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傢俱明式傢俱起源於朱元璋嗎?有什麼根據?

用戶581532696879


古典傢俱應該是起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清吧,永樂年間,鄭和七下西洋帶回大量名貴木材才讓古典傢俱達到了一個巔峰,明式傢俱是蘇作的代表,古代文人和能工巧匠共同創造的一個巔峰,朱元璋那時候忙著開國平天下,哪顧得上這些,再說發展時間也對不上啊,王世襄在明式傢俱研究裡面講過,明式不是以年代而冠名,是以形體風格而命名,有什麼爭議互相討論學習一下也是好的嘛,怎麼還嗆著了[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紅木柏事通


紅木傢俱的相關記載不早於明萬曆年間
中國的起居方式大致可分為席地而坐與垂足高坐。據關毅介紹,席地而坐,是以席和
為起居中心,大約是在商、周、漢、魏這幾個朝代。從西晉開始,垂足高坐逐漸興起,南北朝時,垂足高坐開始流行,“高行座椅”相繼出現。自唐朝以後,桌、椅、板凳不再是稀罕的物件,與此同時還出現了比較高的桌案。到宋代之後,各種高型的傢俱初步定型。到了南宋,傢俱的款式和種類都已經相當的完善,工藝技術方面也是日益精湛。
流傳有一種說法:明朝初年的鄭和下西洋,返回時在途經東南亞等國時,砍伐了當地的交趾黃檀作為墊船木來給貨船壓重,由此帶回了紅酸枝。對此關毅表示,確實有大量史料如此記載,鄭和下西洋可能帶回來了一些紅酸枝,但沒有特別充足的史料證明,而且從明代宮廷傢俱的發展上看,紅木也沒有發展起來,因為我們今天看明代的大部分宮廷傢俱都是柴木做胎。
關於紫檀傢俱的出現,還有一種說法是伴隨著玻璃的出現而興起。在關毅看來,明代宮廷之所以沒有大量的引進紅木,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採光問題,過去宮廷都是用紙糊窗戶,由此就造成了屋內視線比較昏暗,如若再放些黑的、紅的傢俱,就更顯得沉重、壓抑,從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硬木傢俱在宮廷的發展。
關毅說:“從史料記載上看,明代很少有硬木傢俱進入宮廷。”歷史傳聞元朝時期宮廷曾用大量紫檀蓋大殿,後被朱元璋付之一炬。而事實上,紫檀做樑柱容易開裂,變形率比較高,蓋成的房屋也容易坍塌,所以用紫檀蓋大殿這一說法經專家學者考證為不成立。
紅木傢俱當時並未被宮廷大量引進
宮廷硬木真正有一定的發展是在明熹宗朱由校年間。據《先撥志始》中說:“斧斤之屬,皆躬自操之。雖巧匠,不能過焉。”以及“學魯班,學喻皓,學李誡,整天與斧子、鋸子、刨子打交道。” 關毅說,這是對明熹宗這個“木匠皇帝”的評價,不過此時對於材料的記載也僅限於硬木,至於紅木的記載卻沒有提及。此外明末的一些小說中寫道:“江南衙役喜用細木”,而實際上此時的細木已有了紅木的影子。
明朝是我國傳統的傢俱發展的黃金時代,明代中期出現了大量使用硬木做的傢俱。” 據關毅考證,當時範濂《雲間據目抄》有如此記載:“隆、萬以來,雖奴隸快甲之家,皆用細器,而徽之小木匠,爭列肆於郡治中,即嫁裝雜器,俱屬之矣。紈絝豪奢,又以椐木不足貴,凡床廚幾桌,皆用花梨、癭木、烏木、相思木與黃楊木,極其貴巧,動費萬錢,亦俗之一靡也。但是關於紅木傢俱的記載不會早於明萬曆年間。
紅木傢俱在江南民間得到興盛發展
紅木在宮廷未得到垂青,相反在民間得到了興盛發展。關毅說,明末時期,江浙一帶由於手工作坊和大量海外貿易的發展,促使其成了聯通海內外的商品集散地。伴隨著大量商品的湧入,紅木也姍姍而來。
在此同時,江南地區經京杭大運河向北方運送物資,在眾多的物資當中就有了紅木的身影,紅木也因此逐漸在全國流行。加上當時生產力的增強,手工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也為紅木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