劉伯承點名讓全軍有名的神射手趙章成施射,他對參謀說:"讓趙章成對準對岸那兩座碉堡。我們就幾發炮彈了,聽命令,一定要打準。"

在組成突擊隊之前,蕭華對一營進行動員,當他問道"誰願意坐第一船過去"時,官兵們都搶著要去,連伙伕也站起來毛遂自薦。孫繼先跑來問楊得志該怎麼辦,楊得志出於節省時間起見,決定集中一個單位去。

強渡大渡河,17勇士名單曝光,一開始定下16人,為何破例加1人?

突擊隊最後集中在了二連,孫繼先共從中選出了包括連排長在內的十六個人。就在突擊隊將要出發時,二連一名通信員哭著要去,破例得到孫繼先的允許,這樣突擊隊員就增加到了十七個。

突擊隊集中了先遣隊最好的裝備,每人除一支駁殼槍、一把馬刀以及六到八顆手榴彈外,還有一支衝鋒槍。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國民黨中央軍從德國購進了大量的伯格曼衝鋒槍,因成本較高,所以它不是士兵的標準裝備,只是配發給班長以上的士官使用。中國人也管這種槍叫"花機關"。在與國民黨中央軍的歷次交戰中,紅軍繳獲了少量的"花機關"。一般情況下,"花機關"也不拿出來使用,只有在遇到重大攻堅行動時,才會對突擊隊進行配備。

強渡大渡河,17勇士名單曝光,一開始定下16人,為何破例加1人?

在第一批九個人上小船後,孫繼先向劉、聶進行報告。劉伯承問了問準備情況,向對岸望了一眼,又取出懷錶對了一下時間,然後對楊得志說:"開始!"

5月25日,上午9點,隨著楊得志一聲令下,在衝鋒號聲中,輕重機槍一齊朝對岸的工事開火,趙章成打出的兩發炮彈也嗵嗵地飛過去,將敵人碉堡炸到了半空中。

突擊隊隊長、二連連長熊尚林一招手,船工解開系在岸上的繩索,小船一顛一簸地朝河心斜漂了過去。

強渡大渡河,17勇士名單曝光,一開始定下16人,為何破例加1人?

發現紅軍搶渡,韓槐皆急忙組織火力對渡船進行攔擊。這時岸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小船上。在人們焦急目光的注視下,小船好像走得特別慢,敵軍的槍彈也好像特別密,船的四周不時被子彈激起團團浪花。

實際上,韓槐皆的火力基本上被紅軍給壓制住了,險情主要還是由江心的急流所引起——渡船突然飛快地往下滑,滑出幾十米後,差點撞在大礁石上。看這情形,如果船再往下滑,滑到礁石以下的漩渦中,船就非翻不可。

船上一共八個船工,其中四個船工從船上跳下來,站在滾滾的急流中,拼命用背頂著船,另外四個船工則盡力用竹篙撐著,以制止渡船的下滑。

強渡大渡河,17勇士名單曝光,一開始定下16人,為何破例加1人?

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孫繼先禁不住大呼:"撐啊!"劉、聶不顧危險,走出工事站到了岸邊。基於保護首長的安全考慮,司號令停止了吹衝鋒號。劉伯承皺起眉頭:"號音為什麼停了呢?繼續吹!"

劉伯承的意思,是要故意暴露目標,以吸引和分散對岸火力,同時也可以藉此為突擊隊鼓鼓勁。肖華聽到後幾步跑上去,從司號員手裡搶過號,甩兩甩便挺著胸膛吹起來。

在嘹亮的衝鋒號中,小船終於又得以破浪前進,並逐漸駛過中流,接近了崖上的死角。

強渡大渡河,17勇士名單曝光,一開始定下16人,為何破例加1人?

強渡大渡河的十七名勇士,他們是:

2連連長熊尚林

2排排長羅會明

3班班長劉長發、副班長張克表

3班戰士張桂成、肖漢堯、王華停、廖洪山、賴發秋、曾先吉

4班班長郭世蒼、副班長張成球

4班戰士肖桂蘭、朱祥雲、謝良朋、丁流民

2連通信員陳萬清

歷史會記住他們,我們會記住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