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哲學


經濟哲學 | 鳥籠邏輯


掛一個漂亮的鳥籠在房間裡最顯眼的地方,過不了幾天,主人一定會做出下面兩個選擇之一:把鳥籠扔掉,或者買一隻鳥回來放在鳥籠裡。

——鳥籠邏輯


原因很簡單。設想你是這房間的主人,只要有人走進房間,看到鳥籠,就會忍不住問你:“鳥呢?是不是死了?”

當你回答:“我從來都沒有養過鳥。”

人們會問:“那麼,你要一個鳥籠幹什麼?”

最後你不得不在兩個選擇中二選一,因為這比無休止的解釋要容易得多。

經濟哲學 | 鳥籠邏輯


鳥籠邏輯的原因很簡單:人們絕大部分的時候是採取慣性思維,所以可見在生活和工作中培養邏輯思維是多麼重要。

這種被別人用習慣思維的邏輯推理誤解,並且最終屈服於強大的慣性思維的事情,生活中並不少見。

一些創新、改革碰到的阻力大多數就是來自於傳統和習慣。

突破習慣思維,才能獲得進步,我們應該少用“鳥籠邏輯”去推斷別人,也不要使自己陷於“鳥籠邏輯”中,成為一個墨守成規、頑固不化的人。

要以敢於變通,嘗試新舉措,突破傳統觀念,邏輯思維與逆向思維相結合從不同角度進行推理,方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下面舉兩個例子讓大家更透徹的瞭解”鳥籠邏輯“帶來的高效。

01

經濟哲學 | 鳥籠邏輯


兩個釣魚高手一起到魚塘釣魚。由於技藝高超,因此沒用多長時間,兩人就都吊起了不少魚。


這時,魚塘附近來了十多名遊客,看到這兩位釣魚高手輕輕鬆鬆就能把魚釣上來,不免感到有幾分羨慕也有點手癢。

“他能釣我就不能釣嗎?”遊客們心想著,於是紛紛到附近買了一些釣杆來試試。

事與願違,這些不擅此道的遊客,無論怎麼釣也一條都釣不上來。

至於那兩位釣魚高手,兩人的個性恰好相悖,其中一人孤僻又不愛搭理別人,只顧自己獨釣之樂;而另一位高手,卻是一個熱心、豪放、愛交朋友的人。

於是愛交朋友的這位高手,看到遊客們釣不到魚,就說:“這樣吧!我來教你們釣魚,如果你們學會了我傳授的訣竅,而釣到一大堆魚時,每十條就分給我一條作為學費。若不滿十條就不必給我。”遊客們欣然同意。

教完這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如法炮製,也傳授釣魚術,依然要求每釣十條須回饋他—條。

一天下來,這位熱心助人的釣魚高手,不僅得到了一籮筐的魚,還結交了一群新朋友。而同來的另一位釣魚高手由於沒有打破思維,服務人群的意識,於是當大家圍繞著其同伴學釣魚的時候,那人就更顯得孤單落寞。

02


某腳氣膏準備開拓M市場,安排地區經理小陳去M市,小陳知道公司對自己的支持有限,但市場總是要開拓,經過一番考察之後,小陳與團隊決定從單體藥店著手打開局面。

小陳向公司申請了一部投影儀,投影儀到位後,小陳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下載了幾十部大片,準備為城郊結合部的藥店放電影,因為小陳經過調查發現,腳氣膏使用頻率最高的是外來務工人員,這些外來務工人員主要集中在城郊結合部居住,而這些務工人員大部分沒有電腦,即便有電腦,也沒有寬帶。

經濟哲學 | 鳥籠邏輯


因電影片價較高,看電影對於外來務工人員也是一個奢侈的事情。所以,小陳決定為這些外來務工人員放電影,在影片中間插播企業的腳氣膏廣告。

小陳就這樣帶著市場開拓計劃書,和團隊一起開始了艱辛的市場開拓之路。

業務開展的很順利,藥店一聽小陳的計劃,都願意和小陳合作,並非因為小陳的產品好,而是小陳的業務合作方案能為藥店帶來人氣。每到夜晚,藥店門口就掛起了白色的布幕,吸引了大量人氣,藥店的生意也好了很多。藥店都願意和小陳合作,銷售小陳的產品。

就這樣,不到半年,廣西的樣板市場已經形成。於是,小陳開始招兵買馬,向總公司申請了更多的投影儀,準備開拓其它城市。

以上案例中,企業並沒有投放廣告,也沒有采用其它任何價格手段,只是做了市場營銷最本質的事情——對客戶有價值的事。

如果小陳也是慣性思維,要求公司加大支持,並且在市場投放廣告,相信不會有這樣的局面。不等不靠,憑藉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力,用最本真的市場營銷打開市場。摸索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營銷模式。

如果一個企業總是慣性思維,即便有市場優勢、品牌優勢,也難免在市場競爭中逐漸敗退。

小富:以上的例子也表明,無論是個人生活還是企業發展,偶爾嘗試突破鳥籠邏輯,運用發散思維,或許就能打開不一樣的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